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離度(離度)
背離法度。管子·禁藏:“驕傲侈泰,離度絶理,其唯無禍,福亦不至矣。”
分類:背離法度
《漢語大詞典》:斥離(斥離)
互相排斥;互相背離。 南朝 宋 謝靈運 《答慧琳問》:“豈二圣( 孔子 、 釋迦牟尼 )異途,將地使之然,斥離之嘆,始是有在,辭長之論,無乃角弓邪?”
《漢語大詞典》:戾悖
乖張背離。 唐 韓愈 《進士策問》之一:“、春秋,經(jīng)也,圣人於是乎盡其心焉耳矣。今其文相戾悖如此,欲人之無疑,不可得已?!?/div>
分類:乖張背離
《漢語大詞典》:頑違(頑違)
愚妄而背離正道。 晉 陸機 《贈弟士龍詩》之三:“闕彼遺軌,則此頑違?!?/div>
《漢語大詞典》:嶛剌
山勢高峻而相背離。
《漢語大詞典》:離疾(離疾)
謂背離憎恨。荀子·王制:“君臣上下之間者,彼將厲厲焉日日相離疾也。”
分類:背離憎恨
《國語辭典》:眾叛親離(眾叛親離)  拼音:zhòng pàn qīn lí
眾人反叛,親信背離。形容不得人心,處境孤立。《左傳。隱公四年》:「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矣。」唐。辛替否 諫造金仙玉真兩觀疏:「奪百姓之食以養(yǎng)殘兇,剝萬人之衣以涂土木。于是人怨神怒,眾叛親離,水旱不調?!挂沧鳌赣H離眾叛」、「眾散親離」。
《漢語大詞典》:違詭(違詭)
違反,背離。 漢 王充 論衡·自紀:“ 充 書違詭於俗……今殆説不與世同,故文剌於俗,不合於眾。”
分類:違反背離
《國語辭典》:向聲背實(向聲背實)  拼音:xiàng shēng bèi shí
注重虛名而不求實學或只重傳聞而不求事實。《文選。曹丕。典論論文》:「常人貴遠賤近,向聲背實?!?/div>
《國語辭典》:逆天悖理  拼音:nì tiān bèi lǐ
違反天道,背離常理。元。無名氏《抱妝盒》第四折:「只是劉太后懷嫉妒心腸,做這等逆天悖理的勾當?!挂沧鳌改嫣爝`理」。
《國語辭典》:離家出走(離家出走)  拼音:lí jiā chū zǒu
離開家庭到他處去,常指對父母與家庭的背離。如:「他負氣離家出走,讓年邁的雙親傷心欲絕。」
《國語辭典》:眾散親離(眾散親離)  拼音:zhòng sàn qīn lí
眾人離散,親人背離。形容不得人心,處境孤危?!稌x書。卷一二三。慕容垂載記》:「淮南之敗,眾散親離,而垂侍衛(wèi)圣躬,誠不可忘。」也作「親離眾叛」、「眾叛親離」。
《國語辭典》:背暗投明  拼音:bèi àn tóu míng
拋棄黑暗,投向光明。比喻認清是非曲直,走向正道。元。尚仲賢《單鞭奪槊。楔子》:「高鳥相良木而棲,賢臣擇明主而佐,背暗投明,古之常理。」明。沈采《千金記》第一三出:「我欲背暗投明,奈無明王?!挂沧鳌笚壈低睹鳌?。
《漢語大詞典》:背本就末
背離根本,追逐末節(jié)。三國志·蜀志·呂凱傳:“何期臣僕 吳 越 ,背本就末乎?”
《漢語大詞典》:倍世
背離世俗。倍,通“ 背 ”。《淮南子·人間》:“ 單豹 倍世離俗,巖居谷飲,不衣絲麻,不食五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