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山礬(山礬)  拼音:shān fán
植物名?;夷究苹夷緦?,常綠灌木。葉革質(zhì),平滑無毛,闊披針形,先端漸尖,淺鋸齒緣??偁罨ㄐ蛴忻?,萼平滑無毛,花冠白色,五深裂幾達(dá)基部。果卵狀壺形。種子及枝葉可作染料。產(chǎn)中國大陸江南至印度及尼泊爾。也稱為「碇花」。
《漢語大詞典》:山礬弟(山礬弟)
黃庭堅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會心,為之作詠》:“含香體素欲傾城,山礬是弟梅是兄?!焙笠蛞浴吧降\弟”為典。 宋 劉克莊 《卜算子》詞:“淡薄古梳妝,嫻雅仙標(biāo)致。欲起 涪翁 再品花,壓了山礬弟?!?涪翁 , 黃庭堅 自號。
《漢語大詞典》:雪枝
(1).粘結(jié)著雪的樹枝。 唐 吳融 《靈池縣見早梅》詩:“待勒 燕然 歸未得,雪枝南畔少徘徊?!?唐 無可 《寄興善寺崔律師》詩:“幽石叢圭片,孤松動雪枝?!?瞿秋白 《餓鄉(xiāng)紀(jì)程》十二:“蜿蜒轉(zhuǎn)折的長車沿著湖邊經(jīng)四十多個山洞,拂掠雪枝,映漾冰影?!?br />(2).遍開白花的樹枝。 唐 徐凝 《玩花》詩之一:“一樹梨花春向暮,雪枝殘?zhí)幵癸L(fēng)來?!?/div>
《漢語大詞典》:及己
植物名。二月生苗,先開白花,后方生葉三片,狀如獐耳,根如細(xì)辛,故又名獐耳細(xì)辛。喜生山谷陰濕之地。根入藥,外用治諸惡瘡及皮膚蟲癢等。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二。
《漢語大詞典》:絡(luò)石(絡(luò)石)
植物名。又稱白花藤、石龍?zhí)?、石鯪。常綠攀援木質(zhì)藤本??晒┯^賞,莖葉可入藥。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七·絡(luò)石。
分類:植物白花
《國語辭典》:石斛  拼音:shí hú
植物名。蘭科石斛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根密生須狀氣根,質(zhì)硬。莖高十至六十公分,略粗壯,黃綠色。葉互生,廣線形或披針形,脈平行??偁罨ㄐ颍郧o上部節(jié)上伸出,具一至數(shù)花,花瓣及萼片近等長,唇瓣寬菱形,白色或淡紅色??晒┯^賞或入藥。也稱為「石斛蘭」。
《漢語大詞典》:朱白
(1).紅與白。南史·胡僧祐傳:“汝可開朱白二門,吾不捷則死。吉則由朱,兇則由白也。”宋史·禮志四:“赤綴戶,白綴牖,宜飾以朱白繒?!?br />(2).借指紅花與白花。 宋 韓維 《和如晦游臨淄園示元明》:“東風(fēng)入林朱白動,次第裝遍枝高低?!?/div>
分類:紅花白花
《國語辭典》:芎藭  拼音:qióng qióng
植物名。傘形科蒿本屬,多年生草本。高約二尺,葉三至四回羽狀全裂,末回裂片線狀披針形,秋開白花,復(fù)傘形花序頂生,傘輻七至十二枝。果實(shí)為橢圓形。根可入藥,有調(diào)經(jīng)、活血、潤燥、止痛等療效。因多產(chǎn)于四川,故也稱為「川芎」。古稱「蘼蕪」。參見「蘼蕪」條。
《國語辭典》:氂牛  拼音:lí niú
動物名。哺乳綱偶蹄目。腿短,全身有長毛,野生者色黑,畜養(yǎng)者色白。是青康藏高原地區(qū)主要的力畜。也作「犛?!?。
《漢語大詞典》:雪萼
雪花。亦借指白花。 宋 孫光憲 《望梅花》詞:“數(shù)枝開與短墻平,見雪萼、紅跗相映?!?元 趙文 《瓊花上天歌》:“顛風(fēng)夜半撼 蕪城 ,雪萼瓊絲破空碧?!?/div>
分類:雪花白花
《漢語大詞典》:藁本
(1).香草名。多年生草本。葉呈羽狀,夏開白花,果實(shí)有銳棱,根紫色,可入藥。管子·地員:“五臭疇生,蓮與蘼蕪、藁本、白芷。”《淮南子·氾論訓(xùn)》:“夫亂人者,若芎藭之與藁本也,蛇牀之與麋蕪也,此皆相似也?!?br />(2).著作的底本。 唐 韋絢 劉賓客嘉話錄:“ 王右軍 告誓文,今之所傳,即其藁本,不具年月日朔。” 明 宋濂 《題桂隱遺文后》:“ 濂 嘗受業(yè)公門,見公追念先德,日蒐墜逸,手録成編,此蓋其藁本也?!?清 黃宗羲 《與陳介眉庶常書》:“ 王應(yīng)麟 欲舉是科,乃于制度典故,攷索殆遍。今之玉海,其藁本也?!?/div>
《國語辭典》:服孝  拼音:fú xiào
帶孝。如穿孝服、佩黑紗、戴白花。元。關(guān)漢卿《竇娥冤》第一折:「媳婦兒守寡,又早三個年頭,服孝將除了也?!?/div>
《漢語大詞典》:章黼
鮮明的黑白花紋。 漢 牟融 《理惑論》:“三皇之時,食肉衣皮,巢居穴處,以崇質(zhì)樸,豈復(fù)須章黼之冠,曲裘之飾哉!”
