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春秋末楚國人。隱士。相傳事親孝,年七十尚著五彩衣為兒啼以娛其親。楚王聞其賢,欲聘之。其妻以為不能為人所制,偕逃去江南。又傳著書十五篇,為道家之言,與孔子同時。
《漢語大詞典》:五彩戲(五綵戲)
春秋 楚國 隱士 老萊子 年七十,常穿五彩衣,作嬰兒狀,以娛其親。事見藝文類聚卷二十引列女傳。后用作孝事父母的典故。 宋 梅堯臣 《題陳宰戲彩亭》詩:“況慕五綵戲,而奉興居安。”參見“ 老萊子 ”。
《國語辭典》:老萊子(老萊子)  拼音:lǎo lái zǐ
春秋楚人。性至孝,年七十還常著五色斑斕衣,作嬰兒戲,以娛雙親。后因世亂,避世耕于蒙山之陽,楚王聞其賢,召為輔,不就,隨其妻居江南。晉?;矢χk《高士傳。卷上。老萊子》:「老萊子者楚人也,當時世亂,逃世耕于蒙山之陽?!先R子亦隨其妻至于江南,而止曰:『鳥獸之毛可績而衣,其遺粒足食也。』」
《漢語大詞典》:戲彩娛親(戲彩娛親)
指 春秋 末 楚國 老萊子 穿五彩衣為嬰兒狀以娛父母之事。 魯迅 《〈朝花夕拾〉后記》:“還有 老萊子 的‘戲彩娛親’,題詩上雖說‘喜色滿庭幃’,而圖畫上卻絕少有有趣的家庭的氣息?!眳⒁姟?戲彩 ”。
《漢語大詞典》:戲彩(戲彩)
亦作“ 戲綵 ”。 藝文類聚卷二十引 漢 劉向 列女傳:“ 老萊子 孝養(yǎng)二親,行年七十,嬰兒自娛,著五色采衣。嘗取漿上堂,跌仆,因臥地為小兒啼”。后用為孝養(yǎng)長輩之典。 宋 張元干 《青玉案·筠翁生朝》詞:“庭蘭戲彩傳金鼎,小袖青衫更輝映?!?元 郭鈺 《贈彭將軍》詩:“座上衣冠戲綵日,窗前燈火讀書秋?!?span id="xoczliv" class="book">《紅樓夢》第五四回:“他們不能來戲彩引老祖宗笑一笑?!?span id="jtf499x" class="book">《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四三回回目:“試鄉(xiāng)科文闈放榜,上母壽戲綵稱觴?!?/div>
《國語辭典》:戲?娛親(戲?娛親)  拼音:xì cǎi yú qīn
老萊子性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彩衣,作嬰兒嬉戲的樣子逗父母高興。見《藝文類聚。卷二○。人部四。孝引列女傳》。后用以比喻孝養(yǎng)父母?!队讓W瓊林。卷二。祖孫父子類》:「戲?娛親,老萊子之孝。」也作「老萊娛親」、「?衣娛親」。
《國語辭典》:?衣娛親(?衣娛親)  拼音:cǎi yī yú qīn
老萊子性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彩衣,作嬰兒嬉戲的樣子逗父母高興。后用以比喻孝養(yǎng)父母。參見「戲?娛親」條。
《漢語大詞典》:彩衣娛親(綵衣娛親)
藝文類聚卷二十引列女傳:相傳 春秋 時 楚國 老萊子 事親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斑斕衣,作嬰兒戲。上堂,故意仆地,以博父母一笑。后遂用“綵衣娛親”為孝養(yǎng)父母之典。 三國 魏 曹植 《靈芝篇》:“ 伯瑜 年七十,綵衣以娛親。” 杜甫 《宗武生日》“熟精文選理,休覓彩衣輕” 清 仇兆鰲 注:“當精文選以紹家學,何必為綵衣娛親乎?”
《國語辭典》:班衣戲?(班衣戲綵)  拼音:bān yī xì cǎi
比喻老而孝養(yǎng)父母。參見「斑衣戲彩」條。《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二三回:「我們也應該湊個趣,哄得老人家快活快活,古人『班衣戲?』,尚且要做,何況這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