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入關(guān)意氣
 
復(fù)轉(zhuǎn)出秦關(guān)

相關(guān)人物
終軍


《漢書》卷六十四下〈嚴(yán)朱吾丘主父徐嚴(yán)終王賈列傳下·終軍〉~289~
初,軍從濟(jì)南當(dāng)詣博士,步入關(guān),關(guān)吏予軍繻。軍問:「以此何為?」吏曰;「為復(fù)傳,還當(dāng)以合符?!管娫唬骸复笳煞蛭饔?,終不復(fù)傳還?!箺壚]而去。軍為謁者,使行郡國,建節(jié)東出關(guān),關(guān)吏識之,曰:「此使者乃前棄繻生也?!管娦锌?,所見便宜以聞。還奏事,上甚說。
《后漢書》卷二十七〈郭丹列傳〉~940~
郭丹字少卿,南陽穰人也。父稚,成帝時為廬江太守,有清名。丹七歲而孤,小心孝順,后母哀憐之,為鬻衣?,買產(chǎn)業(yè)。后從師長安,買符入函谷關(guān),乃慨然嘆曰:「丹不乘使者車,終不出關(guān)。」既至京師,常為都講,諸儒咸敬重之。大司馬嚴(yán)尤請丹,辭病不就。王莽又徵之,遂與諸生逃于北地。更始二年,三公舉丹賢能,徵為諫議大夫,持節(jié)使歸南陽,安集受降。丹自去家十有二年,果乘高車出關(guān),如其志焉。
典故
鄭子真
    
耕谷口
  
尋谷口
 
子真谷口
  
躬耕谷口
  
谷口樵歸
   
巖石臥
  
谷口鄭夫子
 
谷口終身隱
 
生涯如谷口
 
子真矜谷口
  
子真谷口耕

相關(guān)人物
鄭樸(子真)


《法言義疏》卷八〈問神〉~73~
或曰:「君子病沒世而無名,盍勢諸名卿,可幾也?!乖唬骸妇拥旅麨閹住A?、齊、趙、楚之君非不富且貴也,惡乎成名?谷口鄭子真,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振于京師。豈其卿!豈其卿!」
《漢書》卷七十二〈王貢兩龔鮑列傳〉
其后谷口有鄭子真,蜀有嚴(yán)君平,皆修身自保,非其服弗服,非其食弗食。成帝時,元舅大將軍王鳳以禮聘子真,子真遂不詘而終。君平卜筮于成都韨,以為「卜筮者賤業(yè),而可以惠眾人。有邪惡非正之問,則依蓍龜為言利害。與人子言依于孝,與人弟言依于順,與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勢導(dǎo)之以善,從吾言者,已過半矣?!共萌臻啍?shù)人,得百錢足自養(yǎng),則閉肆下簾而授老子。博覽亡不通,依老子、嚴(yán)周之指著書十馀萬言。揚(yáng)雄少時從游學(xué),以而仕京師顯名,數(shù)為朝廷在位賢者稱君平德。杜陵李彊素善雄,久之為益州牧,喜謂雄曰:「吾真得嚴(yán)君平矣?!剐墼唬骸妇齻涠Y以待之,彼人可見而不可得詘也?!箯櫺囊詾椴蝗?。及至蜀,致禮與相見,卒不敢言以為從事,乃嘆曰:「楊子云誠知人!」君平年九十馀,遂以其業(yè)終,蜀人愛敬,至今稱焉。及雄著書言當(dāng)世士,稱此二人。其論曰:「或問: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盍勢諸?名,卿可幾。曰:君子德名為幾。梁、齊、楚、趙之君非不富且貴也,惡虖成其名!谷口鄭子真不詘其志,耕于巖石之下,名震于京師,豈其卿?豈其卿?楚兩龔之絜,其清矣乎!蜀嚴(yán)湛冥,不作茍見,不治茍得,久幽而不改其操,雖隨、和何以加諸?舉茲以旃,不亦寶乎!」

簡釋

鄭生谷:喻隱居或隱居之所。唐岑參《終南山雙峰草堂作》:“緬懷鄭生谷,頗憶嚴(yán)子懶。”


例句

柴門草舍絕風(fēng)塵,空谷耕田學(xué)子真。 劉長卿 尋龍井楊老

已比子真耕谷口,豈同陶令臥江邊。 張喬 七松亭

市門逐利終身飽,谷口躬耕盡日饑。 徐夤 偶書

山中宰相陶弘景,谷口耕夫鄭子真。 徐夤 嵐似屏風(fēng)

