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26,分29頁顯示  上一頁  1  2  4  5  6  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磨勘
不中
成名
民生
丹桂
科名
躍馬
登科
及第
高第
宮花
等第
生徒
點頭
名場
《國語辭典》:磨勘  拼音:mó kān
1.推求學理。清。黃宗羲《明儒學案。卷二○。江右學王門案五。太常王塘南先生時槐》:「塘南之學,八十年磨勘至此,可謂洞徹心境者矣!」
2.古時勘察官吏的成績。唐。德宗〈磨勘內侍官結階敕〉:「并結階累勛階者,并且當司磨勘,具銜奏來?!?br />3.明、清科舉時,對鄉(xiāng)、會試卷,按例須進呈,派翰林院儒臣覆核,檢查詞句、書法是否符合規(guī)定,稱為「磨勘」。見明。黃佐《翰林記。卷一一。評駁進呈試錄》、清。孫承澤《天府廣記。卷一七。禮部磨勘》。
《國語辭典》:不中  拼音:bù zhòng
1.不恰當、不合適?!墩撜Z。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
2.沒有用、毫無用處。元。喬吉《金錢記》第三折:「這個先生實不中,九經三史幾曾通。」《水滸傳》第一七回:「何清問嫂嫂道:『哥哥忒殺欺負人!我不中,也是你一個親兄弟!你便奢遮殺,只做得個緝捕觀察。便叫我一處吃盞酒,有甚么辱莫了你!』」
《國語辭典》:成名  拼音:chéng míng
1.獲得美名。舊指科舉中第。明。高明《琵琶記。蔡公逼伯喈赴試》:「你為甚在十年窗下無人問?只圖個一舉成名天下知?!埂都t樓夢》第八回:「秦鐘此去,學業(yè)料必進益,成名可望?!?br />2.因特殊成就、事跡而得名。如:「他一生育才無數(shù),因而成名于教育界?!埂!度龂萘x》第九一回:「或為刀劍所傷,魄歸長夜:生則有勇,死則成名?!?br />3.命名?!吨芏Y。地官。媒氏》:「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書年月日名焉。」
4.美名、盛名?!抖Y記。哀公問》:「君子也者,人之成名也?!埂盾髯印7鞘印罚骸赋擅麤r乎諸侯,莫不愿以為臣?!?/div>
《國語辭典》:民生  拼音:mín shēng
1.人民的天性?!稌?。君陳》:「惟民生厚,因物有遷?!固???追f達。正義:「惟民初生自然之性皆敦厚矣?!?br />2.人民的生計。如:「民生議題向來都是施政的重點所在?!埂蹲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則不匱,不可謂驕?!?/div>
《國語辭典》:丹桂  拼音:dān guì
1.深黃色的木樨花。
2.木犀的別名。參見「木犀」條。
3.比喻登科及第的人?!端问?。卷二六三。竇儀傳》:「馮道與禹鈞有舊,嘗贈詩,有『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div>
《國語辭典》:科名  拼音:kē míng
科舉功名?!端问贰>硪晃寰?。選舉志五》:「昔者,科名多為勢家所取,朕親臨試,盡革其弊矣?!埂度辶滞馐贰返谒牧兀骸刚垎柸松谑?,是祖父要緊?是科名要緊?」
《國語辭典》:躍馬(躍馬)  拼音:yuè mǎ
策馬奔躍前進。如:「躍馬中原」?!妒酚?。卷七九。范雎蔡澤傳》:「吾持梁刺齒肥,躍馬疾驅?!埂度龂萘x》第三回:「卓按劍立于園門,忽見一人躍馬持戟,于園門外往來馳驟?!?/div>
《國語辭典》:登科  拼音:dēng kē
登上科舉考試之榜。五代周。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卷下。泥金帖子》:「新進士才及第,以泥金書帖子,附家書中,用報登科之喜。」《西游記》第一○回:「他兩個是不登科的進士,能識字的山人?!?/div>
《國語辭典》:及第  拼音:jí dì
舊稱科舉中試為「及第」?!缎绿茣>硭乃?。選舉志上》:「凡秀才,試方略策五道,以文理通粗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第為及第。」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老夫自到京師,一舉及第,官拜參知政事?!?/div>
《國語辭典》:高第  拼音:gāo dì
科舉考試名列前茅?!稘h書。卷七六。尹翁歸傳》:「以高第入守右扶風,滿歲為真?!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一○:「忽然青年高第,然后大家懊悔起來,不怨悵自己沒有眼睛,便嗟嘆女兒無福消受?!?/div>
《國語辭典》:宮花(宮花)  拼音:gōng huā
古時進士及第,天子賜宴,狀元、榜眼、探花所簪的金花?!冻蹩膛陌阁@奇》卷二○:「姑寄御酒二瓶,為伯父頤老之資;宮花二朵,為賢郎鼎元之兆?!?/div>
《國語辭典》:等第  拼音:děng dì
等級次第。如:「這次的成績你拿到什么等第?」《宋史。卷一七七。食貨志上五》:「凡當役人戶,以等第出錢,名免役錢?!?/div>
《國語辭典》:生徒  拼音:shēng tú
學生?!逗鬂h書。卷一六。寇恂傳》:「恂素好學,乃修鄉(xiāng)校,教生徒。」《三國演義》第二二回:「融每當講學,必設絳帳,前聚生徒,后陳聲妓,侍女環(huán)列左右?!?/div>
《國語辭典》:點頭(點頭)  拼音:diǎn tóu
1.頭上下微動,以表示允諾、贊許、領會等意。《紅樓夢》第三五回:「王夫人恐賈母乏了,便欲讓至上房內坐。賈母也覺腿酸,便點頭依允了?!埂段拿餍∈贰返谝涣兀骸更S國民聽了,不覺點頭稱是。」
2.表示打招呼。如:「點頭之交」。宋。劉過 送劉從周教授詩:「還鄉(xiāng)若有過從便,會盡人間只點頭。」
《國語辭典》:名場(名場)  拼音:míng cháng
考試的闈場,為士子爭名處。唐。章孝標 錢塘贈武翊黃詩:「曾將心劍作戈矛,一戰(zhàn)名場造化愁?!固?。羅隱 送沈先輩歸送上喜禮詩:「擬把金錢贈嘉禮,不堪棲屑困名場?!?/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