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817,分122頁顯示  上一頁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自勵
自識
自堪
自固
自私
自遣
尊親
內(nèi)治
老父
人眼
自營
自盡
引咎
塞責
小生
《國語辭典》:自勵(自勵)  拼音:zì lì
自我勸勉、鼓舞。如:「他刻苦自勵,希望有朝一日能成為頂尖的建筑師?!埂度龂尽>砣?。蜀書。龐統(tǒng)法正傳。龐統(tǒng)》:「今拔十失五,猶得其半,而可以崇邁世教,使有志者自勵,不亦可乎?」
《漢語大詞典》:自識(自識)
自己知道、認識。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縉書》之二:“能參以 孔子 、 子思 、 孟子 之所言,七十二子之所問,而反質(zhì)之於六經(jīng),則自識之矣?!?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試案爾時人性,莫不絶異其前,入于自識,趣于我執(zhí),剛愎主己,于庸俗無所顧忌?!?br />自己記得。 戰(zhàn)國 楚 宋玉 《神女賦》:“見一婦人,狀甚奇異,寐而夢之,寤不自識,罔兮不樂,悵然失志?!?/div>
《漢語大詞典》:自堪
自己能勝任,能忍受。晉書·隱逸傳·譙秀:“吾氣力猶足自堪,豈以垂朽之年累諸君也。” 唐 黃滔 《旅懷》詩:“蕭颯聞風葉,驚時不自堪?!?span id="5cz4tpr" class="book">《新五代史·唐臣傳·劉延朗》:“每帝遣使者勞軍,即陽為羸疾不自堪,因數(shù)求解總管以探帝心?!?宋 文天祥 《議糾合兩淮復(fù)興》詩序:“已而諸將校諸幕皆來,俱憤北不自堪?!?/div>
《漢語大詞典》:自固
鞏固自身的地位,確保自己的安全。 漢 揚雄 《州箴·執(zhí)金吾箴》:“國以自固,獸以自保?!?span id="lgxr6bz" class="book">《漢書·佞幸傳·董賢》:“ 賢 亦性柔和便辟,善為媚以自固?!?span id="dcq1rfe" class="book">《后漢書·崔駰傳》:“內(nèi)以忠誠自固,外以法度自守?!?span id="johl1lj" class="book">《南史·梁紀上·武帝上》:“迫之,因復(fù)散走,退保 朱雀 ,憑 淮 自固?!?宋 羅大經(jīng) 鶴林玉露卷九:“將帥之臣,玩寇以自安,養(yǎng)寇以自固,譽寇以自重也?!?/div>
《國語辭典》:自私  拼音:zì sī
只圖個人的利益,而不顧及他人?!稌x書。卷五五。列傳。潘岳》:「憂患之接,必生于自私,而興于有欲?!?/div>
《國語辭典》:自遣  拼音:zì qiǎn
自我排遣、寬慰。元。李祁〈贈王汝賢〉詩:「高歌聊自遣,世事欲茫然?!?/div>
《漢語大詞典》:尊親(尊親)
(1).尊崇父母或祖先。孟子·萬章上:“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之乎以天下養(yǎng);為天子父,尊之至也?!?span id="h0vtxlq" class="book">《舊唐書·禮儀志五》:“大孝莫重于尊親……數(shù)盡四廟,非貴多之道;祀逮七世,得加隆之心。”
(2).尊仰而親附。禮記·中庸:“唯天下之至圣,為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也……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 鄭玄 注:“尊親,尊而親之。” 孔穎達 疏:“此節(jié)更申明夫子藴蓄圣德,俟時而出,日月所照之處,無不尊仰?!?br />(3).對人敬稱自己的父母。亦以敬稱他人父母。后漢書·梁統(tǒng)傳:“初以位次,咸共推 統(tǒng) , 統(tǒng) 固辭曰:‘昔 陳嬰 不受王者,以有老母也。今 統(tǒng) 內(nèi)有尊親,又德薄能寡,誠不足以當之?!?span id="pz8fe2f" class="book">《后漢書·獨行傳·范式》:“ 式 謂 元伯 曰:‘后二年當還,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div>
