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羅織(羅織)  拼音:luó zhī
網羅罪狀,陷害無辜?!杜f唐書。卷九二。蕭至忠傳》:「至忠泣而奏曰:『陛下富有四海,貴為天子,豈不能保一弟一妹,受人羅織?宗社存亡,實在于此?!弧固?。朱敬則請除濫刑疏〉:「杜告密之源,絕羅織之跡?!?/div>
《國語辭典》:鉤索羅織(鉤索羅織)  拼音:gōu suǒ luó zhī
羅織,設下圈套陷人入罪。鉤索羅織比喻設計陷害他人。
《國語辭典》:醞釀(醞釀)  拼音:yùn niàng
1.制酒。《后漢書。卷七五。呂布傳》:「布禁酒而卿等醞釀,為欲因酒共謀布邪?」
2.比喻逐漸感染、變化而成?!痘茨献印1窘洝罚骸敢韵鄧I咐醞釀,而成育群生?!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9937' target='_blank'>蘇軾 〈又一首答二猶子與王郎見和〉詩:「詩書與我為曲蘗,醞釀老夫成搢紳?!?br />3.比喻做準備工作。如:「醞釀罷工」。
《漢語大詞典》:織羅(織羅)
羅織。謂虛構罪名,陷害無辜。 唐 李白 《雪讒詩贈友人》:“人生實難,逢此織羅?!?span id="ypixzxd" class="book">《新五代史·唐臣傳·毛璋》:“ 璋 前經推劾,已蒙昭雪,而 延祚 以責賂之故,復加織羅。” 宋 曾鞏 《徐孺子祠堂記》:“然在位公卿大夫,多豪杰特起之士,相與發(fā)憤同心,直道正言,分別是非白黑,不少屈其意;至於不容,而織羅鉤黨之獄起。”《元典章·圣政二·理冤滯》:“比者尚書省 脫忽脫 、 三寳奴 等織羅煅煉,濫殺立威。”
《漢語大詞典》:羅摭(羅摭)
猶羅織。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控代》:“ 蘇轍 奏堂皇:念臣兄沐寵光,災起詩詞投犴狴,羅摭誰憐裂痛腸?!眳⒁姟?羅織 ”。
分類:羅織
《國語辭典》:羅織(羅織)  拼音:luó zhī
網羅罪狀,陷害無辜。《舊唐書。卷九二。蕭至忠傳》:「至忠泣而奏曰:『陛下富有四海,貴為天子,豈不能保一弟一妹,受人羅織?宗社存亡,實在于此?!弧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5125' target='_blank'>朱敬則 〈請除濫刑疏〉:「杜告密之源,絕羅織之跡?!?/div>
《漢語大詞典》:醞織(醖織)
猶羅織。續(xù)資治通鑒·宋徽宗政和元年:“ 何執(zhí)中 與 蔡京 同相,凡營立皆預議,至是惡 商英 出己上,與 居中 日夜醖織其短?!?/div>
分類:羅織
《國語辭典》:因緣(因緣)  拼音:yīn yuán
1.機會?!妒酚?。卷一○四。田叔傳》:「少孤貧困,為人將車之長安,留,求事為小吏,未有因緣也?!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五:「就是因緣了,時辰未到,要早一日,也不能夠?!?br />2.緣分。如稱夫妻婚姻結合為「因緣」。
3.佛教根本理論之一。指構成一切現(xiàn)象的原因。因指主因,緣謂助緣。佛教以此說明事物賴以存在的各種因果關系。《中論》卷一:「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br />4.依此、據(jù)此?!稘h書。卷二二。禮樂志》:「今幸有前圣遺制之威儀,誠可法象而補備之,經紀可因緣而存著也。」
《漢語大詞典》:因緣為市(因緣爲市)
舞文弄法以謀取財利。漢書·刑法志:“姦吏因緣為市,所欲活則傅生議,所欲死則予死比,議者咸冤傷之?!?顏師古 注:“弄法而受財,若市買之交易。”
《國語辭典》:雕琢  拼音:diāo zhuó
1.刻鏤?!睹献?。梁惠王下》:「今有璞玉于此,雖萬鎰,必使玉人雕琢之。」
