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24
典故
1
詞典
5
分類詞匯
18
共18,分2頁顯示
1
2
2
下一頁
分類詞匯
秦醫(yī)
盧醫(yī)
醫(yī)緩
高醫(yī)
長桑
和緩
和扁
三折肱
醫(yī)和
俞跗
桑公
三醫(yī)
秦緩
俞附
俞拊
《漢語大詞典》:
秦醫(yī)(秦醫(yī))
(1).指 扁鵲 。古之良醫(yī)。
《
尸子·治天下
》
:“弱子有疾,慈母之見 秦 醫(yī)也,不爭禮貌。”
《
韓非子·說林下
》
:“ 秦 醫(yī)雖善除,不能自彈也?!?br />(2).泛指良醫(yī)。 唐
顏真卿
《河南府參軍郭君神道碑銘》
:“南中污下,遂得氣疾,先大夫憐其寖劇,命訪 秦 醫(yī)?!?/div>
分類:
扁鵲
良醫(yī)
《國語辭典》:
盧醫(yī)(盧醫(yī))
拼音:
lú yī
春秋戰(zhàn)國時名醫(yī)扁鵲。參見「扁鵲」條。后泛稱良醫(yī)。如:「妙手盧醫(yī)」。
分類:
良醫(yī)
時名
名醫(yī)
扁鵲
《漢語大詞典》:
醫(yī)緩(醫(yī)緩)
(1). 春秋 時 秦國 良醫(yī)。
《
左傳·成公十年
》
:“公( 晉侯 )疾病,求醫(yī)於 秦 。 秦伯 使 醫(yī)緩 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y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醫(y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dá)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唬骸坚t(yī)也?!駷橹Y而歸之?!?br />(2).泛指良醫(yī)。 唐
溫庭筠
《上杜舍人啟》
:“陋容須托於媒揚(yáng),沉痼宜蠲於 醫(yī)緩 ?!?元
劉詵
《霰雪和彭經(jīng)歷琦初》
之一:“坐憫民瘼深,誰與覓 醫(yī)緩 。”
分類:
良醫(yī)
秦國
《漢語大詞典》:
高醫(yī)(高醫(yī))
良醫(yī)。
《
新唐書·方技傳·甄權(quán)
》
:“以母病,與弟 立言 究習(xí)方書,遂為高醫(yī)。”
分類:
良醫(yī)
《漢語大詞典》:
長桑(長桑)
(1). 長桑君 的省稱。后借指良醫(yī)。 唐
李白
《送方士趙叟之東平》
詩:“ 長桑 曉洞視,五藏?zé)o全牛?!?清
顧炎武
《贈鄔處士繼思》
詩:“牀頭
《本草》
書,門外 長桑 侶?!眳⒁姟?長桑君 ”。
(2).復(fù)姓。 戰(zhàn)國 有 長桑君 。見
《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
。
分類:
復(fù)姓
長桑君
良醫(yī)
《漢語大詞典》:
長桑君(長桑君)
戰(zhàn)國 時的神醫(yī)。傳說 扁鵲 與之交往甚密,事之唯謹(jǐn),乃以禁方傳 扁鵲 ,又出藥使 扁鵲 飲服,忽然不見。于是 扁鵲 視病盡見五臟癥結(jié),遂以精通醫(yī)術(shù)聞名當(dāng)世。見
《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
。 金 元好問
《醉中送陳季淵》
詩:“誰作 東山 謝安 起,恨我不比 長桑君 。”
分類:
長桑君
神醫(yī)
扁鵲
交往
《國語辭典》:
和緩(和緩)
拼音:
hé huǎn
溫和舒緩?!度龂萘x》第四三回:「若不待氣脈和緩,便投以猛藥厚味,欲求安保,誠為難矣?!?/div>
分類:
和緩
平和
情勢
和舒
舒緩
緊張
秦國
松緩
良醫(yī)
《漢語大詞典》:
和扁
古代良醫(yī) 和 與 扁鵲 的合稱。
《
漢書·藝文志
》
:“太古有 岐伯 、 俞拊 ,中世有 扁鵲 、 秦和 。” 顏師古 注:“ 和 秦 醫(yī)名也。” 唐
劉禹錫
《謝賜廣利方表》
:“長驅(qū) 和 扁 ,高視 農(nóng) 軒 ?!?宋
范成大
《問天醫(yī)賦》
:“訪 和 扁 以制度,招 桐 雷 使炮炙?!?清
