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94詞典 1分類詞匯 93
《漢語大詞典》:偏敬
謂尊敬得過分,超越了禮制。資治通鑒·晉成帝咸康四年:“ 王公 雖貴重,理無偏敬。” 胡三省 注:“臣子惟拜君父,施之於 導(dǎo) ( 王導(dǎo) )則為偏敬?!?/div>
《漢語大詞典》:虧制(虧制)
(1).違制。謂放寬法度。三國志·魏志·諸葛誕傳“厚養(yǎng)親附及 揚州 輕俠者數(shù)千人為死士”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沉 魏書:“ 誕 賞賜過度。有犯死者,虧制以活之?!?br />(2).損抑禮制。《晉書·文帝紀(jì)》:“朕重違讓德,抑禮虧制,以彰公志,于今四載?!?/div>
《漢語大詞典》:黝制
古代的一種禮制。謂用黑色犧牲祭祀。 唐 李紓 《唐德明興圣廟樂章·登歌奠帀》:“禮先蒼璧,奠備黝制?!眳⒁姟?黝牲 ”。
《漢語大詞典》:黝牲
供祭祀用的黑色犧牲。周禮·地官·牧人:“凡陽祀,用騂牲毛之;陰祀,用黝牲毛之?!?鄭玄 注引 鄭司農(nóng) 曰:“黝讀為幽。幽,黑也。” 唐 褚亮 《祭神州樂章·雍和》:“黝牲在列,黃琮俯映?!?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54437' target='_blank'>《宋史·樂志八》:“黝牲純潔,絲竹發(fā)揚?!?/div>
《漢語大詞典》:鞭板
馬鞭和手板。古代禮制:武將執(zhí)鞭清道和文官執(zhí)板侍立為見到上官時的禮節(jié)。梁書·韋粲傳:“ 粲 建議推 仲禮 為大都督,報下流眾軍。 裴之高 自以年位,恥居其下,乃云:‘ 柳節(jié)下 是州將,何須我復(fù)鞭板?!?span id="z7ocfc1" class="book">《陳書·虞寄傳》:“及謝病私庭,每諸王為州將,下車必造門致禮,命釋鞭板,以幾杖侍坐?!?/div>
《漢語大詞典》:僭樂(僭樂)
謂樂舞的規(guī)模超越禮制的規(guī)定。《穀梁傳·隱公五年》:“舞夏,天子八佾,諸公六佾,諸侯四佾。初獻六羽,始僭樂矣?!?范寧 集解:“下犯上謂之僭?!?/div>
《漢語大詞典》:飫禘(飫禘)
飫禮和禘禮。泛指按一定禮制舉行的宴饗。國語·周語中:“先王之宴禮,欲以貽女,余一人敢設(shè)飫禘焉?!?韋昭 注:“飫,半體;禘,全體?!?/div>
《漢語大詞典》:殷覜
亦作“ 殷眺 ”。 周 代諸侯定期派使臣朝見天子的禮制。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聘曰問,殷覜曰視?!?span id="9p2p5f7" class="book">《周禮·秋官·大行人》:“時聘以結(jié)諸侯之好,殷覜以除邦國之慝?!?鄭玄 注:“殷覜,謂一服朝之歲也……一服朝之歲,五服諸侯皆使卿以聘禮來見覜天子,天子以禮見之?!?span id="cuj2blh" class="book">《大戴禮記·朝事》覜作“眺”。 孔廣森 補注:“諸侯之於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時聘,小聘也。殷眺,大聘也?!?/div>
《漢語大詞典》:淫服
不合禮制的服飾。司馬法·定爵:“百官宜無淫服?!?/div>
《漢語大詞典》:以日易月
古代禮制:帝王去世,太子繼位得服喪三年(三十六月),后來 漢文帝 改為三十六日即釋服終喪,因稱“以日易月”。一說謂二十七日釋服。《晉書·禮志中》:“禮官參議博士 張靖 等議,以為‘ 孝文 權(quán)制三十六日之服,以日易月。道有污隆,禮不得全,皇太子亦宜割情除服?!?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漢書·文帝紀(jì)》“服大紅十五日,小紅十四日,纖七日,釋服” 唐 顏師古 注:“ 應(yīng)劭 曰:‘紅者,中祥、大祥以紅為領(lǐng)緣。纖者,禫也。凡三十六日而釋服矣,此以日易月也。’……此喪制者, 文帝 自率己意創(chuàng)而為之,非有取於《周禮》也,何為以日易月乎!三年之喪,其實二十七月,豈有三十六日之文!”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圣人大孝,在乎善繼。樞務(wù)之重,軍國之殷,纘而承之,不可蹔闕。以日易月,抑惟舊章?;实垡巳斩犝?,十三日小祥,二十五日大祥,二十七日釋服?!?span id="2m7g7tp"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光宗紹熙五年》:“自 漢文 短喪,歷代因之,天子遂無三年之喪…… 壽皇圣帝 至性,以日易月之外,猶執(zhí)通喪。”
《漢語大詞典》:眾覜
周 代諸侯朝見 周王 禮制的一種。 周 制, 周王 十二年一巡守,如因故不巡守,則六服諸侯往朝。朝畢, 周王 為壇合眾諸侯以命政,稱為“眾覜”。《論語·先進》“如會同” 宋 朱熹 集注:“諸侯時見曰會,眾覜曰同?!币槐咀鳌?眾頫 ”。
《漢語大詞典》:眾眺(衆(zhòng)覜)
周 代諸侯朝見 周王 禮制的一種。 周 制, 周王 十二年一巡守,如因故不巡守,則六服諸侯往朝。朝畢, 周王 為壇合眾諸侯以命政,稱為“眾覜”。《論語·先進》“如會同” 宋 朱熹 集注:“諸侯時見曰會,眾覜曰同?!币槐咀鳌?眾頫 ”。
《國語辭典》:目不妄視(目不妄視)  拼音:mù bù wàng shì
眼睛不隨便亂看。形容遵守禮制,不逾矩?!断蓚魇斑z。卷四。楊通幽》:「戒以護氣希言,目不妄視,絕聲利,遠囂塵,則可以凌三界,登太清矣?!?/div>
《國語辭典》:禮部尚書(禮部尚書)  拼音:lǐ bù shàng shū
職官名。禮部的主管官,掌管禮制和教育方面的事。
《國語辭典》:扁簪  拼音:biǎn zān
一種略呈扁形的發(fā)簪。如:「她頭上別了一個扁簪?!埂肚灏揞愨n。禮制類。大婚禮節(jié)》:「仍戴雙喜如意,加添扁簪富貴絨花,戴朝珠,乃就合巹宴?!?/div>
《國語辭典》:漢官威儀(漢官威儀)  拼音:hàn guān wēi yí
本漢代官吏的禮儀制度,泛指正統(tǒng)的禮儀制度。《后漢書。卷一。光武帝紀(jì)上》:「老吏或垂涕曰:『不圖今日復(fù)見漢官威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