《漢語大詞典》:牦牛(犛牛,氂牛)
反芻家畜。亦有野生者。毛多黑褐色或黑白花斑,尾毛蓬生似帚,下腹、肩、股、脅等部密生長毛。耐寒,腿短,在崇山峻嶺間善馱運(yùn)。毛可制披衣、帳篷和繩索,絨可制氈。原產(chǎn) 亞洲 中部山地。是我國 青藏高原 地區(qū)主要的力畜。古人取其尾毛以為旌旄,后又以為帽纓。 明 郭登 《甘州即事》詩:“牦?;ナ蟹コ觯?宛 馬臨關(guān) 漢 使回?!?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二·牦牛:“牦牛出 甘肅 臨洮 ,及西南徼外,野牛也。人多畜養(yǎng)之。狀如水牛,體長多力,能載重,迅行如飛,性至粗梗。髀膝尾背胡下皆有黑毛,長尺許。其尾最長,大如斗。亦自愛護(hù),草木鉤之則止而不動。古人取為旌旄,今人以為纓帽……山海經(jīng)云:‘ 潘侯之山 有旄牛,狀如牛而四足節(jié)生毛。’即此也?!?郭小川 《春歌》之一:“ 西藏 的牦牛, 內(nèi)蒙 的駱駝,早像春風(fēng)一般巡視過高原和沙漠?!?br />犛牛:野牛。形狀毛尾全同牦牛,但比牦牛大。一說即牦牛。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東北百里,曰 荊山 ……其中多犛牛?!?郭璞 注:“旄牛屬也,黑色,出西南徼外也?!?span id="awqxelf" class="book">《新唐書·吐蕃傳上》:“其宴大賓客,必驅(qū)犛牛使客自射,乃敢饋。”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二·犛牛:“犛牛出西南徼外,居深山中野牛也,狀及毛尾俱同牦牛。牦小而犛大,有重千斤者…… 唐 宋 西徼諸州貢之。”參見“ 牦牛 ”。
氂牛:即牦牛。體矮身健,毛長,色多黑、深褐或黑白花斑。耐寒,耐粗飼。尾毛蓬生,可作旌旄。漢書·郊祀志上:“ 泰一 所用,如 雍 一畤物,而加醴棗脯之屬,殺一氂牛以為俎豆牢具?!?顏師古 注:“西南夷長尾髦之牛也。” 唐 杜甫 《錦樹行》:“青草萋萋盡枯死,天馬跛足隨氂牛?!?/div>
《國語辭典》:銀桂(銀桂)  拼音:yín guì
開白花的桂樹。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三四。木部。箘桂》:「箘桂葉似柿葉者是,……其花有白者名銀桂。」
《漢語大詞典》:鴛鴦草(鴛鴦草)
藥草名。即忍冬,又稱金銀花。蔓生,初夏黃白花對開,兩兩相對,故名。 宋 張邦基 墨莊漫錄卷三:“鴛鴦草,藤蔓而生,黃白花對開,傍水依山,處處有之,治癰疽腫毒尤妙,或服或傅皆可。蓋 沈存中 《良方》所載金銀花,又曰老翁須者。《本草》名忍冬?!?/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