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69詞典 1分類詞匯 268
共268,分18頁顯示  上一頁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正奏
預薦
魁名
中甲
分房
末科
帖經(jīng)
試館
墨義
就舉
魁選
春府
開科
六論
試席
《漢語大詞典》:正奏
古代科舉考試中選而正式奏請朝廷批準。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三:“狀元之目始自辟召,而本朝科舉,取士之法合以省試正奏第一名當之?!?span id="dqibt7t" class="book">《宋史·選舉志二》:“是歲,始定依 汴京 舊制,正奏及特恩分兩日唱名?!?span id="mxphb72"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哲宗元祐三年》:“經(jīng)明行修進士及該特奏而預正奏者,定著於令,遂升一甲?!?/div>
《漢語大詞典》:預薦(預薦)
謂參加科舉考試。 宋 岳珂 桯史·天子門生:“ 趙 ( 趙逵 )之未召,寔為 東川 僉幕總領, 符行中 有子預薦,意其為類試官,密以文屬之, 趙 不啟緘,擲幾下?!?/div>
《漢語大詞典》:魁名
在科舉考試中得第一。 宋 楊萬里 《己亥正月二日送李伯和提干歸豫章》詩:“眾雛爭先見頭角, 伯診 魁名北斗旁?!?元 柯丹丘 《荊釵記·堂試》:“今朝堂試汝魁名,他日須知作上卿。”
《漢語大詞典》:中甲
金 代科舉考試進士及第、成績屬中等者。參閱金史·選舉志二
中甲科。謂考中進士。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渴睡漢及第》:“ 呂 ( 呂蒙正 )明年中甲,寄聲 胡 ( 胡旦 )曰:‘渴睡漢狀元及第矣!’”
《漢語大詞典》:分房
(1). 唐 皇族及大官的世系以房劃分。用始祖的官名、爵名或封號稱其房,長次之間并有大房、小房,第二房,第三房等分別。新唐書·宗室世系表下:“自 玄宗 以后,諸王不出閤,不分房,子孫闕而不見。”
(2). 清 代科舉考試,南闈和北闈的同考官都分為十八房,分住東西經(jīng)房,負有分房閱卷之責,故稱。 清 黃宗羲 《廣師說》:“流俗有句讀之師,有舉業(yè)之師,有主考之師,有分房之師?!?span id="xcv2727" class="book">《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四二回:“我日來得了個闈差,怕是分房?!?br />(3).分配房屋。如: 老李 負責我們單位的分房工作。
《漢語大詞典》:末科
謂科舉考試及第的最下等。宋史·選舉志三:“ 神宗 朝,始立教養(yǎng)、選舉宗子之法。保義至秉義,鎖試則與京秩,在末科則升甲,取應不過量試注官,所以寵異同姓,不與寒畯等也。”
《漢語大詞典》:帖經(jīng)(帖經(jīng))
唐 代科舉考試的一種方法。通典·選舉三:“帖經(jīng)者,以所習經(jīng),掩其兩端,中間開唯一行,裁紙為帖。凡帖三字,隨時增損,可否不一,或得四、得五、得六者為通·”舊唐書·文宗紀下:“其進士舉宜先試帖經(jīng),并略問大義,取經(jīng)義精通者放及第?!?/div>
《漢語大詞典》:試館(試館)
古代科舉考試時各地應試的人居住的場所。 震鈞 天咫偶聞卷二:“ 于忠肅祠 ,在 裱背胡同 。蕪廢已久,近始重修, 浙 人逢春秋闈,居為試館?!?/div>
《國語辭典》:墨義(墨義)  拼音:mò yì
唐朝明經(jīng)科考試,規(guī)定考生以筆墨作答,闡述義理,稱為「墨義」?!端问?。卷一五五。選舉志》:「自唐以來,所謂明經(jīng),不過帖書、墨義,觀其記誦而已。」
《漢語大詞典》:就舉(就舉)
指參加科舉考試。 金 元好問 續(xù)夷堅志·王云鶴:“年未四十,喪妻不娶,亦不就舉,獨處一室中,如僧?!?/div>
《漢語大詞典》:魁選(魁選)
(1).科舉考試中的第一名。 宋 董弅 《閑燕常談》:“ 李端行 字 圣達 ,毗陵人, 崇寧 間太學屢中魁選,聲名籍甚?!?span id="27kdwnh" class="book">《二刻拍案驚奇》卷八:“相士一見大驚道:‘先輩為何氣色大變’連中榜多不能了,何況魁選!” 明 陸粲 《庚巳編·太學》:“迄今百四十年來,學生居此堂者,往往占魁選。”
(2).泛指位次第一;最優(yōu)者。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煙蘭小譜:“ 余太史 集 為之作《煙蘭小譜》,以紀一時花月之盛,以 湘云 ( 王湘云 )為魁選云?!?/div>
《漢語大詞典》:春府
猶春闈。春季的科舉考試。 唐 皎然 《送穆寂赴舉》詩:“春府搜才日,高科得一人?!?/div>
《國語辭典》:開科(開科)  拼音:kāi kē
1.舉行科舉考試?!度辶滞馐贰返谒娜兀骸赴衙缱悠蕉?,明年朝廷必定開科,大爺、二爺一齊中了?!?br />2.說開場白?!端疂G傳》第三六回:「那人卻拿起一個盤子來,口里開科道:『小人遠方來的人,投貴地特來就事?!弧?/div>
《漢語大詞典》:六論(六論)
(1).指呂氏春秋中的《開春論》、《慎行論》、《貴直論》《不茍論》、《似順論》、《士容論》史記·呂不韋列傳:“ 呂不韋 乃使其客人人著所聞,集論以為八覽、六論、十二紀,二十餘萬言。以為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號曰呂氏春秋。”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是以 莊周 《齊物》,以論為名; 不韋 春秋,六論昭列?!?br />(2).指 宋 科舉考試中的六道論題。 宋 蔡絳 鐵圍山叢談卷二:“大科始進文字。有合,則召試秘書省。出六論題於九經(jīng)、諸子百家、十七史及其傳釋中為目。而六論者,以五通為過焉?!?span id="bfa2277" class="book">《宋史·選舉志二》:“﹝ 孝宗 乾道 ﹞七年,詔舉制科以六論,增至五通為合格?!?span id="e2iziat" class="book">《宋史·曾鞏傳》:“﹝ 曾鞏 ﹞年十二,試作六論,援筆而成,辭甚偉?!?/div>
《漢語大詞典》:試席(試席)
科舉考試時試場中的座位。 唐 韓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詩:“傲兀坐試席,深叢見孤羆?!?明 黃淳耀 《贈時用咸入泮》詩:“文從試席看叉手,書向前生憶等身?!?/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