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常州義興人。初仕隋為鷹揚郎將。江都亂,與州民據(jù)城拒敵。唐高祖武德初,以地歸唐,授東武州刺史。平輔公祏有功,封臨汾侯、終泉州刺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人。玄宗時官縣令。與杜甫交善,甫嘗贈之以詩。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姓名、生平無考?!?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一作陳季卿詩。事見《太平廣記》卷七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47—1005
【介紹】:
宋同州合陽人,字道成。雷有鄰弟。以蔭補漢州司戶參軍,署萊蕪尉。以揭發(fā)知監(jiān)奸贓,代知監(jiān)事。召為大理寺丞。歷戶部、度支、鹽鐵副使,江南、嶺外茶鹽制置使。李順起事,官峽路隨軍轉(zhuǎn)運使、同知兵馬事,調(diào)遣軍備,規(guī)劃戰(zhàn)事。累拜瀘州觀察使、知益州,鎮(zhèn)壓王均起事。契丹南侵,以并代副都部署率兵援真宗親征。召拜宣徽北院使、檢校太保。
全宋文·卷一三○雷有終(九四七——一○○五),字道成,同州合陽(今陜西合陽)人。以父德驤蔭補官。太平興國中知密州,徙淮南轉(zhuǎn)運副使。后歷度支、鹽鐵副使,領江淮、兩浙、荊湖、福建、廣南路茶鹽制置使。李順起義時,命為峽路隨軍轉(zhuǎn)運使、同知兵馬事。拜右諫議大夫,知益州。改知許州、并州。真宗立,加工部侍郎,知審刑院,授戶部使。王均據(jù)蜀叛,朝廷以有終為瀘州觀察使,知益州,兼川、陜兩路招安捉賊事。事平,加保信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景德初徙并代副都部署。召拜宣徽北院使、檢校太保。二年七月卒,年五十九?!?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七八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08—1049
【介紹】:
宋綿州鹽泉人,字子美,號滄浪翁。蘇舜元弟。仁宗景祐元年進士。少有大志,當天圣中,學者為文多病偶對,獨其與穆修好為古文歌詩,一時豪杰多從之游。初以父蔭補官,累遷大理評事。慶歷中,范仲淹薦其才,為集賢校理,監(jiān)進奏院。岳父杜衍與仲淹主新政,多遭讒陷,舜欽坐售故紙錢召妓樂會賓客除名。流寓蘇州,買水石作滄浪亭以自適。工詩文,其體豪放,時發(fā)憤于歌詩中。又善草書,每酣酒落筆,為時人所傳。后為湖州長史卒。有《蘇學士集》
全宋詩蘇舜欽(一○○八~一○四九),字子美,原籍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東南),自曾祖起移家開封(今屬河南)。仁宗景祐二年(一○三五)進士(《隆平集》卷六),歷任蒙城、長垣縣令,入為集賢殿校理、監(jiān)進奏院。時杜衍、富弼、范仲淹執(zhí)政,主持“慶歷新政”。蘇舜欽為杜衍婿,因進奏院祠神,以出售廢紙公錢宴會,為人所劾,以監(jiān)守自盜罪削職為民,閑居蘇州。后復為湖州長史,慶歷八年(一○四八)十二月卒(《歐陽文忠公集》卷三一《湖州長史蘇君墓志銘》),年四十一。有《蘇學士文集》十六卷。《宋史》卷四四二有傳?!√K舜欽詩,以沈文倬點?!短K舜欽集》為底本。沈氏點校本以清康熙中宋犖校定徐惇復刊印本為底本,曾參校清黃丕烈過錄何焯校本(簡稱黃本)、陳乃乾過錄何焯校本(簡稱陳本)、清光緒中李星根等重編??肀荆ê喎Q李本)、黃丕烈過錄顧廣圻校記(簡稱顧校)、陳乃乾過錄錢泰吉校記(簡稱錢校)等。此次據(jù)《全宋詩》體例,對底本校語作若干刪節(jié)、調(diào)整,并據(jù)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蘇學士集》(簡稱四庫本)予以補正。輯錄所得集外詩,另編一卷
詞學圖錄蘇舜欽(1008-1048) 字子美。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人,遷居開封。蘇易簡孫。曾任縣令、大理評事、集賢殿校理,監(jiān)進奏院等職。因支持范仲淹慶歷革新,見嫉于守舊黨,罷職閑居蘇州。后復起為湖州長史,不久病故。與梅堯臣齊名,人稱"梅蘇"。有《蘇學士文集》,有詞見《花庵詞選》。
