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831,分123頁顯示  上一頁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克己
草廬
自苦
茅舍
離家
貧家
自致
起予
自行
自處
好奇
我方
一得
本府
自奮
《國語辭典》:克己  拼音:kè jǐ
1.克制私欲,嚴(yán)格要求自己?!墩撜Z。顏淵》:「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宋。蘇軾 代張方平諫用兵書:「太宗仁圣寬厚,克己裕人,幾至刑措。」
2.節(jié)儉、儉省。如:「他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克己了大半輩子,都拿去捐資興學(xué)?!?br />3.舊時(shí)稱物價(jià)便宜、低廉為「克己」?!豆賵?chǎng)現(xiàn)形記》第八回:「陶子堯道:『這個(gè)自然,價(jià)錢克己點(diǎn)?!弧埂段拿餍∈贰返谝话嘶兀骸脯F(xiàn)在學(xué)堂開的多了,所以敝學(xué)堂格外克己,以廣招徠?!?/div>
《國語辭典》:克己復(fù)禮(克己復(fù)禮)  拼音:kè jǐ fù lǐ
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舉止合乎禮節(jié)?!墩撜Z。顏淵》:「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晉書。卷四六。李重傳》:「然古之厲行高尚之士,或棲身巖穴,或隱跡丘園,或克己復(fù)禮,或耄期稱道,出處默語,唯義所在?!?/div>
《國語辭典》:草廬(草廬)  拼音:cǎo lú
草舍、草房?!逗鬂h書。卷五三。周燮傳》:「有先人草廬結(jié)于岡畔,下有陂田,常肆勤以自給。」《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顧臣于草廬之中?!挂卜Q為「草堂」。
《國語辭典》:自苦  拼音:zì kǔ
自尋苦惱?!妒酚?。卷五五。留侯世家》:「人生一世閒,如白駒過隙,何至自苦如是乎?」《紅樓夢(mèng)》第七六回:「你是個(gè)明白人,何必作此形象自苦?!?/div>
《國語辭典》:茅舍  拼音:máo shè
茅草蓋的屋舍。也用為自己屋舍的謙辭。唐。白居易 別草堂三絕句之三:「三間茅舍向山開,一帶山泉繞舍回?!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四:「大姓問道:『老道,今日為何光降茅舍?』」
《國語辭典》:離家(離家)  拼音:lí jiā
離開自己的家園。唐。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詩二首之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div>
《漢語大詞典》:貧家(貧家)
(1).窮人家。墨子·貴義:“ 衛(wèi) ,小國也。處於 齊 晉 之間,猶貧家之處於富家之間也?!?唐 白居易 《晚桃花》詩:“寒地生材遺校易,貧家養(yǎng)女嫁常遲。”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三○一:“艱危門戶要人持,孝出貧家諺有之?!?br />(2).謙稱自己的家。 唐 劉長(zhǎng)卿 《酬李穆見寄》詩:“欲掃柴門迎遠(yuǎn)客,青苔黃葉滿貧家?!?宋 劉克莊 《四和太守林太博贈(zèng)瑞香花》:“吟諷攀翻到月斜,眾驚奇寶到貧家。”《水滸傳》第七二回:“﹝虔婆﹞便道:‘今日上元佳節(jié),我子母?jìng)儏s待家筵數(shù)杯,若是員外不棄,肯到貧家少敍片時(shí)?!?br />(3).使家貧窮。后漢書·陳蕃傳:“鄙諺言‘盜不過五女門’,以女貧家也。”
《漢語大詞典》:自致
(1).竭盡自己的心力。《論語·子張》:“ 曾子 曰:‘吾聞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親喪乎?!?br />(2).憑主觀努力而得。南史·趙知禮蔡徵等傳論:“ 希祥 勞臣之子,才名自致,跡涉便佞,貞介所羞?!?唐 杜甫 《送顧八分》詩:“烈士惡茍得,俊杰思自致。” 宋 曾鞏 《墨池記》:“ 羲之 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清 譚嗣同 《治事篇·學(xué)會(huì)》:“人人可以自致,處處可以見功,夫何憚而久不為也。”