谷口鄭子真,躬耕在巖石。 李白 贈韋秘書子春二首

跡向塵中隱,書從谷口來。 李端 得山中道友書寄苗錢二員外

共有樽中好,言尋谷口來。 杜審言 夏日過鄭七山齋

不但習(xí)池歸酩酊,君看鄭谷去夤緣。 杜甫 宇文晁尚書之甥崔彧司業(yè)之孫尚書之子重泛鄭監(jiān)前湖

耕巖非谷口,結(jié)草即河濱。 杜甫 寄張十二山人彪三十韻

自是秦樓壓鄭谷,時聞雜佩聲珊珊。 杜甫 鄭駙馬宅宴洞中

谷口舊相得,濠梁同見招。 杜甫 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

谷口子真正憶汝,岸高瀼滑限西東。 杜甫 江雨有懷鄭曲設(shè)

幽深不讓子真居,度日閑眠世事疏。 武元衡 春暮郊居寄朱舍人

廢寺連荒壘,那知見子真。 盧綸 關(guān)口逢徐邁

如能固曠懷,谷口期窮年。 權(quán)德輿 酬李二十二兄主簿馬跡山見寄

何事須夫子,邀予谷口真。 王維 戲贈張五弟諲三首

時美城北徐,家承谷口鄭。 皎然 答鄭方回

輸他谷口鄭夫子,偷得閑名說至今。 羅隱 皇陂

秩滿歸白云,期君訪谷口。 錢起 贈東鄰鄭少府

酒酣出谷口,世網(wǎng)何羈束。 錢起 過沈氏山居

谷口好泉石,居人能陸沉。 錢起 題玉山村叟屋壁

路傍誰識鄭公子,谷口應(yīng)知漢逸人。 韓翃 送別鄭明府

典故   
學(xué)終軍
 
終軍少
 
棄關(guān)繻
 
棄繻入關(guān)
 
識舊吏
 
折繻
 
關(guān)門棄繻
 
拋繻入關(guān)
 
棄終繻
  
相關(guān)人物
終軍

參考典故
請纓


《漢書》卷六十四下《嚴(yán)朱吾丘主父徐嚴(yán)終王賈列傳·終軍》
終軍字子云,濟(jì)南人也。少好學(xué),以辯博能屬文聞于郡中。年十八,選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聞其有異材,召見軍,甚奇之,與交結(jié)。軍揖太守而去,至長安上書言事。武帝異其文,拜軍為謁者給事中?!?,軍從濟(jì)南當(dāng)詣博士,步入關(guān),關(guān)吏予軍繻。軍問:「以此何為?」吏曰;「為復(fù)傳,還當(dāng)以合符。」軍曰:「大丈夫西游,終不復(fù)傳還?!箺壚]而去。軍為謁者,使行郡國,建節(jié)東出關(guān),關(guān)吏識之,曰:「此使者乃前棄繻生也?!管娦锌?,所見便宜以聞。還奏事,上甚說。(三國魏·張晏注:「繻音須。繻,符也。書帛裂而分之,若券契矣?!梗┊?dāng)發(fā)使匈奴,軍自請?jiān)唬骸杠姛o橫草之功,得列宿衛(wèi),食祿五年。邊境時有風(fēng)塵之警,臣宜被堅(jiān)執(zhí)銳,當(dāng)矢石,啟前行駑下不習(xí)金革之事,今聞將遣匈奴使者,臣愿盡精厲氣,奉佐明使,畫吉兇于單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竊不勝憤懣。」詔問畫吉兇之狀,上奇軍對,擢為諫大夫。南越與漢和親,乃遣軍使南越,說其王,欲令入朝,比內(nèi)諸侯。軍自請:「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管娝焱f越王,越王聽許,請舉國內(nèi)屬。天子大說,賜南越大臣印綬,壹用漢法,以新改其俗,令使者留填撫之。越相呂嘉不欲內(nèi)屬,發(fā)兵攻殺其王,及漢使者皆死。語在南越傳。軍死時年二十馀,故世謂之「終童」。

例句

棄繻當(dāng)日路,應(yīng)競看終軍。 姚鵠 送劉耕歸舒州

遙知出關(guān)后,更有一終軍。 岑參 送薛播擢第歸河?xùn)|

陸賈真迂闊,終童久寂寥。 徐弦 送高舍人使嶺南

棄繻懷遠(yuǎn)志,封泥負(fù)壯情。 李世民 入潼關(guān)

