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54詞典 1分類詞匯 53
《漢語大詞典》:生扭
生硬地扭結(jié);生硬地扭折。 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迂腐·成弘嘉三朝建言》:“極小文章,生扭在極大題目上。”紅樓夢第五十回:“雖沒作完了韻,騰挪的字,若生扭了,倒不好了?!?/div>
《漢語大詞典》:拙滯(拙滯)
呆板不通達(dá);生硬不順。 唐 黃滔 《代鄭郎中上令狐相書》:“相公憐其拙滯,忽此騫翔,疊降恩輝,薦留手筆?!?清 姚鼐 《復(fù)蔣松如書》:“逮 宋 , 程 朱 出,實(shí)於古人精深之旨,所得為多。而其審求文辭往復(fù)之情,亦更為曲當(dāng),非如古儒者之拙滯而不協(xié)於情也?!?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六:“ 朱 以雋逸勝,可藥拙滯之病。”
《漢語大詞典》:倔然
生硬魯莽的樣子。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七引 宋 胡舜陟 《三山老人語錄》:“ 大覺禪師 初住 育王 ,開堂,僧倔然出問話,人莫不竊笑?!?/div>
分類:生硬魯莽
《國語辭典》:吞剝(吞剝)  拼音:tūn bō
侵吞剝削?!赌淆R書。卷四八。列傳。孔稚圭》:「獷情濁氣,忍并生靈,昏心狠態(tài),吞剝氓物。」清。葉燮《原詩。卷一。內(nèi)篇上》:「正不傷庸,奇不傷怪,麗不傷浮,博不傷僻,決無剽竊吞剝之病。」
《漢語大詞典》:拗捩
亦作“ 拗戾 ”。 生硬拗口;不順。 宋 陳巖肖 庚溪詩話卷下:“然近時(shí)學(xué)其(指 黃山谷 )詩者,或未得其妙處,每有所作,必使聲韻拗捩,詞語艱澀,曰‘江西格’也。” 清 黃宗羲 《黃季真墓志銘》:“平生詩文,令子編輯,鬱氣所成,拗捩艱澀,錮之鐵函?!?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三:“舌短而拗戾,語言不復(fù)便捷?!?br />亦作“ 拗戾 ”。
(1).歪曲。 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一日,洞中筆硯移動(dòng),滿壁皆摹仿此十四字,拗捩欹斜,不成點(diǎn)畫?!?瞿秋白 《文藝雜著續(xù)輯·蕭伯納并非西洋唐伯虎》:“而事實(shí)上,各人自己做了凹凸鏡,把 蕭 的影子,按照各人的模型,拗捩得像一副臉譜似的:村的俏的樣樣俱備。”
(2).扭彎。 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xù)錄三:“蹴踏頭項(xiàng),拗捩蹄肘?!?/div>
《漢語大詞典》:拗戾
(1).見“ 拗捩 ”。
(2).違反。 清 譚嗣同 《仁學(xué)》十八:“獨(dú)何以居今之世,猶有守舊之鄙生,齗齗然曰不當(dāng)變法,何哉?是將挾其薾敝惰怯之私……而一獮百產(chǎn)萬靈之蕓蕓,不恤亡學(xué)亡政亡教,以拗戾乎不生不滅者也?!?黃遠(yuǎn)庸 《最近之北京》二:“然因手段之異,遂欲責(zé)全國黨人表明態(tài)度聲討南方,此其言可謂拗戾常人之心理者也?!?/div>
分類:違反
《漢語大詞典》:拗字
律詩中不合常格的字。亦指詩文中生硬的字眼。 宋 范晞文 《對床夜話》卷二:“五言律詩固然要妥貼,然妥貼太過,必流於衰。茍時(shí)於第三字中下一拗字,則妥貼中隱然有峻直之風(fēng)?!?林紓 《書〈黃生札記〉后》:“用頓筆,則斷不流利,故有拗字、蹇字、澀字之訣?!?/div>
