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4詞典 1分類詞匯 23
《國語辭典》:隸辨(隸辨)  拼音:lì biàn
書名。清顧藹吉撰,八卷。鉤摹漢隸碑文,依宋朝禮部韻類分韻編次。每字下標(biāo)注碑名,并引碑文。以宋朝婁機(jī)之漢隸字源為藍(lán)本,并補(bǔ)其未備。據(jù)漢朝許慎之《說文解字》辨明文字的正、變、省、加,再依許書部首纂偏旁五百四十字,以示篆體和隸書之間的變遷痕跡。
《漢語大詞典》:麒麟函
收藏 韓麒麟 碑文的枕函。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語資:“ 歷城縣 魏明寺 中有 韓公 碑, 太和 中所造也。 魏公 曾令人遍録州界石碑,言此碑詞義最善。常藏一本於枕中,故家人名此枕為‘麒麟函’。 韓公 諱 麒麟 ?!?/div>
分類:收藏碑文
《漢語大詞典》:泐滅(泐滅)
指碑文因年久風(fēng)化而剝蝕消失。 宋 沈遼 《三游山記》:“觀 杜牧之 與 張公子 題名,字頗泐滅?!?/div>
《國語辭典》:麓山寺碑  拼音:lù shān sì bēi
唐代李邕撰文并書、黃仙鶴刻的碑文。唐開元十八年(西元730)立于湖南長沙岳麓山。行楷書,二十八行,每行五十六字,碑額篆書「麓山寺碑」四字。字勢豪逸,為李邕所書碑中之杰出者。也稱為「岳麓寺碑」。
《國語辭典》:麻姑仙壇記(麻姑仙壇記)  拼音:má gū xiān tán jì
顏真卿于唐大歷六年(西元771)書立的碑文。全名為「有唐撫州南城縣麻姑仙壇記」。內(nèi)容記載古仙女麻姑在江西麻姑山得道事跡。筆勁端嚴(yán)雄秀,為顏書名碑之冠。原碑毀于明代,拓本流傳于世的有大、中、小字三種。
《國語辭典》:張黑女墓志銘(張黑女墓志銘)  拼音:zhāng hè nǚ mù zhì míng
北魏節(jié)閔帝普泰元年(西元五三一)刻于張玄墓上的碑文。原稱為「張玄墓志銘」,清人為避康熙皇帝名諱,改稱為「張黑女墓志銘」。字體為正書,但方中帶扁,隸意尚存。用筆峻逸,內(nèi)方外圓,為北朝杰出書法。原石已失,清道光間何紹基曾得舊拓孤本,后經(jīng)影印始聞名于世。
《漢語大詞典》:郭泰碑銘(郭泰碑銘)
后漢書·郭太傳:“﹝ 郭太 卒,﹞四方之士千餘人,皆來會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 蔡邕 為其文,既而謂 涿郡 盧植 曰:‘吾為碑銘多矣,皆有慙德,唯 郭有道 無愧色耳?!焙笠蛞浴肮┍憽狈Q內(nèi)容真實(shí)、感情真摯的碑文。 唐 羅隱 《圉城偶作》詩:“自從 郭泰 碑銘后,只見黃金不見人?!币嗍∽鳌?郭碑 ”。 清 宋琬 《羅以獻(xiàn)胡去驕將歸武陵漢陽小集南園即席分韻》:“ 陳 榻雖懸多倦色, 郭 碑初就倍沾襟?!?/div>
《漢語大詞典》:背碑覆局
看過的碑文能背誦,棋局亂后能復(fù)舊。指記憶力強(qiáng)。舊唐書·文苑傳上·張?zhí)N古:“ 張藴古 , 相州 洹水 人也。性聰敏,博涉書傳,善綴文,能背碑覆局,尤曉時務(wù),為州閭所稱。”太平廣記卷一四七引 唐 韓琬 《御史臺記·高智周》:“ 智周 聰慧,舉朝無比,日誦數(shù)萬言,能背碑覆局?!?/div>
《國語辭典》:爨寶子碑(爨寶子碑)  拼音:cuàn bǎo zǐ bēi
東晉碑刻。碑額題為「晉故振威將軍建寧太守爨寶子之墓」。大亨四年(西元405)立,清乾隆四十三年(西元1778)在云南南寧縣(今曲靖縣)南七十里揚(yáng)旗田出土。書法質(zhì)樸,體在隸、楷之間,可見漢字由隸書演變?yōu)檎龝^程中的一種風(fēng)格。與南朝宋的爨龍顏碑并稱為「二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