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69詞典 1分類詞匯 268
《漢語大詞典》:蠅頭本(蠅頭本)
用小字抄印成的極小的書本,科舉考試時用以作弊。 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雜志》:“ 宋 承平時,科舉之制大弊,假手者用薄紙書所為文,揉成團,名曰紙毬,公然貨賣。今懷挾蠅頭本,其遺製也?!?/div>
《漢語大詞典》:朱衣使者
指科舉考試官。 清 李漁 《凰求鳳·翻卷》:“小生帶天聾地啞,外扮朱衣使者,執(zhí)簿隨上?!?清 梁章鉅 稱謂錄·主考:“朱衣使者, 宋 人詩中屢見,亦言試官也。”參見“ 朱衣點頭 ”。
分類:科舉考試
《國語辭典》:朱衣點頭(朱衣點頭)  拼音:zhū yī diǎn tóu
相傳宋歐陽修主持貢院舉試,每批閱試卷,覺身后有朱衣人點頭示意,凡點頭認(rèn)可的,都是合格的文章。見明。陳耀文《天中記》卷三八。后比喻考試中式,科場及第。明。湯顯祖《牡丹亭》第四一出:「且當(dāng)青鏡明開眼,惟愿朱衣暗點頭?!挂沧鳌钢煲曼c額」。
分類:科舉中選
《漢語大詞典》:闈差(闈差)
舊指辦理有關(guān)科舉考試事務(wù)的差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四二回:“我日來得了個闈差,怕是分房,要請一個朋友到里面幫忙去,所以打電報請你回來?!?朱自清 《南京》:“父親曾經(jīng)辦過 江 南闈差,熟悉考場的情形,說來頭頭是道。”
《漢語大詞典》:闈藝(闈藝)
科舉考試時考場上寫的詩文。 清 洪亮吉 北江詩話卷五:“闈藝又復(fù)過人,寧有不售之理耶?”《林則徐日記·道光二十年九月十九日》:“接 劉冰如 八月十八日來書,寄闈藝來?!?清 陳康祺 郎潛紀(jì)聞卷三:“場后,諸生各以闈藝呈 吳 ?!?/div>
《漢語大詞典》:五言試帖(五言試帖)
科舉考試中所作的五言詩。 唐 以來,科舉考試中以古人詩句或成語命題,限定韻腳。其詩大都為五言或七言、六韻或八韻的排律。這種詩體稱試帖詩。 清 代試帖詩,格律限制更嚴(yán),內(nèi)容大多為皇帝歌功頌德。《花月痕》第七回:“現(xiàn)在讀書人,給那八股時文、五言試帖,綑縛得個個作個書獃。”
《漢語大詞典》:未冠題(未冠題)
舊時科舉考試給未冠者專出的試題,比較容易解答。《負(fù)曝閑談》第一回:“ 陸鵬 的卷子,恰好落在他手里,打開一看,原來做的是未冠題,卻還清楚,便取了覆試?!眳⒁姟?未冠 ”。
《國語辭典》:未冠  拼音:wèi guàn
1.年齡未滿二十歲?!冻蹩膛陌阁@奇》卷三:「內(nèi)中只有一個未冠的人,年紀(jì)可有十五六歲?!埂都t樓夢》第七八回:「三爺才大不多兩歲。在未冠之時,如此用了工夫,再過幾年,怕不是大阮小阮了?!?br />2.沒戴帽子。唐。皮日休 貧居秋日詩:「亭午頭未冠,端坐獨愁予。」
《國語辭典》:四書文(四書文)  拼音:sì shū wén
八股文的別名。參見「八股文」條。
《國語辭典》:八股  拼音:bā gǔ
1.明、清科舉時所規(guī)定的文章格式。參見「八股文」條。
2.諷刺言行比較刻板、不知變通。如:「八股的作風(fēng)」、「八股的教條」。
《漢語大詞典》:送卷頭(送卷頭)
科舉考試中一種舞弊行為。 清 代參加殿試的進士,抄錄預(yù)擬策首的文句,送交有關(guān)閱卷大臣,以圖賞識,并俾便識別,謂之“送卷頭”,以詩送覽者稱“送詩篇”。 清 趙翼 簷曝雜記·殿試送卷頭:“殿試前,有才之士例須奔競,以所擬對策首三十餘行,先繕寫送諸公之門。卷內(nèi)有當(dāng)切題處固不能預(yù)擬,而頌圣數(shù)語則不拘何題皆可通用也。謂之‘送卷頭’。延攬者即以是默識之?!?span id="zqft2z7" class="book">《兒女英雄傳》第一回:“轉(zhuǎn)眼復(fù)試朝考已過,緊接著殿試……怎奈老爺是個走方步的人,凡那些送字樣子、送詩篇兒這些門路皆不曉得去作;自己又年屆五旬,那殿試卷子作的雖然議論恢宏,寫的卻不能精神飽滿,因此點了一個三甲?!?/div>
《漢語大詞典》:同考試官(同考試官)
元 代稱科舉考試時協(xié)同考試官工作的官員。相當(dāng)于 明 清 的副主考。元史·選舉志一:“每處差考試官、同考試官各一員,并於見任并在閑有德望文學(xué)常選官內(nèi)選差?!眳⒁姟?同考 ”。
《漢語大詞典》:謄錄書手(謄録書手)
科舉考試考卷的謄錄人員。 商衍鎏 《清代科舉考試述錄》第二章第三節(jié):“防考官認(rèn)識士子筆跡之弊,由布政司于各府、州、縣書吏內(nèi)挑選考驗若干名為謄録書手?!?商衍鎏 《清代科舉考試述錄》第二章第三節(jié):“謄録書手不準(zhǔn)攜帶墨筆,如有頂冒入場,代人改竄文藝者,查出治罪?!?/div>
《漢語大詞典》:謄錄院(謄録院)
宋 始置, 明 清 沿之。科舉考試時負(fù)責(zé)謄錄士子試卷的機構(gòu)。宋史·選舉志一:“﹝ 景德 ﹞八年,始置謄録院,令封印官封試卷付之,集書吏録本,監(jiān)以內(nèi)侍二人。”參閱文獻(xiàn)通考·選舉三。
《漢語大詞典》:一經(jīng)舉(一經(jīng)舉)
唐 代科舉考試的一種名目。通典·選舉五:“其但習(xí)禮記論語孝經(jīng),名一經(jīng)舉?!?/div>
《漢語大詞典》:香火秀才
即奉祀生。不經(jīng)科舉考試,賜予秀才功名,以管理先祖祠廟的祭祀。 明 湯顯祖 《牡丹亭·言懷》:“有箇朋友 韓子才 ,是 韓昌黎 之后,寄居 趙佗王臺 。他雖是香火秀才,卻有些談吐,不免隨喜一會。”
《國語辭典》:小題大做(小題大做)  拼音:xiǎo tí dà zuò
科舉時代的習(xí)慣用語。凡是考試題目從四書中出來的,稱為「小題」;從五經(jīng)出來的,稱為「大題」。用五經(jīng)文的文章章法來做四書命題的題目,就稱為「小題大做」。后用以比喻人將小事視為大事辦理,有故意誇張的意思?!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六三回:「他用了多少本錢,費了多少手腳,只騙得七千銀子,未免小題大做了。」
《國語辭典》:聯(lián)科及第(聯(lián)科及第)  拼音:lián kē jí dì
科舉考試中,兩個以上的科目都進榜稱為「聯(lián)科及第」。《儒林外史》第一七回:「蒙提學(xué)御史學(xué)道大老爺取中樂清縣第一名入泮,聯(lián)科及第?!?/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