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脫身(脫身)  拼音:tuō shēn
抽身離開?!段拿餍∈贰返谖迤呋兀骸缚纯催^了一個(gè)禮拜,制臺(tái)也能見客了,沖天炮才能夠脫身出外。」
《國語辭典》:脫身計(jì)(脫身計(jì))  拼音:tuō shēn jì
脫離危險(xiǎn)或束縛的策略?!?a target='_blank'>紅樓夢(mèng)》第一二回:「他暫用了個(gè)脫身計(jì),哄你在這邊等著。」
《國語辭典》:解體(解體)  拼音:jiě tǐ
1.把整體拆卸成零碎。如:「這些都是等待解體的廢船?!?br />2.比喻人心離散或組織瓦解?!蹲髠?。成公八年》:「四方諸侯,其誰不解體?」《墨子。尚賢下》:「其所賞者已無故矣;其所罰者亦無罪,是以使百姓皆攸心解體。」
《國語辭典》:委身  拼音:wěi shēn
1.將自身托付予他人或某事。
2.指女子以身相托,嫁給男子。
《漢語大詞典》:退身
(1).引退;隱居。管子·宙合:“故退身不舍端,修業(yè)不息版,以待清明?!?漢 嚴(yán)忌 《哀時(shí)命》:“孰魁摧之可久兮,愿退身而窮處?!?唐 元結(jié) 《處規(guī)》:“吾厭世人飾言以由道,藏智以全璞,退身以顯行,設(shè)機(jī)以樹名?!?清 吳敏樹 《湖北按察使貴陽唐子方先生哀辭》:“原公之始,方被任而決於退身。”
(2).指脫身。 丁玲 《韋護(hù)》第三章:“他想自動(dòng)辭脫一切職務(wù),退身出來,離開這里?!?br />(3).后退。 孫犁 《澹定集·〈善闇?zhǔn)壹o(jì)年〉摘抄》:“另一方面也因?yàn)榧矣幸稽c(diǎn)恒產(chǎn),有退身之路,可以不依附他人,所以能把腰直立起來。”
《國語辭典》:拔身  拼音:bá shēn
1.脫身?!顿Y治通鑒。卷二八五。后晉紀(jì)六。齊王開運(yùn)三年》:「延壽復(fù)書言:『久處異域,思?xì)w中國。乞發(fā)大軍應(yīng)接,拔身南去。』辭旨懇密。」
2.拔擢,晉升?!稌x書。卷五八。列傳。周訪》:「虓厲志貞亮,無愧古烈。未及拔身,奄隕厥命?!?/div>
分類:脫身
《國語辭典》:出豁  拼音:chū huò
1.解決困難的辦法。《京本通俗小說。錯(cuò)斬崔寧》:「日間賭輸了錢,沒處出豁,夜間出來掏摸些東西。」《石點(diǎn)頭。卷三。王本立天涯求父》:「衣飾盡了,沒處出豁,未免變賣田產(chǎn)。」
2.開脫罪名?!端疂G傳》第三○回:「卻把這文案都改得輕了,盡出豁了武松?!埂镀窖齻鳌返诙寤兀骸甘悄阙s婦人下井,你自下去打撈尸首起來,我稟過知州相公,出豁你的罪。」也作「出脫」。
3.脫身?!队魇烂餮浴>矶?。沈小官一鳥害七命》:「冤倒不辯得,和我連累了,如何出豁?」《醒世恒言。卷一三??逼ぱ巫C二郎神》:「我聞得妖人善能隱形遁法,可帶些破法物去,卻是豬血狗血大蒜臭尿,把他一灌,再也出豁不得?!?br />4.出息?!队罉反蟮鋺蛭娜N。張協(xié)狀元。第一八出》:「奴家求庇于李大公大婆,莊家有甚出豁?」
《漢語大詞典》:解形
(1).脫身。《后漢書·王昌傳》:“朕, 孝成皇帝 子 子輿 者也。昔遭 趙氏 之禍,因以 王莽 篡殺,賴知命者將護(hù)朕躬,解形河濱,削跡 趙 魏 。” 李賢 注:“解形猶脫身也?!?br />(2).分解形體。 晉 王嘉 拾遺記·晉時(shí)事:“東方有解形之民,使頭飛於南海,左手飛於東山,右手飛於西澤,自臍以下,兩足孤立。至暮,頭還肩上,兩手遇疾風(fēng)飄於海外,落玄洲之上,化為五足獸,則一指為一足也?!?br />(3).道教語。猶尸解。 唐 陳子昂 《體玄先生潘尊師碑頌》:“遂解形而遺世,乘白云以上賓。” 前蜀 杜光庭 《仙傳拾遺·張子房》:“ 子房 佐 漢 ,封 留侯 ,為大司徒。解形於世,葬於 龍首原 ?!?br />(4).猶解脫。 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三:“欲以此金鑄銅佛送 西山 潭柘寺 供養(yǎng),冀仰託佛佑,早得解形?!眳⒁姟?解脫 ”。
《國語辭典》:解脫(解脫)  拼音:jiě tuō
