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46—1117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字德孺。范仲淹第四子。以蔭入仕。性沉毅,有干略,論事剴切。神宗元豐中,為陜西轉(zhuǎn)運判官,時五路出擊西夏,皆無功,帝欲再舉,純粹奏言不可,遂止。哲宗立,以直龍圖閣為京東轉(zhuǎn)運使,改知慶州。后以元祐黨奪職,知均州?;兆跁r,以徽猷閣待制致仕。
全宋詩范純粹(一○四六~一一一七),字德孺,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仲淹第四子。神宗元豐五年(一○八二),權(quán)陜西路轉(zhuǎn)運判官,進副使(《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二七、三三○)。八年,為京東路轉(zhuǎn)運使,知慶州(同上書卷三五四、三六一)。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入為戶部侍郎,出知延安府(同上書卷四五五、四五九)。紹圣初入元祐黨籍。徽宗立,起知信州,旋以黨禁復(fù)起,責(zé)常州別駕、鄂州安置。黨禁解,復(fù)徽猷閣待制致仕。政和七年卒,年七十二(《吳郡志》卷二六)。有集,已佚。事見《范忠宣集補編》范能浚《德孺公傳》,《宋史》卷三一四有傳。
全宋文·卷二三四七范純粹(一○四六——一一一七),字德孺,蘇州吳縣(今屬江蘇蘇州)人,仲淹第四子。以蔭入仕,元豐中,為陜西轉(zhuǎn)運判官,進為副使,又為河?xùn)|轉(zhuǎn)運副使。哲宗立,以直龍圖閣為京東轉(zhuǎn)運使。元豐八年,代兄純?nèi)手獞c州。請棄所取夏地,乞修明應(yīng)援牽制之策,所言皆略施行。除寶文閣待制,再任。元祐六年,召為戶部侍郎,尋又出知延州。紹圣中歷知熙、鄧等州,以元祐黨人奪職。徽宗立,起知太原,加龍圖閣直學(xué)士,再知延州,改永興軍。復(fù)以黨禁貶,后以徽猷閣待制致仕。政和七年卒,年七十二。純粹沈毅有干略,論事剴切,有奏議十七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四有傳,又見《范忠宣公集補·鄜延路經(jīng)略安撫使德孺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明真定府柏鄉(xiāng)人,字仲乾。萬歷三十二年進士。官永城知縣,開墾荒田,招集流民,甚得民心。仕至監(jiān)察御史。有《開荒十二政》、《隆德堂詩文稿》。
維基魏純粹(1567年—1615年),字乾仲,號見玄,直隸真定府趙州柏鄉(xiāng)縣人。進士出身。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五十六名舉人,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登甲辰科進士,任河南陽武縣知縣,其地即古博浪沙之地,瀕臨黃河,歲暵立四,則為蠲減。魏純粹摘發(fā)吏奸,申十議以省耗息,積困以蘇。朱莊之役,督五千人早竣,而以羨金八百犒眾,河皆南徙,人謂精誠有以格之。易城以磚,立法譏察。又為招流傭,斥科罰,編審戶田,民受其利。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以高等調(diào)永城縣,陽武縣民為其立祠祭祀。永城正當(dāng)黃河決口之后不久,田蕪民徙,萑苻為警,陳弭盜六議,議開荒十二政,曰「浚河渠,筑城堡,收逃地,撫流民,議分耕,責(zé)總領(lǐng),折谷石,納草根,早還牛,嚴(yán)畝限,專委任,緩徵解」,仿古井田法,并渠井都堡為均田給牛餉,墾田三千頃,麥秀兩岐,民為之歌曰:「永清堡,北崗后,半畝麥打五六斗,麥穗長皆雙偶,魏公之德真不朽。」又歌曰:「永清堡,北岡下,阿婆拍手喜相迓。麥秀雙,真堪訝,魏公來時我有稼?!挂粫r御史中丞及直指奏河南治平第一。三十七年己酉分校鄉(xiāng)闈,所得皆名士。入覲,廩胥以剩金四千為請,粹叱而籍諸庫。萬歷三十八年庚戌,擢山西道監(jiān)察御史,條議皆中時弊。萬歷四十年(1612年)壬子秋,聞父病,堅乞歸侍,上疏道:「有子而不奔父之急,世間安容此子;有臣而不盡子之道,皇上安用此臣?!拱菔杓葱?,歸里年馀,以疾卒。祀鄉(xiāng)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