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51詞典 8分類詞匯 43
《漢語大詞典》:自稱(自稱)
稱其職守。漢書·田千秋傳:“然 千秋 為人敦厚有智,居位自稱,踰於前后數(shù)公。” 顏師古 注:“言稱其職也。”
分類:自稱職守
《國(guó)語辭典》:述職(述職)  拼音:shù zhí
向長(zhǎng)官報(bào)告所任職務(wù)。《孟子。梁惠王下》:「述職者,述所職也?!埂段倪x。司馬相如。上林賦》:「使諸侯納貢者,非為財(cái)幣,所以述職也?!?/div>
《國(guó)語辭典》:曠職(曠職)  拼音:kuàng zhí
1.曠廢職守?!洞笏涡瓦z事。元集》:「事有當(dāng)言而不言,臣為曠職?!?br />2.保留空缺的職位?!侗笔?。卷三六。薛辯傳》:「茍非其人,不如曠職?!?br />3.未請(qǐng)假而缺勤。如:「他因?yàn)闀缏氝^多,因而被老闆解雇了!」
《漢語大詞典》:樂職(樂職)
(1).樂于職守。 漢 劉向 《說苑·君道》:“是以主無遺憂,下無邪慝,百官能治,臣下樂職,恩流羣生,潤(rùn)澤草木?!?br />(2).詩篇名。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 浮游先生 陳丘子 曰:‘所謂《中和》《樂職》、《宣布》之詩, 益州 刺史之所作也。刺史見太上圣明,股肱竭力,德澤洪茂,黎庶和睦,天人并應(yīng),屢降瑞福,故作三篇之詩,以歌詠之也。’”后用為稱頌太守之詞。 唐 張九齡 《臨泛東湖》詩:“郡庭日休暇,湖曲邀勝踐。樂職在中和,靈心挹上善?!?宋 王楙 野客叢書·中和樂職詩:“今人頌太守治政,往往有中和樂職之語?!?/div>
《國(guó)語辭典》:冗散  拼音:rǒng sǎn
閒散?!侗阕?。外篇。廣譬》:「或納讒而誅之,或放之乎冗散?!埂稌x書。卷四七。傅玄傳》:「王人賜官,冗散無事者,不督使學(xué),則當(dāng)使耕?!?/div>
《國(guó)語辭典》:法守  拼音:fǎ shǒu
以法度自守其職?!睹献?。離婁上》:「上無道揆也,下無法守也。」
《漢語大詞典》:曠瘝(曠瘝)
(1).書·冏命:“非人其吉,惟貨其吉,若時(shí)瘝厥官。” 蔡沉 集傳:“言不于其人之善,而惟以貨賄為善,則是曠厥官?!焙笠浴皶绡崱敝笗鐝U職守。 宋 葉適 《除淮東總領(lǐng)謝表》:“必吝出納,是為有司之常;茍?zhí)訒绡?,終返腐儒之舊。”明史·孫磐傳:“請(qǐng)定建言者為四等……粉飾文具,循默不言者,則罷黜之。庶言官知警,不至?xí)绡??!?br />(2).指曠職之官吏。 明 徐渭 《旱甚久不應(yīng)禱再追前韻》:“玩愒如不聞,曠瘝秉何義。”
《漢語大詞典》:守司
(1).職責(zé),職守。荀子·君道:“而人主之守司,遠(yuǎn)者天下,近者境內(nèi),不可不略知也?!?梁?jiǎn)⑿?釋:“守司,猶職責(zé)也?!?br />(2).監(jiān)守。韓非子·三守:“至於守司囹圄、禁制刑罰,人臣擅之,此謂刑劫?!?span id="j944419" class="book">《鬼谷子·捭闔》:“﹝圣人﹞籌策萬類之終始,達(dá)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戶。” 陶弘景 注:“司,主守也?!?/div>
《漢語大詞典》:靖恭
亦作“ 靖共 ”。
(1).恭謹(jǐn)?shù)胤钍兀混o肅恭謹(jǐn)。詩·小雅·小明:“靖共爾位,正直是與?!?高亨 注:“靖,猶敬也。共,奉也?!?span id="sb6111z" class="book">《文選·班昭〈東征賦〉》:“修短之運(yùn),愚智同兮。靖恭委命,唯吉兇兮?!?劉良 注:“靖思恭敬?!?清 陳康祺 《燕下鄉(xiāng)脞錄》卷十四:“寅清重秩,自應(yīng)夙夜靖共?!?br />(2).借指職位、職守。 宋 曾鞏 《贈(zèng)第八皇子制》:“皇第八子某,秀拔慧悟,天質(zhì)異甚,不好戲豫,安於靖恭?!?/div>
《國(guó)語辭典》:瘝官  拼音:guān guān
有病不辭官者,荒廢公事?!痘拭魇婪ㄤ洝罚骸溉坏萌藙t治,否則瘝官曠職,病吾民多矣?!?/div>
《國(guó)語辭典》:散秩  拼音:sǎn zhì
無一定職守的官。唐。白居易昨日復(fù)今辰〉詩:「散秩優(yōu)游老,閒居凈潔貧?!?/div>
《漢語大詞典》:分領(lǐng)(分領(lǐng))
分別擔(dān)任職守。 唐 白居易 《李諒除泗州刺史兼團(tuán)練使當(dāng)?shù)辣R留后兼侍御史賜紫金魚袋張愉可岳州刺史同制》:“是二郡守,不易為政。先是分領(lǐng)者,多會(huì)有故,歲時(shí)罷去?!?span id="4941zq4" class="book">《宋史·仁宗紀(jì)三》:“辛巳,復(fù)都部署兼招討等使,命 韓琦 、 范仲淹 龐籍 分領(lǐng)之?!?/div>
《漢語大詞典》:非職(非職)
非其職守,不是職權(quán)范圍內(nèi)的事。 唐 韓愈 《豐陵行》:“墓藏廟祭不可亂,欲言非職知何如?!?宋 蘇軾 《諫買浙燈狀》:“臣又有非職之言大於此者?!?/div>
《漢語大詞典》:舊司(舊司)
原來的職守。 晉 陸云 《喜霽賦》:“復(fù)火正之舊司兮,黜后土於重陰?!?/div>
分類:原來職守
《漢語大詞典》:離位(離位)
(1).離開本位、職守。莊子·漁父:“天子、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治之尊也;四者離位而亂莫大焉?!?成玄英 疏:“若四者守位,乃教治盛美;若上下相冒,則亂莫大焉?!?span id="vdueeoj" class="book">《韓非子·喻老》:“制在己曰重,不離位曰靜。重則能使輕,靜則能使躁……無勢(shì)之謂輕,離位之謂躁。”
(2).傷科病癥名。即脫臼、脫骱。指組成關(guān)節(jié)的骨端脫離其正常位置。一般由外傷引起,多發(fā)生于肩、肘關(guān)節(jié)。《醫(y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抱膝》:“膝蓋骨……若有所傷,非骨體破碎,即離位而突出于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