1.開釋、解除?!妒酚洝>硪欢?崂魝?。寧成傳》:「是時(shí)九卿罪死即死,少被刑,而成極刑,自以不復(fù)收,于是解脫,詐刻傳出關(guān)歸家?!埂稘h書。卷七六。趙廣漢傳》:「釋質(zhì),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時(shí)解脫?!?br />2.佛教用語。指修行者的心已完全息滅貪、瞋、癡等一切煩惱的境界。《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卷六:「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凈,我于彼前,現(xiàn)梵王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挂喾Q「涅槃」。
《國語辭典》:走脫(走脫)  拼音:zǒu tuō
脫身逃走。《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鄭生尋思走脫無路,要尋一件物事暗算他。」《紅樓夢(mèng)》第四回:「他意欲捲了兩家的銀子,再逃往他鄉(xiāng)去。誰知又不曾走脫,兩家拿住,打了個(gè)臭死?!?/div>
分類:脫逃脫身
《漢語大詞典》:褫身
猶脫身。 唐 韓愈 《讀〈東方朔雜事〉》詩:“ 方朔 聞不喜,褫身絡(luò)蛟蛇?!?錢仲聯(lián) 集釋引 方世舉 曰:“褫身,猶脫身也。”
分類:脫身
《國語辭典》:抽身  拼音:chōu shēn
脫身離去,不參與其事?!段饔斡洝返诙嘶兀骸刚挼么蛄艘粋€(gè)倒退,遍體酥麻,兩腿酸軟,即忙的抽身便走?!埂都t樓夢(mèng)》第六一回:「說畢,抽身進(jìn)了臥房,將此事照前言回了鳳姐兒一遍?!?/div>
《漢語大詞典》:自免
(1).求得脫身;自求避災(zāi)免患。 漢 劉向 《九嘆·遠(yuǎn)逝》:“舒情敶詩,冀以自免兮;頽流下隕,身日遠(yuǎn)兮?!?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夫以 孔 墨 之辯,不能自免於讒諛,而二國以危?!?南朝 梁 江淹 《詣建平王上書》:“彼之二子,猶或如是,況在下官,焉能自免?!?宋 蘇轍 《歷代論五·馮道》:“不幸而仕於朝,如 馮道 猶無以自免,議者誠少恕哉?!?br />(2).自請(qǐng)免職。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欲自免歸。中郎將 袁盎 知其賢,惜其去,乃請(qǐng)徙 釋之 補(bǔ)謁者。”后漢書·吳祐傳:“ 冀 ( 梁冀 )遂出 祐 為 河間 相,因自免歸家,不復(fù)仕?!?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度量難鈞,進(jìn)退可限; 長卿 棄官, 稚賓 自免?!?唐 韓愈 《后漢三賢贊》之一:“﹝ 王充 ﹞為州治中,自免歸歟?!?/div>
《國語辭典》:挺身  拼音:tǐng shēn
挺立身軀。表示毫不畏縮,勇往直前。宋。蘇軾 留侯論:「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文明小史》第一二回:「因此膽子益壯,挺身而進(jìn),毫不顧忌?!?/div>
《漢語大詞典》:得脫
(1).謂得以脫身。宋書·謝晦傳:“ 晦 慮不得去,甚憂惶,及發(fā) 新亭 ,顧望 石頭城 ,喜曰:‘今得脫矣!’”
(2).佛教語。謂得以脫去生死之苦。《未曾有因緣經(jīng)》卷下:“償因緣畢,自當(dāng)?shù)妹摗!?span id="qqfejny" class="book">《正法念處經(jīng)·地獄品十》:“若惡業(yè)盡,無氣爛壞於彼地獄,爾乃得脫?!?/div>
《漢語大詞典》:脫免
脫身免禍或免罪。 唐 杜甫 《入衡州》詩:“久客幸脫免,暮年漸激昂。” 元 喬吉 《金錢記》第二折:“你著我怎動(dòng)轉(zhuǎn)?怎脫免?”《石點(diǎn)頭·貪婪漢六院賣風(fēng)流》:“次子 留兒 ,因去尋親戚商議,先不在家,亦得脫免?!?清 曾國藩 《母弟溫甫哀詞》:“殺而榜諸衢,前后死者百輩,無得脫免?!?/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