金農(nóng)
《橫山田廬獨(dú)吟》
:“松下百骸輕,清風(fēng)勝 和 扁 ?!?/div>
分類:
良醫(yī)
扁鵲
《國語辭典》:
三折肱
拼音:
sān zhé gōng
比喻閱歷深,取得豐富的經(jīng)驗,自然造詣精深。參見「三折肱為良醫(yī)」條。宋。
張侃
〈
歲時書事
〉詩:「年來三折肱,逢人漫稱好?!?/div>
分類:
挫折
良醫(yī)
《漢語大詞典》:
醫(yī)和(醫(yī)和)
春秋 時 秦國 良醫(yī)。醫(yī)為職業(yè)稱謂, 和 是名字。據(jù)
《
左傳·昭公元年
》
載,他曾倡論陰、陽、風(fēng)、雨、晦、明為“六氣”,謂“六氣”太過,可引起不同疾病。曾為 晉平公 治病,以為其疾不可治。 趙孟 以為良醫(yī)。見
《
左傳·昭公元年
》
。后借指良醫(yī)。
《
舊唐書·懿宗紀(jì)
》
:“自秋已來,忽爾嬰疹,坐朝既闕,踰旬未瘳。六疾斯侵,萬機(jī)多曠, 醫(yī)和 無驗,以至彌留。” 宋
黃庭堅
《古詩上蘇子瞻》
之二:“ 醫(yī)和 不并世,深根且固蔕?!?/div>
分類:
秦國
良醫(yī)
職業(yè)
名字
《國語辭典》:
俞跗
拼音:
yú fū
古代良醫(yī),相傳為黃帝之臣。醫(yī)病不用湯藥,只給病人割皮解肌,洗滌內(nèi)臟。也作「俞柎」、「踰跗」。
分類:
俞跗
黃帝
良醫(yī)
《漢語大詞典》:
桑公
即 長桑君 。相傳為古良醫(yī) 扁鵲 之師。 唐
盧綸
《行藥前軒呈董山人》
詩:“ 桑公 富靈術(shù),一為保餘生?!?/div>
分類:
長桑君
良醫(yī)
扁鵲
《漢語大詞典》:
三醫(yī)(三醫(yī))
指古名醫(yī) 矯氏 、 俞氏 、 盧氏 。
《
列子·力命
》
:“ 季梁 得疾,七日大漸……終謁三醫(yī):一曰 矯氏 ,二曰 俞氏 ,三曰 盧氏 ,診其所疾。”后泛指良醫(yī)。 唐
黃滔
《祭南海南平王》
:“胡二豎之亟攻,竟三醫(yī)之莫救?!?宋
陸游
《羸疾》
詩:“但當(dāng)名百藥,那更謁三醫(yī)?!?/div>
分類:
名醫(yī)
良醫(yī)
《漢語大詞典》:
秦緩(秦緩)
春秋 時 秦國 良醫(yī)。
《
左傳·成公十年
》
:“公疾病,求醫(yī)於 秦 。 秦伯 使醫(yī) 緩 為之?!?清
蒲松齡
《
聊齋志異·黃九郎
》
:“曩不實言,今魂氣已游墟莽, 秦緩 何能為力?”
分類:
秦國
良醫(yī)
《漢語大詞典》:
俞附
即 俞跗 。相傳為 黃帝 時的良醫(yī)。 晉
葛洪
《
抱樸子·彈禰
》
:“猶必死之病, 俞附 、 越人 所無如何;朽木鈆鋌, 班輸 、 歐冶 所不能匠也?!?晉
孫楚
《為石仲容與孫皓書》
:“夫治膏肓者,必進(jìn)苦口之藥;決狐疑者,必告逆耳之言。如其迷謬,未知所投,恐 俞附 見其已困, 扁鵲 知其無功也?!痹敗?俞跗 ”。
分類:
俞跗
黃帝
良醫(yī)
《國語辭典》:
俞跗
拼音:
yú fū
古代良醫(yī),相傳為黃帝之臣。醫(yī)病不用湯藥,只給病人割皮解肌,洗滌內(nèi)臟。也作「俞柎」、「踰跗」。
分類:
俞跗
黃帝
良醫(yī)
《漢語大詞典》:
俞拊
即 俞跗 。相傳為 黃帝 時的良醫(yī)。
《
漢書·藝文志
》
:“
《泰始黃帝扁鵲俞拊方》
二十三卷?!?顏師古 注引 應(yīng)劭 曰:“ 黃帝 時醫(yī)也?!?span id="acc1llb" class="book">《
漢書·藝文志
》:“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太古有 岐伯 、 俞拊 ,中世有 扁鵲 、 秦和 ,蓋論病以及國,原診以知政。 漢 興有 倉公 。今其技術(shù)晻昧,故論其書,以序方技為四種?!痹敗?俞跗 ”。
分類:
俞跗
黃帝
良醫(yī)
《國語辭典》:
俞跗
拼音:
yú fū
古代良醫(yī),相傳為黃帝之臣。醫(yī)病不用湯藥,只給病人割皮解肌,洗滌內(nèi)臟。也作「俞柎」、「踰跗」。
分類:
俞跗
黃帝
良醫(yī)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