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真諦(真諦)  拼音:zhēn dì
1.真實(shí)的意義。明。陳汝元《金蓮記》第三六出:「想浮生矇昧,誰辨雄雌,問前生,難解紅蓮真諦?!?br />2.人名。南朝梁陳間高僧,本是西天竺優(yōu)襌尼國人,應(yīng)梁武帝的邀請,在大同元年(西元546年)到達(dá)中國,后在廣州刺史歐陽頠父子的支持下專心譯經(jīng),譯有《大乘唯識論》一卷、《攝大乘論》三卷、《中邊分別論》二卷、《阿毗達(dá)磨俱舍釋論》二二卷等,其中尤以《攝大乘論》影響最大,是南朝攝論學(xué)的依據(jù),也是較有系統(tǒng)的介紹大乘瑜伽行派到中國的譯經(jīng)家。
3.佛教用語。二諦之一。意為最究竟的真實(shí)。但佛教四派對此有不同的定義:一、毗婆沙宗說,事物雖已破滅或經(jīng)理智分析后,心識依舊認(rèn)為它是存在的,是為真諦;二、經(jīng)部說,不待概念的賦予,其本身就已存在,而且經(jīng)得起理智觀察的事物,是為真諦;三、唯識宗說,觀察實(shí)質(zhì)的智慧所能覺察的對象,是為真諦;四、中觀宗說,在經(jīng)驗(yàn)世界中主客二元對立的狀態(tài)已經(jīng)不存在,在這狀況下,直接現(xiàn)量所覺察的對象,是為真諦,也就是空性?!栋⑴_(dá)磨俱舍釋論》卷一六:「若破無彼智,由智除馀爾,俗諦如瓶水,異此名真諦。」也稱為「第一義諦」。
《國語辭典》:消息  拼音:xiāo xí
1.比喻榮枯盛衰?!兑捉?jīng)。豐卦》:「天地盈虛,與時(shí)消息?!?br />2.音信、訊息。唐。杜甫哀江頭〉詩:「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埂段拿餍∈贰返谌兀骸敢呀?jīng)得了外面消息,怕有考童鬧事?!?br />3.秘密、訣竅。《水滸傳》第四七回:「左來右去,只走了死路,又不曉的白楊樹轉(zhuǎn)灣抹角的消息。」
4.機(jī)關(guān)的樞紐?!都t樓夢》第四一回:「不意劉老老亂摸之間,其力巧合,便撞開了消息,掩過鏡子,露出門來。」《三俠五義》第六三回:「伸手一摸,似乎活的。摸了多時(shí),可巧手指一按,只聽咯噔一聲,將消息滑開,卻是個(gè)轉(zhuǎn)身門兒?!挂卜Q為「泛子」、「消息兒」。
《國語辭典》:真際(真際)  拼音:zhēn jì
佛教用語。指現(xiàn)象的本質(zhì)?!段倪x。王巾。頭陁寺碑文》:「蔭法云于真際則火宅晨涼;曜慧日于康衢則重昏夜曉?!?/div>
《漢語大詞典》:真則(真則)
猶真諦。 晉 陸機(jī) 《羽扇賦》:“混貴賤而一節(jié),風(fēng)無往而不清,憲靈樸於造化,審真則而妙觀?!?/div>
分類:真諦
《國語辭典》:真果  拼音:zhēn guǒ
1.宗教教義的真諦。唐。李端〈旅次岐山得山友書卻寄鳳翔張尹〉詩:「偶為名利引,久廢論真果。」
2.果實(shí)由花的子房所發(fā)育而成者。如梅、桃等。
《國語辭典》:真?zhèn)€(真箇)  拼音:zhēn gè
真的、確實(shí)。唐。王維 酬黎居士淅川作詩:「儂家真?zhèn)€去,公定隨儂否?」宋。許月卿京城看月〉詩:「故山今宵月更奇,明日懶人真?zhèn)€歸?!挂沧鳌刚?zhèn)€」。
《國語辭典》:真?zhèn)€(真?zhèn)€)  拼音:zhēn gè
真的、確實(shí)?!都t樓夢》第六七回:「那興兒真?zhèn)€自己左右開弓,打了自己十幾個(gè)嘴巴?!埂段拿餍∈贰返诙兀骸竿醺U?zhèn)€回到公館,合主人說了,取出那兩件禮物,送給鄧門上看?!挂沧鳌刚?zhèn)€」。
分類:確實(shí)
《漢語大詞典》:的旨
真諦。 唐 常達(dá) 《山居》詩之七:“ 胡 僧論的旨,物物唱圓成。”
分類:真諦
《漢語大詞典》:貞宗(貞宗)
猶真諦。舊五代史·周書·世宗紀(jì)二:“釋氏貞宗,圣人妙道,助世勸善,其利甚優(yōu)。”
分類:真諦
《國語辭典》:玄珠  拼音:xuán zhū
1.黑色的珠子。《楚辭。劉向。九嘆。遠(yuǎn)逝》:「杖玉華與朱旗兮,垂明月之玄珠。」