《國語辭典》:內(nèi)治(內(nèi)治)  拼音:nèi zhì
1.國內(nèi)的政治。漢。劉向《說苑。卷一五。指武》:「內(nèi)治未得,不可以正外?!?br />2.治理國政?!痘茨献?。詮言訓(xùn)》:「外交而為援,事大而為安,不若內(nèi)治而待時?!?br />3.對婦女的教育。《禮記。昏義》:「以聽天下之內(nèi)治,以明章婦順?!?br />4.家務(wù)。宋。王安石仙游縣太君羅氏墓志銘〉:「經(jīng)紀內(nèi)治,能勤不懈?!?br />5.修身,約束自己。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仁義法》:「是故內(nèi)治反理以正身,據(jù)禮以勸福,外治推恩以廣施,寬制以容眾?!?/div>
《國語辭典》:老父  拼音:lǎo fù
1.對老人的尊稱?!妒酚?。卷八。高祖本紀》:「呂后與兩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過請飲,呂后因餔之。」
2.對人稱自己的父親。如:「這樣做,怎么對得起家鄉(xiāng)的老父?」
《漢語大詞典》:人眼
(1).指能看到自己的人。 明 馮夢龍 《掛枝兒·私窺》:“欲要摟抱你,只為人眼多?!?span id="5ohl065" class="book">《二刻拍案驚奇》卷九三:“到彼市買,必竟與他家管事家人交易往來,等走得路數(shù)多,人眼熟了,他每沒些疑心。”
(2).謂別人眼前。《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九七回:“穿上時又不曾掖進去,就露了人眼,真是笑話?!?/div>
《國語辭典》:自營(自營)  拼音:zì yíng
自己經(jīng)營而非委外經(jīng)營。如:「學(xué)校打算將委外經(jīng)營的福利社收回自營?!?/div>
《國語辭典》:自盡(自盡)  拼音:zì jìn
1.自殺?!冻蹩膛陌阁@奇》卷二四:「將頭撞在石壁上去,要求自盡。」《紅樓夢》第三三回:「便知金釧兒含羞賭氣自盡,心中早又五內(nèi)催傷?!?br />2.竭盡己力。比喻非常用心、盡力?!犊鬃蛹艺Z。卷二。好生》:「夫孝者,孝子所以自盡于其親?!?/div>
《國語辭典》:引咎  拼音:yǐn jiù
自己承認有過錯。《北史。卷一○。周高祖武帝本紀》:「公卿各引咎自責,其夜澍雨。」《文明小史》第五回:「柳知府無可說得,只有深自引咎?!?/div>
分類:過失自己
《國語辭典》:塞責(塞責)  拼音:sè zé
1.抵償過失、抵罪?!俄n詩外傳》卷一○:「前猶與母處,是以戰(zhàn)而北也,辱吾身!今母歿矣,請塞責?!?jié)h。楊惲 報孫會宗書:「自以夷滅不足以塞責,豈意得全首領(lǐng),復(fù)奉先人之丘墓乎?」
2.盡其責任?!妒酚?。卷一二二??崂袅袀?。張湯》:「湯無尺寸功,起刀筆吏,陛下幸致為三公,無以塞責?!埂稘h書。卷五八。公孫弘卜式兒寬傳。公孫弘》:「恐先狗馬填溝壑,終無以報德塞責。」
3.敷衍了事?!睹魇贰>矶鹆?。列傳。張逵》:「會疏則刪削忌諱以避禍,獨疏則毛舉纖微以塞責?!埂度辶滞馐贰返诙呕兀骸付派髑湫Φ溃骸哼@是一時應(yīng)酬之作,何足掛齒?況且那日小弟小恙進場,以藥物自隨,草草塞責而已?!弧?/div>
《國語辭典》:小生  拼音:xiǎo shēng
1.新學(xué)后進或年輕人。唐。柳宗元〈至小邱西小石潭記〉:「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
2.文士自稱的謙詞。唐。韓愈、孟郊〈雨中寄孟刑部幾道聯(lián)句〉詩:「小生何足道,積慎如觸蠆?!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三三:「大恩人在上,小生有句心腹話兒,敢說得么?」
3.一種傳統(tǒng)戲劇的角色,以扮演年輕的男子為主,通常不戴胡須,唱腔用尖聲假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