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69詞典 1分類詞匯 268
《漢語大詞典》:闈戰(zhàn)(闈戰(zhàn))
參加科舉考試。 清 吳騫 《扶風(fēng)傳信錄》:“ 仇長文 闈戰(zhàn)后,忽憶 青青柳 ‘有信欲傳’之句,題七字於扇頭,以贈 許丹忱 云:‘誰將十萬快要(腰)纒,漫道 揚州 好著鞭?!?/div>
《漢語大詞典》:試墨帖(試墨帖)
匯集科舉考試中式者文章的帖子。 宋 韓淲 澗泉日記卷中:“ 建中靖國 初,起知 兗州 ,復(fù)職,知 潁昌 ,除龍圖待制,知 成德軍 ,卒 信州 ,有試墨帖,必其時也?!?/div>
《漢語大詞典》:送場(送場)
舊時科舉考試,親友于考試前贈送食品或送至考場,謂之“送場”。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過了兩天,便有各親友來送場,又送來的狀元糕、太史餅、棗兒、桂圓等物,無非預(yù)取高中占元之兆?!?span id="99y1t9t" class="book">《孽?;ā?/span>第四回:“如今且説那一年,又遇到秋試之期……此刻或者也是來送場的。” 朱自清 《南京》:“他說考生入場時,都有送場的?!?/div>
《漢語大詞典》:榜吏
舊時科舉考試擔(dān)任在榜上填寫錄取者名單的小吏。《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四三回:“監(jiān)臨、主考之外,還有同考官、內(nèi)外監(jiān)試、提調(diào)、彌封、收掌、巡綽各官,擠滿了一大堂。一面拆彌封唱名,榜吏一面寫?!?/div>
《漢語大詞典》:擺鱗(擺鱗)
謂魚擺動身體躍登龍門。喻科舉考試得第。 唐 孟郊 《夜憂》詩:“未遂擺鱗志,空思吹浪旋?!?/div>
《國語辭典》:場期(場期)  拼音:cháng qí
科舉考試的日期?!都t樓夢》第一一八回:「李紈因向賈蘭道:『哥兒瞧見了,場期近了,你爺爺?shù)胗浀氖裁词堑摹!弧埂段拿餍∈贰返谌幕兀骸复藭r離場期還遠,毓生在店里靜坐三天,抱抱佛腳?!?/div>
《漢語大詞典》:黃策子
指科舉考試中選入的試卷。 宋 葉適 《科舉》:“而鄉(xiāng)曲之賤人,父兄之庸子弟,俯首誦習(xí)謂之‘黃策子’者,家以此教,國以此選,命服之所賁者,乃人之所輕。”
《國語辭典》:八股文  拼音:bā gǔ wén
文體名。明、清兩代科舉考試時規(guī)定的應(yīng)考文體。其體制源于宋、元的經(jīng)義。最初八股考試命題采用經(jīng)書中人倫治道之言,應(yīng)試者據(jù)以敷陳經(jīng)義,有若代圣賢立言,稱為「制義」。元仁宗以四書命題,限用朱子集注,明、清時科舉考試亦多取四書中的語句命題,故稱為「四書文」。明成化以后漸成定式,清光緒末年廢除。文章結(jié)構(gòu)可分為破題、承題、起講、提比、虛比、中比、后比、大結(jié)八部分,全文對格式、體裁、用語、字數(shù)有嚴格規(guī)定。也稱為「八比文」、「制藝」、「時藝」、「時文」。
《漢語大詞典》:八韻詩(八韻詩)
清 代科舉考試用的一種詩體。又叫“試帖詩”。與八股文同試。初為五言六韻,后為五言八韻,格式要求極嚴。《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二十回:“一個是秀才,卻是八股朋友,作起八韻詩來,連平仄都鬧不明白?!?/div>
《國語辭典》:號板(號板)  拼音:hào bǎn
1.舊時科舉考場中,作為桌子及睡榻用的鋪板?!度辶滞馐贰返诙兀骸钢苓M一進了號,見兩塊號板擺的齊齊整整,不覺眼睛里一陣酸酸的,長嘆一聲,一頭撞在號板上,直僵僵不醒人事?!?br />2.船艙板。
《漢語大詞典》:房薦(房薦)
科舉考試房官所推薦之文卷。 清 吳敏樹 《太常徐先生傳》:“先生專其事,自房薦搜取其遺者。同考官至聲詈,先生不為動?!眳⒁姟?房考 ”。
《國語辭典》:房考  拼音:fáng kǎo
科舉時代鄉(xiāng)會試時分房閱卷的同考官。《六部成語注解。禮部》:「房考:即同考官也。例派十八員,各居一房,分卷評閱,故有此稱?!挂卜Q為「房官」。
《國語辭典》:平水韻(平水韻)  拼音:píng shuǐ yùn
宋時作為寫詩押韻依據(jù)的韻書。近體詩的協(xié)韻,在切韻系韻書中有同用、獨用的現(xiàn)象。直到宋劉淵依寫詩用韻習(xí)慣,編《禮部韻略》,并合同用的韻為一百零七韻目,劉為平水人,故稱為「平水韻」??上Ы褚淹鲐M瑫r,金王文郁有《新刊韻略》,元陰時夫有《韻府群玉》,是將上聲回、拯合為一韻,成一百零六韻目,為元、明、清以來作近體詩押韻的依據(jù),沿用至今。
《漢語大詞典》:科目人
科舉考試及第的人。 清 昭梿 嘯亭續(xù)錄·褚筠心:“性直梗, 和相 秉權(quán)時,先生以其非科目人,不以先輩待之?!?清 趙翼 《戲題魁星像》詩:“毋怪 林亭 老人笑,科目人皆不識字?!?/div>
《漢語大詞典》:科舉年(科舉年)
明 清 科舉制,一般每三年考試一次,舉行科舉考試的年分,稱“科舉年”。儒林外史第五回:“剩來的銀子,料想也不多,明年是科舉年,就是送與兩位舅爺做盤程,也是該的。”
《漢語大詞典》:蠅頭本(蠅頭本)
用小字抄印成的極小的書本,科舉考試時用以作弊。 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雜志》:“ 宋 承平時,科舉之制大弊,假手者用薄紙書所為文,揉成團,名曰紙毬,公然貨賣。今懷挾蠅頭本,其遺製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