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23詞典 1分類詞匯 122
《國語辭典》:極權(quán)(極權(quán))  拼音:jí quán
政治上的權(quán)力由個人或少數(shù)人絕對控制。如:「希特勒是典型的極權(quán)統(tǒng)治者?!?/div>
《漢語大詞典》:白賊(白賊)
(1). 東晉 時 秦 人對 鮮卑 人的蔑稱。宋書·張暢傳:“ 孝伯 曰:‘亦知有水路,似為白賊所斷?!?br />(2). 南朝 齊 統(tǒng)治者對農(nóng)民起義軍的誣稱。
《國語辭典》:炕陽(炕陽)  拼音:kàng yáng
1.枯涸。比喻對于臣下百姓毫無恩澤?!稘h書。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上》:「君炕陽而暴虐,臣畏刑而柑口。」
2.張皇自大的樣子。《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上》:「比年晉使荀吳、齊使慶封來聘,是夏邾子來朝。襄有炕陽自大之應(yīng)?!?/div>
《漢語大詞典》:托偽
謂依托非正統(tǒng)的統(tǒng)治者。
《國語辭典》:蟻民(蟻民)  拼音:yǐ mín
舊時人民對官府的自稱,多見于訴狀呈文中。
《漢語大詞典》:營戶(營戶)
十六國、 東晉 、 南北朝 時,各族統(tǒng)治者將所虜之民戶配置各地,歸軍隊管轄,稱營戶。宋書·沈慶之傳:“ 慶之 前后所獲蠻,并移京邑,以為營戶?!?span id="tessv20" class="book">《魏書·高祖紀(jì)上》:“ 沃野 、 統(tǒng)萬 二鎮(zhèn) 敕勒 叛,詔太尉、 隴西王 源賀 追擊,至 枹罕 ,滅之,斬首三萬餘級;徙其遺迸於 冀 、 定 、 相 三州為營戶。”資治通鑒·晉安帝義熙元年:“ 益州 營戶 李騰 開城納 縱 兵,殺 璩 及弟 瑗 ,滅其家?!?胡三省 注:“民有流離逃叛分配軍營者為營戶?!?/div>
《漢語大詞典》:御像
帝王等封建統(tǒng)治者的畫像。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上:“今京師 定力院 有 太祖 御像?!?令狐弦 《商人哲學(xué)》:“最近 北京市 特種工藝公司就索性讓象牙雕刻藝人雕刻起 清 朝 慈禧皇太后 的御像來了?!?/div>
《漢語大詞典》:胡妖
太平天囯 對 清 統(tǒng)治者的蔑稱。 太平天囯 洪秀全 《諭蘇省所屬郡縣四民詔》:“前經(jīng)胡妖抽捐抽稅,竭盡爾等脂膏,厚歛重徵,同天打斗?!?太平天囯 石達(dá)開 《檄造招賢文》:“胡妖既洗夫 閩 浙 ,義師再搗夫 幽 燕 。”
《漢語大詞典》:彈路(彈路)
以彈丸彈射路人。左傳·宣公二年:“ 晉靈公 不君:厚斂以彫墻;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焙笠蛞浴皬椔贰敝附y(tǒng)治者的暴虐行為。
《國語辭典》:愚民政策  拼音:yú mín zhèng cè
統(tǒng)治者為了澈底統(tǒng)治人民,所實施的愚弄人民使之無知閉塞,及剝奪其批判精神的政策。
《國語辭典》: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拼音:zhǐ xǔ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xǔ bǎi xìng diǎn dēng
宋朝田登為州官時,為避其名諱,而命全州百姓稱燈為火,違者要受鞭笞。元宵節(jié)放燈,則貼出布告說:「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典出宋。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卷五。后比喻在上者可為非作歹,在下者卻受到種種的限制?!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一○四回:「這個叫做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向來如此的。你看太親翁那么一把年紀(jì),有了五個姨娘還不夠,前一回還討個六姨。姊夫要討一個,就是那許多說話?!?/div>
《漢語大詞典》:責(zé)賧(責(zé)賧)
古代統(tǒng)治者以要少數(shù)民族贖罪為名,勒索錢財。南齊書·豫章文獻(xiàn)王嶷傳:“時 沈攸之 責(zé)賧,伐 荊州 界內(nèi)諸蠻,遂及五溪,禁斷魚鹽。”南齊書·豫章文獻(xiàn)王嶷傳:“ 酉溪 蠻王 田頭擬 殺 攸之 使, 攸之 責(zé)賧千萬, 頭擬 輸五百萬,發(fā)氣死?!?/div>
《國語辭典》:兔死狗烹  拼音:tù sǐ gǒu pēng
兔子死盡,用來捕兔的獵狗失去了作用,故而烹食之。語本《史記。卷四一。越王句踐世家》:「狡兔死,走狗烹?!贡扔魇鲁芍?,出過力的人即遭到殺戮或見棄的命運。多指統(tǒng)治者殺戮功臣而言?!段饔斡洝返诙呋兀骸附袢彰林市适购浚唤涛一厝ィ哼@才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罷!』」明。張景《飛丸記》第三三出:「還有一等兔死狗烹,銜冤赍志。如漢代韓、彭,宋朝張、岳,后來成什么結(jié)果?!挂沧鳌竿帽M狗烹」。
《國語辭典》:圖謀不軌(圖謀不軌)  拼音:tú móu bù guǐ
謀劃不法叛逆的事?!端鍟?。卷四五。文四子傳。庶人秀傳》:「苞藏兇慝,圖謀不軌,逆臣之跡也?!挂沧鳌笀D為不軌」。
《漢語大詞典》:巫蠱之禍(巫蠱之禍)
漢武帝 時因巫蠱而引起的一場統(tǒng)治者內(nèi)部的斗爭。 漢 時迷信,以為用巫術(shù)詛咒及用木偶人埋地下,可以害人,稱為“巫蠱”。 武帝 晚年多病,疑乃左右人巫蠱所致。 征和 二年, 江充 因與太子有隙,借機誣告太子宮中埋有木人,太子懼,殺 充 及 胡 巫, 武帝 發(fā)兵追捕,太子兵拒五日,戰(zhàn)敗自殺。掘蠱之事上牽丞相,下連庶民,前后被殺者數(shù)萬人,史稱“巫蠱之禍”。事見漢書·武帝紀(jì)、《江充傳》《公孫賀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