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44,分17頁顯示  上一頁  1  2  4  5  6  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因而
霜月
浪花
氣候
不實
事實
不終
幾乎
得來
有害
因果
無論
兩手
以免
近因
《國語辭典》:因而  拼音:yīn ér
1.連接詞。表示下文是上文的結(jié)果?!稇?zhàn)國策。齊策四》:「今君有區(qū)區(qū)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埂都t樓夢》第六四回:「尤氏卻知此事不妥,因而極力勸止。」
2.隨便、馬虎。元。關(guān)漢卿《謝天香》第一折:「初相見呼你為學(xué)士,謹(jǐn)厚不因而。」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中心日夜藏之,怎敢因而?!?/div>
《國語辭典》:霜月  拼音:shuāng yuè
1.稱農(nóng)歷七月為「霜月」。即《爾雅。釋天》之「相月」。
2.霜夜的寒月。南朝齊。謝朓同羈夜集〉詩:「霜月始流砌,寒蛸早吟隙?!?/div>
《國語辭典》:浪花  拼音:làng huā
1.波浪互相沖擊而濺起的水。唐。杜甫 望兜率寺詩:「霏霏云氣重,閃閃浪花翻?!埂独蠚堄斡洝返谝换兀骸该嫔嫌斜憋L(fēng)吹著,身上有浪花濺著,又濕又寒,又饑又怕?!?br />2.不結(jié)果實的花?!洱R民要術(shù)。卷二。種瓜》:「無岐而花者,皆是浪花,終無瓜矣?!?/div>
《國語辭典》:氣候(氣候)  拼音:qì hòu
1.一地天氣狀況的總合或平均,稱為「氣候」。即長期的大氣平均狀況。
2.時節(jié)。舊歷以五日為一候,三候成一節(jié)氣,故稱節(jié)令變遷為「氣候」。
3.道行、能力達(dá)到某種水準(zhǔn)?!缎咽酪鼍墏鳌返诹兀骸笐{你甚么妖精鬼怪,狐貍猿猴,成了多大氣候。」
《國語辭典》:不實(不實)  拼音:bù shí
不確實、不正確。如:「傳言不實,你不可相信。」
《國語辭典》:事實(事實)  拼音:shì shí
事情的真實情形。《韓非子。存韓》:「聽奸臣之浮說,不權(quán)事實?!埂妒酚?。卷六三。老子韓非傳》:「畏累虛、亢桑子之屬,皆空語無事實?!?/div>
《國語辭典》:不終(不終)  拼音:bù zhōng
沒有用、毫無用處?!段饔斡洝返谒钠呋兀骸溉氐溃骸弘m然相貌不終,卻倒會降龍伏虎,捉怪擒妖?!弧挂沧鳌覆恢小?。
《國語辭典》:幾乎(幾乎)  拼音:jī hū
將近、差一點?!度辶滞馐贰返谖宥兀骸改侵@一腳并不像踢到肉上,好像踢到一塊生鐵上,把五個腳指頭幾乎碰斷。」《紅樓夢》第一二回:「朔風(fēng)凜凜,侵肌裂骨,一夜幾乎不曾凍死。」也作「幾幾」。
《漢語大詞典》:得來(得來)
覓得,求得。《公羊傳·隱公五年》“公曷為遠(yuǎn)而觀魚,登來之也” 漢 何休 注:“登讀言得來。得來之者, 齊 人語也, 齊 人名求得為得來;作登來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百喻經(jīng)·見水底金影喻:“其父覓子,得來見子,而問子言:‘汝何所作,疲困如是?’”
助詞。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后面,表示達(dá)到某種程度或出現(xiàn)某種結(jié)果。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四:“女孩兒諕得來一團兒顫。”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四折:“愁得來陡峻,瘦得來唓嗻。”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三幕:“他是樂得養(yǎng)尊處優(yōu),胖得來,實在連走路都很艱難了?!眳⒁姟?得 ”。
《國語辭典》:有害  拼音:yǒu hài
會造成傷害損失。如:「長時間在微弱的燈光下看書,有害視力健康?!?/div>
《國語辭典》:因果  拼音:yīn guǒ
1.原因和結(jié)果。指事情演化的前后關(guān)連。如:「知道事情的始末因果,就容易下判斷了?!?br />2.佛教基本理論之一,謂因和果。佛教認(rèn)為一切的生命形態(tài)和生活遭遇,都是過去意志行為的果,而過去意志行為則是造成果的因。因和果之間是相對的關(guān)系?!栋⑴_(dá)磨俱舍論》卷六:「果有為離系,無為無因果?!埂赌鲜贰>砦迤?。范云傳》:「君不信因果,何得富貴貧賤?」
3.緣由?!都t樓夢》第六五回:「又還有一段因果,我們家的規(guī)矩,凡爺們大了,未娶親之先,都先放兩個人伏侍的?!?/div>
《國語辭典》:因果報應(yīng)(因果報應(yīng))  拼音:yīn guǒ bào yìng
佛教的基本理論之一。佛教謂生死輪回的一切現(xiàn)象,都是有因果關(guān)系。一切有意志的行為,不論善惡或中性,都必導(dǎo)致未來世的樂、苦或中性的生活經(jīng)驗和生命形態(tài)。換言之,一切眾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生命形態(tài)都是過去意志行為的結(jié)果。這種因果關(guān)系,在未解脫之前,永不休止。
《國語辭典》:無論(無論)  拼音:wú lùn
1.不論、不管?!度辶滞馐贰返谒娜兀骸笭柕扔诎l(fā)榜后,無論中與不中,且來鎮(zhèn)署要緊!」《文明小史》第一八回:「無論他是什么人,我等皆當(dāng)平等相看,把他引而進(jìn)之,豈宜疏而遠(yuǎn)之?」
2.何論,更不必說的意思。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聊齋志異。卷一一。竹青》:「無論妾不能往;縱往,君家自有婦,將何以處妾乎?」
3.不追究。如:「戰(zhàn)地違紀(jì)分子格殺無論?!?/div>
《國語辭典》:兩手(兩手)  拼音:liǎng shǒu
1.雙手。《禮記。曲禮上》:「將即席,容毋怍。兩手摳衣去齊尺,衣毋撥,足毋蹶?!埂段饔斡洝返谒囊换兀骸赴私鋵墒执隉幔踝∷钠吒[,使一個按摩禪法?!?br />2.兩下子。比喻本領(lǐng)、本事。如:「他不信你會下廚做菜,要不要露兩手給他瞧瞧。」
3.指正反兩種手段、兩套方法等。如:「他老是軟硬兼施,玩兩手策略,實在令人厭惡?!?/div>
《國語辭典》:以免  拼音:yǐ miǎn
免得、省得。如:「我們應(yīng)該養(yǎng)成『酒后不開車』的習(xí)慣,以免發(fā)生事故?!?/div>
《國語辭典》:近因  拼音:jìn yīn
與結(jié)果有直接關(guān)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