未遂終軍志,何勞思故鄉(xiāng)。 李咸用 邊城聽角

重看題壁處,豈羨棄繻生。 李德裕 重過列子廟追感頃年自淮服與居守王仆射同題名于廟壁仆射已為御史余尚布衣

所希常道泰,非復(fù)候繻同。 李隆基 早度蒲津關(guān)

關(guān)吏不須迎馬笑,去時無意學(xué)終軍。 杜牧 出關(guān)

潼關(guān)識舊吏,吏發(fā)已如絲。 杜牧 杜秋娘詩

宓子彈琴邑宰日,終軍棄繻英妙時。 杜甫 七月一日題終明府水樓二首

密侍仝鏘佩,雄才本棄繻。 權(quán)德輿 奉和許閣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見寄

志業(yè)嘗探絕編義,風(fēng)塵虛作棄繻生。 權(quán)德輿 送殷卿罷舉歸淮南舊居

李廣少時思報(bào)國,終軍未遇敢論邊。 武元衡 長安敘懷寄崔十五

市義虛焚券,關(guān)譏謾棄繻。 溫庭筠 病中書懷呈友人

即今揚(yáng)策度,非是棄繻回。 王勃 散關(guān)晨度

國訝終軍少,人知賈誼賢。 王維 哭祖六自虛

棄繻頻北上,懷刺幾西游。 王績 晚年敘志示翟處士正師

蘊(yùn)藏經(jīng)國術(shù),輕棄度關(guān)繻。 白居易 東南行一百韻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果州崔二十二使君開州韋大員外

方同白衣見,不是棄繻人。 竇群 經(jīng)潼關(guān)贈宇文十

新經(jīng)夢筆夜,才比棄繻年。 耿湋 送郭秀才赴舉

莫道歸繻在,來時棄故關(guān)。 耿湋 題李孝廉書房

若值鄉(xiāng)人問,終軍賤不還。 薛能 關(guān)中送別

終軍壯節(jié)埋黃土,楊震豐碑翳綠苔。 薛逢 潼關(guān)驛亭

終童之死誰繼出,燕頷儒生今俊逸。 錢起 送傅管記赴蜀軍

為報(bào)明年杏園客,與留絕艷待終軍。 韋莊 送范評事入關(guān)

典故
長蓬蒿
 
張仲蔚
 
沒蓬蒿
 
仲蔚蒿
   
仲蔚園
 
終歲杜門
 
仲蔚廬
 
孟公不在茲
 
張蔚廬
 
蒿萊閉廬
 
衡門蒿萊
 
依蒿篷
 
仲蔚窮居

相關(guān)人物
張仲蔚
 
劉龔


《高士傳》卷中《張仲蔚》
張仲蔚者,平陵人也。與同郡魏景卿俱修道德,隱身不仕。明天官博物,善屬文,好詩賦。常居窮素,所處蓬蒿沒人,閉門養(yǎng)性,不治榮名。時人莫識,惟劉龔知之。

簡釋

張仲蔚:詠雅逸或貧困。唐李白《魯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張子還嵩陽》:“誰念張仲蔚,還依蒿與蓬?!?/p>


例句

張弦鹍雞弄,閉室蓬蒿深。 儲光羲 貽王處士子文

園廬幸接近,相與歸蒿萊。 岑參 春興思南山舊廬招柳建正字

若訪張仲蔚,衡門滿蒿萊。 岑參 終南云際精舍尋法澄上人不遇歸高冠東潭石淙望秦嶺微雨作貽友人

君子佐休明,小人事蓬蒿。 岑參 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誰憐張仲蔚,日暮反蒿萊。 李元操 和從叔祿愔元日早朝