《漢語大詞典》:拗澀(拗澀)
生硬難讀。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七:“ 北魏 繆襲 仿其體,作《尤射經(jīng)》,拗澀不可句讀,殊覺無謂。”
分類:生硬
《漢語大詞典》:硬直
(1).剛強(qiáng)正直。警世通言·鈍秀才一朝交泰:“有個(gè) 浙中 吳監(jiān)生 ,性甚硬直?!?span id="k72tpmh" class="book">《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三九回:“不過窮人倘不是硬直的,便不肯安于窮?!?br />(2).生硬地,直截地。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假使你硬直莽撞地要教他起來造反,要教他起來革命,那怕你就要?dú)⑺念^,剿他的家,他也不敢擔(dān)負(fù)這個(gè)罪名?!?br />(3).挺拔;堅(jiān)硬而挺直。 郭風(fēng) 《風(fēng)中松樹》:“那山嶺的松樹啊,它們的樹干顯得消瘦而硬直?!?/div>
《漢語大詞典》:硬倔倔
(1).方言。亦作“ 硬蹶蹶 ”。形容物體堅(jiān)硬。 周原 《覆滅》六:“十元銀元嘩啦一聲落進(jìn) 李有義 的手,店掌柜嘻嘻地一笑,突然發(fā)現(xiàn)小手槍硬蹶蹶地頂住他的心口?!?br />(2).引申指態(tài)度、語氣、作風(fēng)等生硬倔強(qiáng)。《小說選刊》1981年第8期:“他總是硬倔倔地說:‘別忘了,咱們是工人?!?/div>
《漢語大詞典》:硬聲硬氣(硬聲硬氣)
形容說話語氣生硬。 段荃法 《凌紅蝶》:“ 景雷 硬聲硬氣地說:‘誰也沒說不愿給你洗衣服?!?/div>
《國語辭典》:硬生生  拼音:yìng shēng shēng
1.直接而強(qiáng)硬的。如:「他硬生生的擋在門前阻止別人進(jìn)入?!?br />2.生硬不自然的。如:「他發(fā)覺差點(diǎn)說溜了嘴,急忙把沒說完的話硬生生的吞了回去?!?/div>
《漢語大詞典》:硬澀(硬澀)
生硬,不自然。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 曾思懿 :‘怎么樣?(雖然稱呼得有些硬澀,但臉上卻堆滿了笑容)妹妹,剛才我提了那件事?!?/div>
《漢語大詞典》:硬拐
生硬的轉(zhuǎn)彎。比喻不自然地轉(zhuǎn)變話頭。 沙汀 《淘金記》二五:“‘就說我智識(shí)淺短,對公事外行吧,這城里的高明人--豈少也哉?,’他原想說城里的高明人都很贊成他的,但是那‘也哉’妨害了他,使他意外地倒了個(gè)硬拐,以致沒有表達(dá)出自己的本意?!?/div>
《漢語大詞典》:直杠杠(直槓槓)
(1).猶直挺挺。形容僵直。 李準(zhǔn) 《李雙雙小傳》:“她掀開簾子到屋子里一看, 喜旺 卻早回來了,直杠杠地躺在床上吸煙?!?br />(2).形容說話生硬,不委婉。 周永年 《主人》:“ 陶振慶 越是明白了,火氣也跟著起來了,直杠杠地說?!?/div>
《漢語大詞典》:禿頭禿腦(禿頭禿腦)
形容說話的內(nèi)容不相連接而顯得生硬突然。 艾蕪 《印度洋風(fēng)土畫》:“一個(gè)坐著瞧望江面的年輕人,樣子像是在商店里作書記的,禿頭禿腦,就這么接嘴?!?沙汀 《困獸記》十一:“‘這叫做啥名堂呵!’推推面前的茶碗, 田疇 緊接著禿頭禿腦的叫了出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