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甲冑  拼音:jiǎ zhòu
鎧甲和頭盔?!稌?jīng)。說命中》:「唯口起羞,惟甲冑起戎?!埂段饔斡洝返诙兀骸改悄醮┝思變?,綽刀在手,與眾妖出得門來。」
《國語辭典》:躬擐甲冑  拼音:gōng huàn jiǎ zhòu
擐,穿。躬擐甲冑指親自穿戴上盔甲。比喻親自上戰(zhàn)場(chǎng)督戰(zhàn)?!蹲髠?。成公十三年》:「文公躬擐甲冑,跋履山川,踰越險(xiǎn)阻,征東之諸侯?!?/div>
《國語辭典》:兵革  拼音:bīng gé
兵器及甲冑等軍械裝備。亦引申指軍事、戰(zhàn)爭(zhēng)等有關(guān)的事物。唐。杜甫羌村〉詩三首之二:「兵革既未息,兒童盡東征?!埂度龂萘x》第三二回:「袁氏連年喪敗,兵革疲于外,謀臣誅于內(nèi)。」
《國語辭典》:耿介  拼音:gěng jiè
1.德業(yè)光明偉大?!冻o。屈原。離騷》:「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br />2.有操守、氣節(jié),剛正不阿。晉。陸機(jī)猛虎行〉:「眷我耿介懷,俯仰愧古今?!?/div>
《國語辭典》:帶甲(帶甲)  拼音:dài jiǎ
披甲冑的將士?!秶Z。越語上》:「若以越國之罪為不可赦也,……有帶甲五千人將以致死?!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7270' target='_blank'>杜甫 送遠(yuǎn)詩:「帶甲滿天地,胡為君遠(yuǎn)行?!?/div>
《漢語大詞典》:介胄
(1).鎧甲和頭盔。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介胄生蟣蝨,民無所告愬?!?宋 周密 齊東野語·二張?jiān)?/a>》:“有浮尸遡流而上,被介胄,執(zhí)弓矢?!?span id="fui4afd" class="book">《水滸傳》第八十回:“不知詔意如何,未敢去其介胄。”
(2).披甲戴盔。
管子·小匡》:“介胄執(zhí)枹,立於軍門?!?漢 賈誼 新書·解縣:“將吏戍者或介胄而睡?!?span id="9exbgak" class="book">《新唐書·來濟(jì)傳》:“遂不介胄而馳賊,沒焉。” 清 孔尚任 《桃花扇·爭(zhēng)位》:“副凈扮 高杰 ,末扮 黃得功 ……俱介胄上。”
(3).甲冑之士。指武士。陳書·魯廣達(dá)傳:“爪牙背義,介胄無良?!?明 何景明 《點(diǎn)兵行》:“富豪輸錢脫籍伍,貧者驅(qū)之充介胄。” 清 黃鷟來 《甲戌夏至武威晤張蔚生先生喜而有賦》:“登堂來萬民,下及介胄屬。”
《國語辭典》:擐甲  拼音:huàn jiǎ
穿著鎧甲。《國語。吳語》:「夜中,乃令服兵擐甲,系馬舌,出火灶?!?/div>
分類:甲冑
《漢語大詞典》:授甲
授予甲冑。左傳·昭公八年:“聞 彊氏 授甲將攻子,子聞諸?”舊唐書·后妃傳上·太宗文德皇后長孫氏:“及難作, 太宗 在 玄武門 ,方引將士入宮授甲,后親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
分類:授予甲冑
《漢語大詞典》:旗甲
(1).旌旗與甲冑。宋書·索虜傳:“船艦蓋江,旗甲星燭?!?span id="akj0n8o" class="book">《舊唐書·呂元膺傳》:“舊例,留守賜旗甲,與方鎮(zhèn)同……留守不賜旗甲自 元膺 始。”
(2).漕船兵丁之長。 明 張瀚 《松窗夢(mèng)語·漕運(yùn)紀(jì)》:“漕務(wù)統(tǒng)於把總,領(lǐng)於旗甲。” 明 張瀚 《松窗夢(mèng)語·漕運(yùn)紀(jì)》:“往往中途侵盜,以致臨倉掛欠,良由旗甲不得其人?!?span id="zd6wcrq" class="book">《六部成語注·戶部》“旗甲”:“甲,長也。旗丁百餘人為一甲,設(shè)長以管之?!?/div>
《漢語大詞典》:甲弩
甲冑和弓弩。亦泛指武器。宋書·禮志五:“建牙麾,邪注之,載金鼓羽幢,置甲弩於軾上?!?span id="znsqsxa" class="book">《新唐書·百官志三》:“﹝軍器監(jiān)﹞掌繕甲弩,以時(shí)輸武庫?!?/div>
《漢語大詞典》:徒首
空首。謂身無甲冑。《文選·李陵〈答蘇武書〉》:“兵盡矢窮,人無尺鐵,猶復(fù)徒首奮呼,爭(zhēng)為先登。” 李善 注:“徒,空也。言空首奮擊,無復(fù)甲胄?!?/div>
分類:甲冑
《漢語大詞典》:珍甲
珍貴的甲冑。管子·乘馬:“君有珍車珍甲,而莫之敢有?!币徽f,為破敝之甲。 郭沫若 等集校:“兩‘珍’字讀為軫戾之軫。《方言》三:‘軫,戾也?!滠囌浼住q言敝車敝甲?!?/div>
《漢語大詞典》:整甲繕兵(整甲繕兵)
整頓甲冑,修理兵器。謂作好戰(zhàn)備。宋書·何承天傳:“斥候之郊,非畜牧之所;轉(zhuǎn)戰(zhàn)之地,非耕桑之邑。故堅(jiān)壁清野,以俟其來,整甲繕兵,以乘其敝。雖時(shí)有古今,勢(shì)有強(qiáng)弱,保民全境,不出此涂。”
《漢語大詞典》:披膊
古時(shí)作戰(zhàn)所穿的甲冑,用以保護(hù)肩膊的部分稱“披膊”。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器:“蠻甲,惟 大理國 最工。甲胄皆用象皮。胸背各一大片如龜殼,堅(jiān)厚與鐵等。又聯(lián)綴小皮片為披膊護(hù)項(xiàng)之屬,製如中國鐵甲,葉皆朱之?!?宋 周去非 嶺外代答·器用·蠻甲胄:“ 大理國 之製,前后掩心以大片象皮如龜殼,其披膊以中片皮相次為之,其護(hù)項(xiàng)以全片皮捲圈成之?!?/div>
《漢語大詞典》:束戈卷甲
捆起兵器甲冑。謂繳械投降。宋史·韓世忠傳:“ 世忠 單騎夜造其營,呼曰:‘大軍至矣,亟束戈卷甲,吾能保全汝,共功名?!\駭慄請(qǐng)命,因跪進(jìn)牛酒?!?/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