一葉閑飛斜照里,江南仲蔚在蓬蒿。 李咸用 陳正字山居

寂寞蓬蒿徑,喧喧湫隘廬。 李嶠

未謝留侯疾,常懷仲蔚園。 李德裕 余所居平泉村舍近蒙韋常侍大尹特改嘉名因寄詩以謝

淵明菊猶在,仲蔚蒿莫剪。 李德裕 早秋龍興寺江亭閒眺憶龍門山居寄崔張舊從事

薄暮柴扉掩,誰知仲蔚園。 李德裕 春暮思平泉雜詠二十首之書樓晴望

誰念張仲蔚,還依蒿與蓬。 李白 魯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張子還嵩陽

下有張仲蔚,披書案將朽。 李賀 感諷五首

寄書寂寂于陵子,蓬蒿沒身胡不仕。 李頎 答高三十五留別便呈于十一

江南仲蔚多情調(diào),悵望春陰幾首詩。 杜牧 初春雨中舟次和州橫江裴使君見迎李趙二秀才同來因書四韻兼寄江南許渾先輩

仲蔚欲知何處在,苦吟林下拂詩塵。 杜牧 殘春獨(dú)來南亭因寄張祜

蓬蒿三畝居,寬于一天下。 杜牧 贈宣州元處士

時來訪老疾,步屧到蓬蒿。 杜甫 北鄰

車馬入鄰家,蓬蒿翳環(huán)堵。 杜甫 貽阮隱居

那令蓬蒿客,茲席未離尊。 楊衡 廣州石門寺重送李尚赴朝時兼宗正卿

可憐戶外桃兼李,仲蔚蓬蒿奈爾何。 羅隱 春思

一去蓬蒿徑,羨君閒有馀。 郎士元 贈張五諲歸濠州別業(yè)

蓬蒿駐騶馭,雞犬傍簪纓。 錢起 贈李十六

應(yīng)念潛郎守貧病,常悲休沐對蓬蒿。 錢起 重贈趙給事

蓬萊久蕪沒,金石徒精堅(jiān)。 陳子昂 贈趙六貞固二首之二

誰念閉關(guān)張仲蔚,滿庭春雨長蒿萊。 韋莊 銅儀

聊安張蔚廬,詎掃陳蕃室。 駱賓王 夏日游德州贈高四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終軍


《漢書》卷六十四下《終軍傳》
「當(dāng)發(fā)使匈奴,軍自請?jiān)唬骸很姛o橫草之功,得列宿衛(wèi),食祿五年。邊境時有風(fēng)塵之警,臣宜被堅(jiān)執(zhí)銳,當(dāng)矢石,啟前行。駑下不習(xí)金革之事,今聞將遣匈奴使者,臣愿盡精厲氣,奉佐明使,畫吉兇于單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竊不勝憤懣?!辉t問畫吉兇之狀,上奇軍對,擢為諫大夫?!固?#183;顏師古注:「言行草中,使草偃臥,故云橫草也。」

例句

微誠慕橫草,瑣力摧撞筵。 韓愈 答張徹

不量橫草力,虛慕入云蹤。 韓琮 秋晚信州推院親友或責(zé)無書即事寄答

典故
數(shù)峰青
 
江上數(shù)峰青
 
曲終人不見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八〈錢起列傳〉~4382~
錢徽字蔚章,吳郡人。父起,天寶十年登進(jìn)士第。起能五言詩。初從鄉(xiāng)薦,寄家江湖,嘗于客舍月夜獨(dú)吟,遽聞人吟于庭曰:「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起愕然,攝衣視之,無所見矣,以為鬼怪,而志其一十字。起就試之年,李煒?biāo)囅骒`鼓瑟詩題中有「青」字,起即以鬼謠十字為落句,煒深嘉之,稱為絕唱。是歲登第,釋褐秘書省校書郎。大歷中,與韓翃、李端輩十人,俱以能詩,出入貴游之門,時號「十才子」,形于圖畫。起位終尚書郎。
典故 
南山捷徑
 
仕羞捷徑
 
終南徑捷
 
相關(guān)人物
盧藏用


《大唐新語》卷十〈隱逸〉~57~
盧藏用始隱于終南山中,中宗朝累居要職。有道士司馬承禎者,睿宗迎至京,將還,藏用指終南山謂之曰:「此中大有佳處,何必在遠(yuǎn)!」承禎徐答曰:「以仆所觀,乃仕宦捷徑耳?!共赜糜袘M色。藏用博學(xué)工文章,善草隸,投壺彈琴;莫不盡妙。未仕時,嘗辟谷練氣,頗有高尚之致。及登朝,附權(quán)要,縱情奢逸,卒陷憲綱,悲夫!
《大唐新語》卷十《隱逸第二十三》~57~
盧藏用始隱于終南山中,中宗朝累居要職。有道士司馬承禎者,睿宗迎至京,將還,藏用指終南山謂之曰:「此中大有佳處,何必在遠(yuǎn)!」承禎徐答曰:「以仆所觀,乃仕宦捷徑耳?!共赜糜袘M色。藏用博學(xué)工文章,善草隸,投壺彈琴;莫不盡妙。未仕時,嘗辟谷練氣,頗有高尚之致。及登朝,附權(quán)要,縱情奢逸,卒陷憲綱,悲夫!