全宋文·卷八七四蘇舜欽(一○○八——一○四八),字子美,綿州鹽泉(今四川綿陽東南)人。舜元弟。少慷慨有大志,以父蔭補太廟齋郎,調(diào)滎陽縣尉。景祐元年舉進士中第,改光祿寺主簿,知蒙城縣。丁父憂,居喪于長安。服除,知長垣縣,遷大理評事,監(jiān)在京店宅務。慶歷四年,以范仲淹薦,為集賢校理,監(jiān)進奏院。以岳父杜衍與仲淹、富弼主新政,為人傾陷,坐用鬻故紙公錢召 妓樂會賓客被劾除名。寓居蘇州,買水石作滄浪亭,益讀書,時發(fā)憤懣于詩文。八年,復官為湖州長史,同年十二月卒,年四十一。詩文豪健,善草書。有集十六卷。見《歐陽文忠公集》卷三一《蘇君墓志銘》,《宋史》卷四四二《文苑傳》四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九九○處謙(一○一一——一○七五),字終倩,俗姓潘,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年九歲依常寧契能出家,大中祥符元年封泰山覃恩得度,出參諸名師,歸繼契能法席。住白蓮院,號沖悟大師。前后十坐道場,賜號神悟,終住南屏。熙寧八年四月卒,年六十五。著有《法華玄記十不二門顯妙》一卷(存)。見《釋門正統(tǒng)》卷六,《嘉定赤城志》卷三五,《補續(xù)高僧傳》卷二,《新續(xù)高僧傳四集》卷三六。
補續(xù)高僧傳·義解篇處謙。生永嘉潘氏。處胞三年。九歲出家。謁神炤。大明圓頓之旨。然三指供佛祈妙悟。未幾。擢居第一座。炤以止觀一帙。授之曰。汝當建大法幢。恨吾不之見耳。后屢主大剎。道化隆振。旨署神悟之號。丞相王安石。與一時朝賢。競為歌詩。以贊其德。郡大旱。師至龍湫。為龍語。忽大風黑云從湫起。驟雨如注。師四十年中。十坐道場。講唱無倦。登門受法者。三千人。熙寧乙卯四月。集眾諷普賢行法阿彌陀經(jīng)。乃曰。吾得無生。日用久矣。今以無生。而生凈土。遂寂。弟子塔其全身。楊無為。為之銘。師與咸。同出神炤。人稱神炤之門。二處一身云。
新續(xù)高僧傳·靈感篇第六之一釋處謙,姓潘氏,永嘉人也。母感異兆,見瑞云入懷,娠三年而生。九歲依常寧契能出家。能得教旨于昱法師,講道不倦。天臺自智者以來,以爐拂傳授為信,至能已四十世。乃慨然曰:“得法在心,豈在器乎?”乃藏之。天臺道場,遂不復傳。宋大中祥符元年,封泰山,詔天下寺觀得度一人。謙遭際覃恩,乃得度牒,往學于天竺慈云。復謁神照,大明圓頓之旨,然三指供佛,用祈妙悟。末幾,擢居首座,神照以止觀一帙授之。已而言歸鄉(xiāng)邑,卒繼契能之席。道不在器,斯言乃驗。后遷慈云妙果赤城,講道益振。少師李端愨請主白蓮。北??ね踝嘀t高行,詔錫號為“神悟禪師”。王丞相安石與朝賢,競為歌詩,以贊其德??ご蠛?,謙至龍湫祈雨。俄而大風黑云從湫起,驟雨如注。后十馀年將歸永嘉,郡守士庶固留,乃于巾子山慧林精舍講小般若。時趙內(nèi)翰、陳舍人,與杭之無擇禪師,以寶閣凈住南屏天竺諸勝,前后相乞請者不絕。遂十坐道場,歷四十年,講演無間,登其門者三千人。宋熙寧乙卯四月丙,晨興沐浴更衣,集眾諷《普賢行法》、《阿彌陀經(jīng)》,乃曰:“吾得無生,日用久矣,今以無生而生凈土?!奔慈攵湃弧K谀掀林?,無為揚杰為之銘,詞甚清潔,見于別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47—1096
【介紹】:
遼中都人,字終吉。幼敏悟,力學不倦。登進士第。為辰淥鹽院使。遷同知泰州軍州事。改知盧龍縣,歷錦州節(jié)度副使,遷大理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人。苦志力學。友董儲嘗以書薦于朝,不遇,乃取書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蘇州人,字公顯。嘗知黃州,作棲霞樓,未幾掛冠歸。蘇軾謫黃州時,與交從甚密,相推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泉州安溪人,字公輔。八歲能屬文。寧宗慶元二年應童子舉,中書試以說賦,片刻立成,詞藻精絕。不求仕達,優(yōu)游林石,自號退翁而終。
人物簡介
全宋詩黃今是,字時之,號終晦,莆田(今屬福建)人。度宗咸淳初召為直講官,以知制誥、太子正字致仕。宋亡,盡焚其著作,郁郁而卒。事見《閩詩錄》丙集卷一五。今錄詩四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尤山,字終慕,號元鎮(zhèn),無錫(今屬江蘇)人。澗曾孫。宋末太學生。宋亡隱居。事見清光緒《無錫金匱縣志》卷二六。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元常州人,字終慕。守節(jié)高尚,有勸之仕者,輒以醇酒飲之,使醉不能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明固城人。永樂中為太常寺所屬四夷館譯字生。以勞績升任鴻臚寺主簿。嘗從使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