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55
詞典
4
分類詞匯
51
共55,分4頁顯示
1
2
3
4
2
3
4
下一頁
詞典
知覺
不知覺
知覺防衛(wèi)
知覺神經(jīng)
分類詞匯
覺知
情想
有知
無知
木石
不醒
漠然
感知
恍忽
迷云
無覺
《國語辭典》:
知覺(知覺)
拼音:
zhī jué
1.知道、察覺?!段饔斡洝返谌呕兀骸傅止偌矣腥酥X,泄漏我的事機(jī),反為不美?!埂度辶滞馐贰返谝蝗兀骸感菔顾X逃走了,不好回文?!?br />2.感官接受外界訊息,抽取特徵及加以組織,并參照過去的知識與經(jīng)驗(yàn),而獲得對外界刺激的了解。例如:透過視網(wǎng)膜接收到「蘋果」的視覺刺激,經(jīng)由視覺處理而得到「蘋果」的立體形狀與顏色,并參照過去的相關(guān)經(jīng)驗(yàn)而辨識出「蘋果」。
分類:
知覺
感覺
領(lǐng)會
知道
覺察
會意
刺史
都無
賓客
大笑
《國語辭典》:
不知覺(不知覺)
拼音:
bù zhī jué
不曉得、沒有感覺?!?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五七回:「無奈寶玉發(fā)熱事猶小可,更覺兩個眼珠兒直直的起來,口角邊津液流出,皆不知覺?!?/div>
分類:
不曉得
有感
感覺
《國語辭典》:
知覺防衛(wèi)(知覺防衛(wèi))
拼音:
zhī jué fáng wèi
給予社會上視為禁忌的刺激,縱使其強(qiáng)度已達(dá)感官上可以做反應(yīng)的水準(zhǔn),但由于個人的防衛(wèi)態(tài)度,會知覺不到所給予的禁忌刺激。
分類:
給予
社會
會上
上視
禁忌
刺激
縱使
強(qiáng)度
感官
反應(yīng)
水準(zhǔn)
《國語辭典》:
知覺神經(jīng)(知覺神經(jīng))
拼音:
zhī jué shén jīng
將神經(jīng)末梢受到的刺激傳導(dǎo)至神經(jīng)中樞的神經(jīng),稱為「知覺神經(jīng)」。如視神經(jīng)、聽神經(jīng)等。
分類:
神經(jīng)
刺激
傳導(dǎo)
《國語辭典》:
覺知(覺知)
拼音:
jué zhī
知覺?!妒酚?。卷一一八。淮南王傳》:「吏覺知,使長安尉奇等往捕開章。」《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非尋常行道所由之徑,民間皆不覺知?!?/div>
分類:
覺知
知覺
覺察
《漢語大詞典》:
情想
(1).猶情思。 唐
張鷟
《
游仙窟
》
:“五嫂曰:‘娘子向來頻盼少府,若非情想有所交通,何因眼眿朝來頓引?’” 清 董說
《〈西游補(bǔ)〉序》
:“浸淫而別具情想,別轉(zhuǎn)人身,別換區(qū)寓,一彈指間事?!?br />(2).指知覺。 宋
梅堯臣
《讀月石屏詩》
:“犀蛤動活有情想,石無情想已非的。”
分類:
情思
知覺
《漢語大詞典》:
有知
有知覺;有知識。
《
禮記·三年問
》
:“凡生天地之間者,有血?dú)庵畬?,必有知?!?南朝 梁
范縝
《神滅論》
:“人之質(zhì)所以異木質(zhì)者,以其有知耳?!?唐
韓愈
《復(fù)志賦》
:“昔余之既有知兮,誠坎軻而艱難?!?/div>
分類:
有知
知覺
知識
《國語辭典》:
無知(無知)
拼音:
wú zhī