簡釋

南山捷徑:指隱居沽名而求做官,或喻投機(jī)取巧的便捷途徑。宋范成大《逍遙席上贈張邦達(dá)教授》:“誰憐蠻府清池句,不著南山捷徑鞭?!?/p>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司馬相如


《漢書》卷五十七下〈司馬相如傳下〉~2609~
贊曰:司馬遷稱「春秋推見至隱,易本隱以之顯,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譏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言雖殊,其合德一也。相如雖多虛辭濫說,然要其歸引之于節(jié)儉,此亦詩之風(fēng)諫何異?」揚(yáng)雄以為靡麗之賦,勸百而風(fēng)一,猶騁鄭衛(wèi)之聲,曲終而奏雅,不已戲乎!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終軍
 
賈誼

參考典故
終童


《舊唐書》卷七十四〈馬周列傳〉~269~
先是,京城諸街,每至晨暮,遣人傳呼以警眾。周遂奏諸街置鼓,每擊以警眾,令罷傳呼,時人便之,太宗益加賞勞。俄拜給事中,十二年,轉(zhuǎn)中書舍人。周有機(jī)辯,能敷奏,深識事端,動無不中。太宗嘗曰:「我于馬周,暫不見則便思之?!怪袝汤舍谋局^所親曰:「吾見馬君論事多矣,援引事類,揚(yáng)搉古今,舉要刪蕪,會文切理,一字不可加,一言不可減,聽之靡靡,令人亡倦。昔蘇、張、終、賈,正應(yīng)此耳。然鳶肩火色,騰上必速,恐不能久耳?!故迥辏w治書侍御史,兼知諫議大夫,又兼檢校晉王府長史。王為皇太子,拜中書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十八年,遷中書令,依舊兼太子右庶子。周既職兼兩宮,處事精密,甚獲當(dāng)時之譽(yù)。
《漢書》卷六十四下〈嚴(yán)朱吾丘主父徐嚴(yán)終王賈列傳·終軍〉~284~
終軍字子云,濟(jì)南人也。少好學(xué),以辯博能屬文聞于郡中。年十八,選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聞其有異材,召見軍,甚奇之,與交結(jié)。軍揖太守而去,至長安上書言事。武帝異其文,拜軍為謁者給事中。……當(dāng)發(fā)使匈奴,軍自請?jiān)唬骸杠姛o橫草之功,得列宿衛(wèi),食祿五年。邊境時有風(fēng)塵之警,臣宜被堅(jiān)執(zhí)銳,當(dāng)矢石,啟前行。駑下不習(xí)金革之事,今聞將遣匈奴使者,臣愿盡精厲氣,奉佐明使,畫吉兇于單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竊不勝憤懣。」詔問畫吉兇之狀,上奇軍對,擢為諫大夫。
典故
終焉

相關(guān)人物
劉慧斐


《南史》卷七十六《隱逸傳·劉慧斐傳》
劉慧斐字宣文,彭城人也。父元直,淮南太守?;垤成俨W(xué),能屬文,起家梁安成王法曹行參軍。嘗還都,途經(jīng)尋陽,游于匡山,遇處士張孝秀,相得甚歡,遂有終焉之志。因不仕,居?xùn)|林寺。又于山北構(gòu)園一所,號曰離垢園,時人仍謂為離垢先生。

例句

灌園曾取適,游寺可終焉。 杜甫 回棹

典故
終焉計(jì)


《國語》卷十〈晉語四·齊姜勸重耳勿懷安〉~340~
桓公卒,孝公即位。諸侯叛齊。子犯知齊之不可以動,而知文公之安齊而有終焉之志也,欲行,而患之,與從者謀于桑下。
《南史》卷七十六〈隱逸列傳·劉慧斐〉~902~
劉慧斐字宣文,彭城人也。父元直,淮南太守?;垤成俨W(xué),能屬文,起家梁安成王法曹行參軍。嘗還都,途經(jīng)尋陽,游于匡山,遇處士張孝秀,相得甚歡,遂有終焉之志。因不仕,居?xùn)|林寺。又于山北構(gòu)園一所,號曰離垢園,時人仍謂為離垢先生。
典故
終焉志


《晉書》卷八十〈王羲之列傳〉~2098~
羲之雅好服食養(yǎng)性,不樂在京師,初渡浙江,便有終焉之志。會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謝安未仕時亦居焉。孫綽、李充、許詢、支遁等皆以文義冠世,并筑室東土,與羲之同好。
典故
仲子吐鵝

