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9詞典 2分類詞匯 17
《國語辭典》:科舉(科舉)  拼音:kē jǔ
隋唐到清代用以考選官吏的制度。隋廢九品中正制,改置進士等科;唐科目增至五十馀,故稱為「科舉」。后宋用帖括,明清用八股試士,亦沿用科舉之稱。至清光緒三十一年(西元1905)始明令廢止。
《國語辭典》:高第  拼音:gāo dì
科舉考試名列前茅。《漢書。卷七六。尹翁歸傳》:「以高第入守右扶風(fēng),滿歲為真。」《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忽然青年高第,然后大家懊悔起來,不怨悵自己沒有眼睛,便嗟嘆女兒無福消受?!?/div>
《漢語大詞典》:高弟
(1).才優(yōu)而品第高。史記·禮書:“自 子夏 ,門人之高弟也?!?司馬貞 索隱:“言 子夏 是 孔子 門人之中高弟者,謂才優(yōu)而品第高也?!?br />(2).謂門弟子之成績優(yōu)良者。 宋 沈遼 《彭城太尉詩序》:“余昔過道場,見 正公 , 正 乃 臻公 之高弟,而法師之曾孫也。”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偶然有些困倦,便把書丟過一邊,也學(xué)那圣門高弟隱幾而臥?!?br />(3).同“ 高第 ”。史記·循吏列傳:“ 公儀休 者 魯 博士也。以高弟為 魯 相?!?span id="x4syc20" class="book">《漢書·陳萬年傳》:“ 陳萬年 字 幼公 , 沛郡 相 人也。為郡吏,察舉,至縣令,遷 廣陵 太守,以高弟入為右扶風(fēng),遷太僕?!?/div>
《國語辭典》:尤異(尤異)  拼音:yóu yì
特別優(yōu)異。如:「他成績不錯,數(shù)學(xué)尤異?!?/div>
《漢語大詞典》:舉最(舉最)
定期考查地方官吏,政績優(yōu)異者予以升遷,謂之“舉最”。漢書·京房傳:“﹝ 焦贛 ﹞愛養(yǎng)吏民,化行縣中,舉最當(dāng)遷?!?唐 杜甫 《送梓州李使君之任》詩:“不作臨岐恨,唯聽舉最先?!?唐 呂溫 《衡州刺史謝上表》:“三載陟明, 虞 書盛典;六條舉最, 漢 制宏規(guī)?!?/div>
《漢語大詞典》:廉善
清廉而政績優(yōu)異。《周禮·天官·小宰》:“以聽官府之六計,弊羣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鄭玄 注:“聽,平治也,平治官府之計有六事。弊,斷也。既斷以六事,又以廉為本。善,善其事有辭譽也?!卑?,廉善……廉辨之‘廉’均應(yīng)作‘察’字解,義為考察、查訪。見 清 黃生 《義府·廉》。然舊訓(xùn)沿用已久,不可廢。 唐 元稹 《邵常政內(nèi)侍省內(nèi)謁者監(jiān)》:“或扈從於艱難之際,或服勤著廉善之名。宜序班資,用優(yōu)階秩。”
《漢語大詞典》:造秀
成績優(yōu)異。 宋 曾鞏 《新及第授官制》:“朕立學(xué)以養(yǎng)天下之材,設(shè)科以進其造秀之士?!?/div>
《國語辭典》:高功  拼音:gāo gōng
熟悉道經(jīng),主持齋壇儀式的道士?!督鹌棵贰返诹寤兀骸庚S一般還是他受,只教他請黃真人做高功就是了。」《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禮請任道元為高功,主持壇事?!?/div>
《漢語大詞典》:課治(課治)
考績優(yōu)良。新唐書·路嗣恭傳:“ 嗣恭 起州縣吏,以課治進至顯官。”
《國語辭典》:議敘(議敘)  拼音:yì xù
清代官吏有功而交吏部核議獎勵,稱為「議敘」。
《國語辭典》:高才生  拼音:gāo cái shēng
才能優(yōu)異超群的學(xué)生?!逗鬂h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jì)》:「令群儒選高才生,受左氏、谷梁春秋,古文尚書,毛詩。」也作「高材生」。
《漢語大詞典》:最吏
考績優(yōu)秀的官吏。新唐書·陽嶠傳:“時議建都督府,擇最吏,故 嶠 為 涇州 都督?!?/div>
《國語辭典》:清寒獎學(xué)金(清寒獎學(xué)金)  拼音:qīng hán jiǎng xué jīn
為獎勵成績優(yōu)秀的窮苦人家子女而設(shè)立的一種獎助學(xué)金。如:「他家境不好,而成績名列前茅,年年獲得清寒獎學(xué)金?!?/div>
《漢語大詞典》:補廩(補廩)
明 清 科舉制度,生員經(jīng)歲、科兩試成績優(yōu)秀者,增生可依次升廩生,謂之“補廩”。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吏部一·監(jiān)生選正官:“近年準(zhǔn)貢事起,初猶以實廩,十年科舉三次者加納,既而甫補廩未科舉者亦濫觴矣?!?span id="a6adrkw" class="book">《儒林外史》第十三回:“小弟補廩二十四年,蒙歷任宗師的青目,共考過六七個案首,只是科場不利,不勝慚愧!”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歸真》:“官爵既明,而士階未曉,謂何以秀才為秀士,以補廩為俊士,以拔貢為杰士,以舉人為約士,以進士為達士,以翰林為國士乎?”參見“ 補增 ”。
《漢語大詞典》:補增(補增)
補入增生。 明 清 制,學(xué)中生員,于正額外增廣的名額叫增廣生員,簡稱增生。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一:“余十二歲,受 王交河 先生 蘭生 知,入學(xué);十五歲,受 李安溪 先生 清植 知,補增;十九歲,受 帥蘭皋 先生 念祖 知,食餼。”
《漢語大詞典》:評獎(評奬)
(1).評議贊美。明史·選舉志二:“ 嘉靖 八年己丑,帝親閲廷試卷,手批一甲 羅洪先 、 楊名 、 歐陽德 ,二甲 唐順之 、 陳束 、 任瀚 六人對策,各加評奬?!?br />(2).通過評比,對成績優(yōu)良的給予獎勵。 葛洛 《在一九八一年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評選發(fā)獎會上的講話》:“ 周揚 同志去年在三項文學(xué)創(chuàng)作評選發(fā)獎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要按照人民的意志和藝術(shù)科學(xué)的標(biāo)準(zhǔn)來評獎作品?!?/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