2.比喻道的本體?!肚f子。天地》:「黃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崙之丘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埂段倪x。劉孝標(biāo)。廣絕交論》:「此朱生得玄珠于赤水,謨神睿而為言?!?/div>
《國語辭典》:真詮(真詮)  拼音:zhēn quán
真理、真諦。唐。盧藏用 衡岳十八高僧序:「然而年代悠邈,故老或遺,真詮緬微,后生何述?!固?。杜甫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jiān)李賓客一百韻〉:「落帆追宿昔,衣褐向真詮?!?/div>
分類:真諦
《漢語大詞典》:道真
謂道德、學(xué)問的真諦。漢書·劉歆傳:“黨同門,妬道真?!?顏師古 注:“妬道藝之真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三國志·魏志·中山恭王袞傳》:“王研精墳典,耽味道真,文雅煥炳,朕甚嘉之?!?宋 王十朋 《次韻皇子建王題明遠(yuǎn)樓》:“炳煥瞻宸盡,沉潛味道真。” 清 顧炎武 《贈(zèng)蕭文學(xué)企昭》詩:“俗流好《鄭》《衛(wèi)》,淫詞親自狎,用以扶道真,十無一二合。”
《國語辭典》:第一義(第一義)  拼音:dì yī yì
1.最初、最重要的事理。
2.佛教上指深?yuàn)W而無出其右的妙理。為圣者所覺悟的真實(shí)。參見「二諦」條?!吨姓摗肪硭模骸溉舨灰浪字B,不得第一義;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
《漢語大詞典》:妙諦(妙諦)
精妙之真諦。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bǔ)遺》卷六:“‘八千里外常扶杖,五十年來不上朝’,將杖朝二字拆開一用,便成妙諦?!?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所謂信手拈來,皆成妙諦者?!?狄平子 《論文學(xué)上小說之位置》:“至以文學(xué)之眼觀察之,則其妙諦,猶不止此?!?/div>
分類:精妙真諦
《漢語大詞典》:大機(jī)(大機(jī))
(1).事物變化的樞要、關(guān)鍵。《三國志·魏志·武帝紀(jì)》:“公以至弱當(dāng)至彊,若不能制,必為所乘,是天下之大機(jī)也?!?明 劉基 《春秋明經(jīng)·楚人伐鄭公子遂會(huì)晉人云云救鄭楚子使椒來聘》:“此夷夏盛衰之大機(jī)也?!?br />(2).國家的機(jī)要事務(wù)。新唐書·權(quán)德輿傳:“帝又自用 李絳 參贊大機(jī)?!?br />(3).佛教語。真諦,精義。《古尊宿語錄》卷十九:“出門弟子八十有四人,其角立者,唯 百丈海 得其大機(jī)。” 宋 陸游 《次韻和楊伯子主簿見贈(zèng)》:“大機(jī)大用君已傳,那遣老夫安注腳。” 明 陳恭尹 《立秋日送雪樵和尚開法曹溪》詩:“ 濟(jì) 上家風(fēng)得大機(jī),白雪高坐見人稀?!?/div>
《漢語大詞典》:圣真(聖真)
謂儒學(xué)的真諦。三國志·魏志·荀彧傳“明年, 太祖 遂為 魏公 矣” 裴松之 注引《荀彧?jiǎng)e傳》:“宜集天下大才通儒,考論六經(jīng),刊定傳記,存古今之學(xué),除其煩重,以一圣真,并隆禮學(xué),漸敦教化,王道兩濟(jì)?!?宋 王安石 《揚(yáng)子》詩之三:“千古雄文造圣真,眇然幽思入無倫?!?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jīng)籍會(huì)通四:“國朝開基紹統(tǒng),大綱萬目,靡不度越前朝。至表章六籍,統(tǒng)壹圣真,則巍然上揖 夏 商 ,埒 周 而四。”
《漢語大詞典》:無生理(無生理)
佛教語。謂無生無滅的真諦。 唐 韓翃 《題龍興寺澹師房》詩:“記取無生理,歸來問此身?!?/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