相關(guān)人物
于陵子終


《世說新語箋疏》中卷下〈豪爽〉~602~
桓公讀高士傳,至于陵仲子,便擲去曰:「誰能作此溪刻自處!」南朝梁·劉孝標(biāo)注引皇甫謐《高士傳》曰:「陳仲子字子終,齊人。兄戴相齊,食群萬鐘。仲子以兄祿為不義,乃適楚,居于陵。曾乏糧三日,匍匐而食井李之實(shí),三咽而后能視。身自織屨,令妻擗纑,以易衣食。嘗歸省母,有饋其兄生鵝者。仲子嚬蹙曰:『惡用此鹢鹢為哉?』后母殺鵝,仲子不知而食之。兄自外入曰:『鹢鹢肉邪?』仲子出門,哇而吐之。楚王聞其名,聘以為相,乃夫婦逃去,為人灌園?!?/span>
《國語辭典》:終日(終日)  拼音:zhōng rì
1.一整天?!墩撜Z。為政》:「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唐。杜甫 白鳧行:「鱗介腥膻素不食,終日忍饑西復(fù)東。」
2.良久?!妒酚?。卷一○五。扁鵲倉公傳》:「終日,扁鵲仰天嘆曰:『夫子之為方也,若以管窺天,以郤視文。』」
《國語辭典》:終身(終身)  拼音:zhōng shēn
1.一生、一輩子。唐。杜甫 不歸詩:「從弟人皆有,終身恨不平?!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依老身愚見,只教娘子快活享福,終身受用?!挂沧鳌附K生」。
2.度過一生?!睹献印kx婁下》:「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今若此!」《文選。阮籍。詠懷詩一七首之九》:「布衣可終身,寵祿豈足賴?」也作「終生」。
《漢語大詞典》:子真
漢 褒中 人 鄭樸 的字。居 谷口 ,世號 谷口子真 。修道守默, 漢成帝 時大將軍 王鳳 禮聘之,不應(yīng);耕于巖石之下,名動京師。見《漢書·王貢兩龔鮑傳序》。 唐 張喬 《七松亭》詩:“已比 子真 耕 谷口 ,豈同 陶令 臥江邊?!?宋 范仲淹 《送鄞江竇尉》詩:“ 王 謝 江山久蕭索, 子真 今為起清風(fēng)?!?/div>
分類:子真谷口
《漢語大詞典》:巖耕(巖耕)
耕種于山中。借指隱居。語本 漢 揚(yáng)雄 《法言·問神》:“ 谷口 鄭子真 ,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震于京師?!?南朝 宋 顏延之 《車駕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詩:“空食疲廊肆,反稅事巖耕?!?唐 宋之問 《陸渾山莊》詩:“歸來物外情,負(fù)杖閲巖耕。” 宋 朱熹 《六月十五日詣水公庵雨作》詩:“歸路緑泱漭,因之想巖耕。”
《漢語大詞典》:耕巖(耕巖)
(1). 漢 名士 鄭子真 (名 樸 )隱居不仕,耕于巖石之下。見 漢 揚(yáng)雄 《法言·問神》。后因以“耕巖”指隱居。 唐 杜甫 《寄張十二山人》詩:“耕巖非 谷口 ,結(jié)草即河濱。” 唐 杜甫 《夔府書懷四十韻》:“釣瀨疏墳籍,耕巖進(jìn)弈棋?!?br />(2).指隱居之處。 宋 辛棄疾 《沁園春·答余叔良》詞:“相君高節(jié)崔嵬,是此處耕巖與釣溪?!?/div>
《國語辭典》:谷口  拼音:gǔ kǒu
1.地名。位于今陜西省涇陽縣西北。漢時置谷口縣,相傳為黃帝升仙處。
2.山的入口。如:「這谷口地勢險(xiǎn)要陡峭,為一天然絕景。」
《漢語大詞典》:谷口子真
同“ 谷口真 ”。 唐 杜甫 《江雨有懷鄭典設(shè)》詩:“ 谷口 子真 正憶汝,岸高瀼滑限西東?!?/div>
《漢語大詞典》:谷口真
典出 漢 揚(yáng)雄 《法言·問神》:“ 谷口 鄭子真 ,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震于京師,豈其卿?豈其卿?”后以“谷口真”指隱居躬耕、修身自保的隱士。 唐 王維 《戲贈張五弟諲》詩之三:“何事須夫子,邀予 谷口真 ?!?/div>