2.修飾文詞?!段倪x。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今雖欲自雕琢曼辭以自飾,無益于俗?!挂沧鳌傅瘳儭埂?/div>
《國語辭典》:貝錦(貝錦)  拼音:bèi jǐn
像貝殼一樣的錦文?!对娊洝P⊙?。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貝錦?!埂段倪x。左思。蜀都賦》:「貝錦斐成,濯色江波?!?/div>
《國語辭典》:組織(組織)  拼音:zǔ zhī
1.紡織?!哆|史。卷五九。食貨志上》:「飭國人樹桑麻,習組織。」
2.構成。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原道》:「雕琢情性,組織辭令?!埂段倪x。劉孝標。廣絕交論》:「至夫組織仁義,琢磨道德,驩其愉樂,恤其陵夷。」
3.一群人為達特定目標,經由一定的程序所組成的團體。如:「政府組織」、「議會組織」。
4.生物學上指多細胞生物體中,各細胞和細胞間質依一定秩序聯(lián)合為一體,并產生一定功能的基本結構。如肌肉組織、神經組織。
5.地質學上指巖石的組成顆粒或結晶的幾何型態(tài)和排列關系的總稱。如沉積巖組成顆粒的粒度、形狀及排列。也稱為「結構」。
《國語辭典》:鍛鍊(鍛鍊)  拼音:duàn liàn
1.在高溫下反覆錘打金屬,使其更加精純。漢。王充《論衡。率性》:「冶工鍛鍊,成為铦利?!挂沧鳌稿憻挕埂?br />2.歷經反覆刻苦練習,使其不斷精進。如:「鍛鍊體魄」、「鍛鍊字句」。明。胡應麟《詩藪。外編二。六朝》:「靈運諸佳句,多出深思苦索,如『清暉能娛人』之類,雖非鍛鍊而成,要皆真積所致?!挂沧鳌稿憻挕埂?br />3.一再羅織罪狀或嚴刑折磨,加罪于人?!稘h書。卷五一。賈鄒枚路傳。路溫舒》:「上奏畏卻,則鍛鍊而周內之?!埂逗鬂h書。卷二六。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韋彪》:「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鍛鍊之吏,持心近薄?!埂睹魇?。卷三○六。閹黨列傳。田爾耕》:「爾耕廣布偵卒,羅織平人,鍛鍊嚴酷,入獄者率不得出?!挂沧鳌稿懢殹?。
《漢語大詞典》:傅致
(1).涂上。 漢 陸賈 新語·道基:“伎巧橫出,用意各殊,則加雕文刻鏤,傅致膠漆丹青玄黃琦瑋之色,以窮耳目之好,極工匠之巧。”
(2).除益而引致,羅織。漢書·王莽傳上:“諸 哀帝 外戚,及大臣居位素所不悅者, 莽 皆傅致其罪。” 顏師古 注:“傅,讀曰附,附益而引致之,令入罪。”新唐書·張弘靖傳:“ 弘靖 疑御史傅致 晏 罪,言之帝?!?span id="oo2tv3p"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 章杰 捕 趙鼎 送葬人,又搜其私書,欲傅致士大夫之罪?!?/div>
分類:羅織
《國語辭典》:構成(構成)  拼音:gòu chéng
造成、組成。如:「小橋、流水、人家,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div>
《國語辭典》:周內(周內)  拼音:zhōu nà
四處搜尋附會疑證,務使人獲罪入獄?!稘h書。卷五一。賈鄒枚路傳。路溫舒》:「上奏畏卻,則鍛鍊而周內之?!顾?。楊萬里 宋故華文閣直學士贈特進程公墓志銘:「理訟獄之負則專務罰金,甚至周內罪名,沒入生業(yè)?!?/div>
《漢語大詞典》:附致
(1).猶附會。隋書·王劭傳:“時有人於 黃鳳泉 浴,得二白石,頗有文理,遂附致其文以為字,復言有諸物象而上奏。”
(2).羅織罪名。 宋 曾鞏 《故翰林侍讀學士錢公墓志銘》:“公之為判官也,府嘗有獄,或探大臣意,謂欲有所附致,公不為動,徐論其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