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817,分122頁顯示  上一頁  18  19  20  21  22  24  25  26  2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自卜
自厲
自助
愚言
見德
切己
賢弟
自蔽
卮言
自待
上身
高攀
不自勝
小店
讓與
《漢語大詞典》:自卜
自己估量自己。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自卜已審,若道盡途窮則已耳?!?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晉書·葛洪傳》:“自卜者審,不能者止,又豈敢力蒼蠅而慕?jīng)_天之舉,策跛鱉而追飛兔之軌?!?唐 柳宗元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僕自卜固無取,假令有取,亦不敢為人師。”
分類:自己估量
《漢語大詞典》:自厲(自厲)
慰勉警戒自己。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彊不侵弱,風(fēng)化肅然也?!?晉 潘岳 《藉田賦》:“靡誰督而常勤兮,莫之課而自厲。” 明 何景明 《寡婦賦》:“且訓(xùn)其長,雅志自厲。” 清 侯方域 《任源邃傳》:“初, 元祥 為儒生,以文行自厲,而 源邃 負(fù)氣狂放,不相類?!?/div>
《國語辭典》:自助  拼音:zì zhù
自己幫助自己。如:「自助而后人助」?!逗鬂h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jì)》:「欲使諸儒共正經(jīng)義,頗令學(xué)者得以自助。」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恐足下羞庖人之獨割,引尸祝以自助?!?/div>
分類:幫助自己
《漢語大詞典》:愚言
謙指自己的言論。 宋 曾鞏 《上歐陽學(xué)士第一書》:“伏惟不以己長退人,察愚言而矜憐之?!?/div>
分類:自己言論
《漢語大詞典》:見德(見德)
顯現(xiàn)恩德。書·立政:“其在四方,用丕式見德。” 孔穎達 疏:“見其圣德於民?!?清 李漁 《閑情偶寄·頤養(yǎng)·行樂》:“處比戶可封之世,難於售恩;當(dāng)民窮財盡之秋,易於見德?!?/div>
《國語辭典》:切己  拼音:qiè jǐ
1.與自己密切相關(guān)?!缎咽篮阊?。卷二七。李玉英獄中訟冤》:「那親戚都不是切己之事,那個去查他底細。」也作「切身」。
2.貼心、知心。《喻世明言。卷一八。楊八老越國奇逢》:「你千鄉(xiāng)萬里,出外為客,若沒有切己的親戚,那個知疼著熱?」
《國語辭典》:賢弟(賢弟)  拼音:xián dì
稱謂。對弟或年幼者的敬稱?!度龂萘x》第三四回:「昔日悔不聽賢弟之言,失此好機會。」《通俗常言疏證。家族。賢弟》引《通俗編》:「今人稱人弟曰令弟,稱其弟曰賢弟?!?/div>
《漢語大詞典》:自蔽
自行掩蔽。謂為自己的成見所囿,無視客觀實際。漢書·藝文志:“安其所習(xí),毀所不見,終以自蔽?!?span id="glh3e3w" class="book">《魏書·高祖紀(jì)上》:“使朝有不諱之音,野無自蔽之響?!?清 戴震 《答鄭丈用牧?xí)?/span>:“其得於學(xué),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不為一時之名,亦不期后世之名。”
《國語辭典》:卮言  拼音:zhī yán
無頭無尾、支離破碎的言辭?!肚f子。天下》:「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后亦作為對自己作品的謙詞。
《漢語大詞典》:自待
看待自己。新五代史·吳越世家·錢俶:“ 佐 既年少, 進思 以舊將自待,甚見尊禮?!?宋 曾鞏 《〈張文叔文集〉序》:“又知 文叔 自進為甚強,自待為甚重,皆可喜也?!?明 李東陽 《陸公墓志銘》:“公亦重自待,必欲大有施於時。” 茅盾 《子夜》十:“我以 老趙 的走狗自待,而 老趙 未必以走狗待我?!?/div>
分類:看待自己
《國語辭典》:上身  拼音:shàng shēn
1.身體的上半部?!段拿餍∈贰返谝涣兀骸秆麓沽藘筛卑拙I子的扎腰,上身穿一件三寸不到小袖管的長袖馬褂。」
2.招引到自己身上。如:「這不關(guān)你的事,別惹禍上身?!埂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六九回:「我便攬了這件事上身,直到此刻才得辦妥了?!?br />3.衣服初穿在身上。如:「新裝上身,頓覺精神百倍!」
《國語辭典》:高攀  拼音:gāo pān
比喻跟身分地位比自己高的人結(jié)交或聯(lián)姻。如:「我只不過是個市井小民,哪敢高攀政商名流。」「咱們兩家結(jié)親家門當(dāng)戶對,不算高攀?!?/div>
《漢語大詞典》:不自勝(不自勝)
謂自己不能承受。宋書·王僧綽傳:“ 太祖 引見,下拜便流涕哽咽,上亦悲不自勝?!?宋 文天祥 《無錫》詩序:“是行駈之入北,感今懷昔,悲不自勝?!?/div>
分類:自己承受
《國語辭典》:小店  拼音:xiǎo diàn
小商店,多用于謙稱自己的店。《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從前八股盛行的時候,就以文料觸機而論,小店里一年總要賣到五萬本。」
《國語辭典》:讓與(讓與)  拼音:ràng yǔ
1.讓給他人。《孔子家語。卷四。六本》:「蒼梧嬈娶妻而美,讓與其兄,讓則讓矣,然非禮之讓矣。」
2.法律上指物或權(quán)利之所有者,將物或權(quán)利移轉(zhuǎn)他人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