《漢語大詞典》:谷口耕
典出 漢 揚(yáng)雄 《法言·問神》:“ 谷口 鄭子真 ,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震于京師,豈其卿?豈其卿?”后以“谷口耕”指隱居生活。 唐 李商隱 《五言述德抒情詩一首四十韻獻(xiàn)上杜七兄仆射相公》:“廢忘淹中學(xué),遲迴 谷口 耕。”
分類:隱居
《漢語大詞典》:谷口躬耕
同“ 谷口耕 ”。 閩 徐夤 《偶書》詩:“市門逐利終身飽, 谷口 躬耕盡日飢。”
《漢語大詞典》:鄭生谷(鄭生谷)
同“ 鄭谷 ”。 唐 岑參 《終南山雙峰草堂作》詩:“緬懷 鄭生谷 ,頗憶 嚴(yán)子瀨 ?!?/div>
《漢語大詞典》:鄭谷(鄭谷)
漢 鄭子真 隱居 谷口 。見漢書·王貢兩龔鮑傳序。后以“鄭谷”泛指隱居地。 唐 杜甫 《鄭駙馬宅宴洞中》詩:“自是 秦 樓壓鄭谷,時聞雜佩聲珊珊?!?仇兆鰲 注:“《揚(yáng)子法言》:‘ 谷口 鄭子真 ,耕於巖石之下,名震京師?!?唐 黃滔 《祭先外舅文》:“實(shí)期歸釣嚴(yán)灘,終棲鄭谷。戶外山碧,樽中酒緑?!?/div>
分類:隱居谷口
《漢語大詞典》:棄繻(棄繻)
漢書·終軍傳:“初, 軍 從 濟(jì)南 當(dāng)詣博士,步入 關(guān) , 關(guān) 吏予 軍 繻。 軍 問:‘以此何為?’吏曰:‘為復(fù)傳,還當(dāng)以合符?!?軍 曰:‘大丈夫西游,終不復(fù)傳還?!瘲壚]而去?!崩],帛邊。書帛裂而分之,合為符信,作為出入關(guān)卡的憑證。“棄繻”,表示決心在 關(guān)中 創(chuàng)立事業(yè)。后因用為年少立大志之典。 唐 王績 《晚年敘志示翟處士》詩:“棄繻頻北上,懷刺幾西游。” 唐 杜甫 《七月一日題終明府水樓》詩之二:“ 虙子 彈琴邑宰日, 終軍 棄繻英妙時?!?清 吳偉業(yè) 《感舊贈蕭明府》詩:“授簡肯忘羣彥會,棄繻誰識少年裝。”
《漢語大詞典》:棄繻生(棄繻生)
指 漢 終軍 。后泛指年少立大志之人。漢書·終軍傳:“ 軍 為謁者,使行郡國,建節(jié)東出 關(guān) , 關(guān) 吏識之,曰:‘此使者乃前棄繻生也?!?唐 李德裕 《重過列子廟追感頃年與王仆射同題名于廟壁》詩:“重看題壁處,豈羨棄繻生。”參見“ 棄繻 ”。
《漢語大詞典》:棄繻(棄繻)
漢書·終軍傳:“初, 軍 從 濟(jì)南 當(dāng)詣博士,步入 關(guān) , 關(guān) 吏予 軍 繻。 軍 問:‘以此何為?’吏曰:‘為復(fù)傳,還當(dāng)以合符。’ 軍 曰:‘大丈夫西游,終不復(fù)傳還?!瘲壚]而去。”繻,帛邊。書帛裂而分之,合為符信,作為出入關(guān)卡的憑證?!皸壚]”,表示決心在 關(guān)中 創(chuàng)立事業(yè)。后因用為年少立大志之典。 唐 王績 《晚年敘志示翟處士》詩:“棄繻頻北上,懷刺幾西游?!?唐 杜甫 《七月一日題終明府水樓》詩之二:“ 虙子 彈琴邑宰日, 終軍 棄繻英妙時?!?清 吳偉業(yè) 《感舊贈蕭明府》詩:“授簡肯忘羣彥會,棄繻誰識少年裝?!?/div>
《漢語大詞典》:終童(終童)
漢書·終軍傳載: 終軍 , 濟(jì)南 人。字 子云 。少好學(xué),年十八選為博士弟子。 武帝 任為謁者給事中,累擢諫議大夫。后奉命赴 南越 (今 兩廣 地區(qū))說 南越 王 入朝。 南越王 愿舉國內(nèi)屬而其相 呂嘉 不從,舉兵殺王及 終軍 。死時年僅二十馀,時稱“終童”。《漢書》有傳·后因用以為稱頌少年有為的典故。 唐 李嘉祐 《送張惟儉秀才入舉》詩:“清秀過 終童 ,攜書訪老翁?!?宋 蘇軾 《元日次韻張子野見和》:“舊交懷 賀老 ,新進(jìn)謝 終童 ?!?/div>
《國語辭典》:終軍(終軍)  拼音:zhōng jūn
