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大辭典】(雜語)法離迷情,絕虛妄,云真實。大乘義章二曰:「法絕情妄為真實?!狗ㄈA經(jīng)寶塔品曰:「如所說者,皆是真實?!?br />
【俗語佛源】「真實」的反面是虛妄、虛假。與事實完全符合,沒有虛假的成分,稱為「真實」。如《
心經(jīng)》謂:「般若波羅密多(意謂大智慧可達到解脫的彼岸)……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佛教亦用「真實」指唯一不變、與萬法同一的本體。本體與變幻的現(xiàn)象相對而言,也稱「真如」、「法界」,在佛稱「法身」,在眾生稱「佛性」,在草木瓦石、山河大地稱「法性」。所謂「唯一真實,不可思議,名一真法界」(《三藏法數(shù)》)。又如清·吳偉業(yè)《贈愿云師》:「世法夢幻,唯出世大事,乃為真實。」后亦用真實表示真心實意。如明·李贄《復楊定見書》:「蓋真實下問,欲以求益,非借此以要名,如世人之為也。」也指清楚真切。如明·馮惟敏《不伏老》第二折:「且是眼花花的,怎生去看得真實?!褂秩鐥钏贰逗J小罚骸高@真實的海市并非別處,就是長山列島。」(李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