(3).謂將精力用在某一方面。 清 譚嗣同 《與唐紱丞書》:“雖然,三十曰壯,坐此縈繚遲回,卒不克自致于當(dāng)世有用之學(xué)?!?br />(4).自己表達(dá)。禮記·郊特牲:“祭祀之相,主人自致其敬,盡其嘉,而無與讓也?!?br />(5).猶自給;親自料理、備辦。陳書·文學(xué)傳·褚玠:“ 玠 在任歲餘,守祿俸而已,去官之日,不堪自致,因留縣境,種蔬菜以自給?!?宋 曾鞏 《洪渥傳》:“其孥蓋弱,力不能自致,其兄益已老矣,無可奈何,則念輒悲之?!?清 曾國藩 《陳岱云妻易安人墓志銘》:“ 陳君 之病,凡三閲月矣,安人單憂極瘁,衣不解帶者四十餘日,凡可以自致者,無弗致也。”
(6).謂自喪其身。新五代史·晉臣傳·桑維翰:“﹝ 張彥澤 ﹞告 德光 曰:‘ 維翰 自縊?!?德光 曰:‘我本無心殺 維翰 , 維翰 何必自致。’”
(7).自至其處。 漢 司馬相如 《喻巴蜀檄》:“道里遼遠(yuǎn),山川阻深,不能自致?!?/div>
《漢語大詞典》:起予
(1).論語·八佾:“子曰:‘起予者, 商 也,始可與言已矣。’”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 孔子 言 子夏 能發(fā)明我意,可與共言《詩》?!焙笠蛴脼閱l(fā)自己之意。 唐 韓愈 《量移袁州張韶州端公以詩相賀因酬之》詩:“將經(jīng)貴郡煩留客,先惠高文謝起予?!?宋 蘇軾 《答任師中家漢公》詩:“我時(shí)年尚幼,作賦慕 相如 。侍立看君談,精悍實(shí)起予。” 清 顧炎武 《與友人論學(xué)書》:“且以區(qū)區(qū)之見,私諸同志而求起予?!?br />(2).指啟發(fā)他人。《文選·應(yīng)璩〈與廣川長(zhǎng)岑文瑜書〉》:“ 周 征 殷 而年豐, 衛(wèi) 伐 邢 而致雨,善否之應(yīng),甚於影響,未可以為不然也。想雅思所未及,謹(jǐn)書起予?!?呂向 注:“恐其不致至誠,不知善否之應(yīng),故以書起發(fā)其章?!?/div>
《國語辭典》:自行  拼音:zì xíng
自己裁度、從事?!段宕菲皆挕x史。卷上》:「就數(shù)內(nèi)擇有氣力的大戶充頭目,自行管領(lǐng)?!埂度龂萘x》第二回:「朝廷大事,任大臣元老自行商議?!?/div>
《國語辭典》:自處(自處)  拼音:zì chǔ
自己對(duì)環(huán)境事態(tài)的應(yīng)對(duì)與處理。如:「事態(tài)如此演變,我們將何以自處?」唐。韓愈 與李翱書:「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當(dāng)痛之時(shí),不知何能自處也?!?/div>
《國語辭典》:好奇  拼音:hào qí
1.追求新奇而喜標(biāo)新立異。漢。王充《論衡。案書》:「好奇無已,故奇名無窮?!?br />2.對(duì)于自己所不了解的,覺得新奇而感興趣。唐。杜甫渼陂行〉:「岑參兄弟皆好奇,攜我遠(yuǎn)來游渼陂。」
《國語辭典》:我方  拼音:wǒ fāng
自己這一邊。如:「我方代表隊(duì)即將啟程參加亞洲棒球賽?!?/div>
分類:我方自己
《國語辭典》:一得  拼音:yī dé
形容所獲甚少,謙稱自己的一點(diǎn)心得。參見「千慮一得」條。《漢書。卷三四。韓信傳》:「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亦有一得?!?/div>
《國語辭典》:本府  拼音:běn fǔ
1.古時(shí)知府、官府的自稱。常見于小說、戲曲。
2.自己所處的府城。《紅樓夢(mèng)》第一回:「本府太爺?shù)牟钊藖韨魅藛栐??!?/div>
《漢語大詞典》:自奮(自奮)
(1).自我奮發(fā)而欲有所為;自勉。漢書·?;輦?/a>》:“少時(shí)家貧,自奮應(yīng)募,隨 栘中 監(jiān) 蘇武 使 匈奴 ,并見拘留十餘年?!?宋 范仲淹 《讓觀察使第二表》:“若朝廷不待有功,例皆進(jìn)秩,則諸將驕墮,誰復(fù)自奮?!?明 沈德符 野獲編·科場(chǎng)三·宗室應(yīng)試之始:“自此朱邸諸侯,始以清流自奮矣?!?清 陳康祺 郎潛紀(jì)聞卷三:“士生圣朝,牢落不偶者宜自奮已。”
(2).自以為是,妄自尊大。列子·說符:“故自奮則人莫之告。人莫之告,則孤而無輔矣?!?span id="aciw0y0" class="book">《史記·秦始皇本紀(jì)》:“ 秦王 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
(3).各自奮勇。 宋 葉適 《上西府書》:“夫以 江 淮 之弱而兼西北之強(qiáng),鼓思退之卒,而戰(zhàn)自奮之兵,輕腹心之忠而樂簡(jiǎn)策之諛,求駑駘於千里,抱鼠璞以待價(jià)。此智士所以寒心。”
(4).自己拼命用力。后漢書·董卓傳:“ 孚 語畢辭去, 卓 起送至閤,以手撫其背, 孚 因出刀刺之,不中。 卓 自奮得免,急呼左右執(zhí)殺之?!?span id="gw0i0cg" class="book">《資治通鑒·周赧王三十一年》:“遂經(jīng)其頸於樹枝,自奮絶脰而死。” 胡三省 注:“自奮,自奮起而還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