人名。(?~西元前112)字子云,西漢濟(jì)南人。博辯能文。十八歲被選為博士弟子,上書評論國事,武帝任為謁者給事中,累遷諫議大夫。后為越相呂嘉所害,死時僅二十馀歲。也稱為「終童」。
《國語辭典》:終軍棄繻(終軍棄繻)  拼音:zhōng jūn qì rú
漢朝終軍年十八被選為博士弟子,西行入關(guān)時,拋棄通行憑證,示意不再出關(guān)復(fù)還的故事。見《漢書。卷六四下。終軍傳》。后比喻年少立志,求取功名。唐。杜甫〈七月一日題終明府水樓〉詩二首之二:「宓子彈琴邑宰日,終軍棄繻英妙時?!?/div>
《漢語大詞典》:蒿菜
泛指野草、雜草。例如:蒿菜中側(cè)聽徐行?!?a target='_blank'>聊齋志異·促織》
分類:野草雜草
《國語辭典》:蓬蒿  拼音:péng hāo
1.蓬、蒿,皆野草名。蓬蒿,借指野地。唐。王昌齡 塞下曲四首之二:「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br />2.茼蒿的別名。參見「茼蒿」條。
《漢語大詞典》:橫草
(1).謂軍隊(duì)行于草野之中,使草倒伏。比喻功勞極為輕微。《漢書·終軍傳》:“ 軍 無橫草之功,得列宿衛(wèi),食祿五年?!?顏師古 注:“言行草中,使草偃臥,故云橫草也?!?唐 李白 《書情贈蔡舍人雄》詩:“愧無橫草功,虛負(fù)雨露恩?!?宋 司馬光 《言郭昭選札子》:“無橫草之勞,而數(shù)月之間,恩命相繼,是無功受賞也。” 王闿運(yùn) 《振威將軍張君墓志銘》:“而 淮 軍坐食饋餉幾三十年,有累卵之危,無橫草之功。”
(2).指立功。 唐 韓愈 《答張徹》詩:“微誠慕橫草,瑣力摧撞筳。” 清 張家珍 《哭馬》詩:“可憐橫草后,不得裹尸歸。力盡猶追逸。功高幾潰圍?!?br />(3).雜草。南史·儒林傳·何佟之:“于時又有 遂安 令 劉澄 ,為性彌潔,在縣掃拂郭邑,路無橫草?!?/div>
《國語辭典》:曲終人散(曲終人散)  拼音:qǔ zhōng rén sàn
比喻場面熱鬧后趨于冷清。如:「每一場宴席,總有曲終人散時,不必太眷戀?!?/div>
《國語辭典》:終南(終南)  拼音:zhōng nán
《詩經(jīng)。秦風(fēng)》的篇名。共二章。根據(jù)〈詩序〉:「終南,戒襄公也?!够蛞詾榇饲厝嗣榔渚o。首章二句為:「終南何有?有條有梅?!?/div>
《國語辭典》:終南捷徑(終南捷徑)  拼音:zhōng nán jié jìng
唐代盧藏用舉進(jìn)士,然不受重用,遂隱居終南山以求高名,后果被召任官的故事。見《新唐書。卷一二三。列傳。盧藏用》。后用于比喻求官或求名利的便捷途徑。明。章懋〈與韓侍郎書〉:「又休退多年,今驟得美官,而強(qiáng)顏復(fù)出,恐貽終南捷徑之誚?!埂段拿餍∈贰返谒乃幕兀骸笍垖毉懡璐苏J(rèn)識了幾位當(dāng)?shù)?,又結(jié)交了幾家富賈豪商,自以為終南捷徑?!?/div>
《國語辭典》:曲終奏雅(曲終奏雅)  拼音:qǔ zhōng zòu yǎ
樂曲到結(jié)束時奏出雅正的樂音。比喻結(jié)局很精彩?!妒酚?。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贊曰》:「揚(yáng)雄以為靡麗之賦,勸百諷一,猶馳騁鄭衛(wèi)之聲,曲終而奏雅,不已虧乎?」
《漢語大詞典》:終賈(終賈)
漢 終軍 和 賈誼 的并稱。兩人皆早成,后因以指年少有才的人。后漢書·胡廣傳:“ 終 賈 揚(yáng)聲,亦在弱冠。”晉書·潘岳傳:“ 岳 少以才穎見稱,鄉(xiāng)邑號為奇童,謂 終 賈 之儔也?!?宋 司馬光 《自嘲》詩:“英名愧 終 賈 ,高節(jié)謝 巢由 ?!?清 錢謙益 《〈瑯?gòu)诸愖搿敌颉?/span>:“少司成 朱滄起 先生,以 終 賈 之年,蜚聲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