1.沒有知識、不明事理。《西游記》第一五回:「不知他怎么無知,今日沖撞了大圣。」《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無知的孽障!你能知道幾個古人,能記得幾首熟詩,也敢在老先生前賣弄。」
2.沒有感覺、知覺?!豆攘簜鳌Y夜辍罚骸甘療o知之物,鹢微有知之物?!?/div>
分類:
無知
無人
失去
有知
人
知識
知曉
知覺
事理
匹配
《國語辭典》:
木石
拼音:
mù shí
1.木和石。如:「他的度假小屋,木石環(huán)繞,甚為幽靜?!埂睹献?。盡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埂渡胶=?jīng)?北山經(jīng)》:「炎帝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2.比喻沒有知覺、感情。如:「心非木石,見人苦難,當(dāng)伸援手才是?!?jié)h。
司馬遷
報(bào)任少卿書
:「身非木石,獨(dú)與法吏為伍。深出囹圄中,誰可告愬者!」《宋書。卷八三。列傳。吳喜》:「人非木石,何能不感?!?/div>
分類:
木石
枳椇
樹木
枳椇子
山水畫
宮室
木頭
刑具
無知
和山
知覺
山石
石頭
建筑工程
無感
感情
《國語辭典》:
不醒
拼音:
bù xǐng
1.醒不過來、不清醒。如:「一睡不醒」。
2.不知、未曾。《太平廣記。卷五○。裴航》:「女曰:『裴郎不相識耶?』航曰:『昔非姻好,不醒拜侍?!弧?/div>
分類:
不醒
神志不清
記得
熟睡
失去
狀態(tài)
知覺
《國語辭典》:
漠然
拼音:
mò rán
1.寂靜無聲?!肚f子。天道》:「老子漠然不應(yīng)。」
2.不關(guān)心、不相關(guān)或無知覺?!冻蹩膛陌阁@奇》卷一六:「眾朋友多來吊唁,就中便有說著會試一事的,燦若漠然不顧。」
分類:
漠然
寂靜
冷淡
清虛
茫然
寂靜貌
無涯
淡泊
涯際
不關(guān)心
所知
知覺
《國語辭典》:
感知
拼音:
gǎn zhī
1.感激知遇。唐。
李商隱
〈
為滎陽公上西川李相公狀
〉:「空吟風(fēng)水,感知懷戀?!?br />2.外在客觀的環(huán)境或事物,通過感官接收,所引發(fā)的感覺與知覺反應(yīng)。
分類:
感知
哲學(xué)
感覺
感激
知遇
認(rèn)識
與知
知覺
《國語辭典》:
恍忽
拼音:
huǎng hū
1.隱約模糊,不可辨認(rèn)?!段倪x。司馬相如。上林賦》:「周覽泛觀,縝紛軋?bào)耍⒚⒒泻?,視之無端,察之無涯。」也作「恍惚」。
2.神志模糊不清?!段倪x。宋玉。神女賦》:「精神恍忽若有喜,紛紛擾擾,未知其意?!挂沧鳌富秀薄?。
分類:
恍忽
模糊
知覺
迷糊
朦朧
疾速
神思
不定
《漢語大詞典》:
迷云(迷雲(yún))
謂知覺迷惘,如蒙云霧。
《楞嚴(yán)經(jīng)》
卷四:“惟愿如來,宣流大慈,開我迷云。” 唐
王勃
《釋迦佛賦》
:“目容修廣於青蓮,寒生定水;毫相分明於皓月,照破迷云?!?/div>
分類:
知覺
迷惘
云霧
《漢語大詞典》:
無覺(無覺)
(1).未睡醒。
《詩·王風(fēng)·兔爰》
:“我生之后,逢此百憂,尚寐無覺?!?朱熹 集傳:“覺,寤也?!?br />(2).沒有知覺。 三國 魏
曹植
《金瓠哀辭》
:“天長地久,人生幾時?先后無覺,從爾有期?!?康有為
《大同書》
甲部緒言:“使我無覺無知,則草木夭夭,殺斬不知,而何有於他物為?”
分類:
有知
知覺
緒言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