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63,分18頁顯示  上一頁  1  2  4  5  6  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上藥
丹藥
毒藥
七情
引經
藥房
發(fā)藥
獺髓
方藥
治療
藥力
調劑
外治
和藥
施藥
《國語辭典》:上藥(上藥)  拼音:shàng yào
涂抹藥品。如:「弟弟怕痛,一直不肯讓媽媽為他上藥?!?/div>
《國語辭典》:丹藥(丹藥)  拼音:dān yào
道家修煉丹術所燒煉的藥。《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八:「能以藥草鍊成丹藥,鉛鐵為金,死汞為銀?!?/div>
《國語辭典》:毒藥(毒藥)  拼音:dú yào
含有毒性,能危害生物生理機能的藥?!度龂萘x》第九○回:「箭頭上皆用毒藥,但有中箭者,皮肉皆爛?!埂段拿餍∈贰返诙呋兀骸赋撬死镱^有毒藥,便吃不得。」
《國語辭典》:七情  拼音:qī qíng
1.喜、怒、哀、懼、愛、惡、欲七種感情。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明詩》:「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顾?。蘇軾〈睡鄉(xiāng)記〉:「昏然不生七情,茫然不交萬事?!?br />2.中醫(yī)上指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種精神狀態(tài),為內傷病因。
《漢語大詞典》:引經(引經)
(1).援引經文、經義。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先儒以為制作三年,文成致麟,既已妖妄,又引經以至 仲尼 卒,亦又近誣?!?唐 韓愈 《復仇狀》:“丁寧其義於經,而深沒其文於律者,其意將使法吏一斷於法,而經術之士得引經而議也?!?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古人引書每有增減:“后人不知古人引經自有此例?!?br />(2).相傳龜鶴能運氣于任脈,故長壽。見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禽一·鶴。 清 許承欽 《古古貽贈三首次答》之一:“鶴愛引經能久眎,龍稱無首是真才?!?br />(3).中醫(yī)稱某些藥物能引導其它藥物的藥力到達病變部位或到達某一經脈的作用。如:引經藥;引經報使。
《國語辭典》:藥房(藥房)  拼音:yào fáng
1.出售藥品的店鋪?!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五五回:「(關良)等在那醫(yī)學堂畢業(yè)出來,不知那里混了兩年,跑到這里來,要開個藥房?!埂段拿餍∈贰返谝痪呕兀骸冈瓉磉@藥房里只是上海販來的各種瓶子里的熟藥,卻沒有生藥?!?br />2.制作藥物或貯藏藥材的房舍。唐。張籍 尋徐道士詩:「尋師遠到暉天觀,竹院森森閉藥房?!埂短綇V記。卷三○。凡八兄》引《仙傳拾遺》:「一日,令德祖取鼎釜鎗鏊輩陳于藥房中。凡自擊碎之,壘鐵加炭,烈火以煅焉?!?br />3.布滿蘭芷香草的房間?!杆帯刮墨I異文作「藥」,白芷。《楚辭。屈原。九歌。湘夫人》:「桂棟兮蘭橑,辛夷楣兮藥房?!姑?。魏學洢〈攄懷賦〉:「登逴逴之藥房兮,望蠡蠡之芷閭?!?/div>
《漢語大詞典》:發(fā)藥(發(fā)藥)
(1).藥氣散發(fā)。喻事情已經開始。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四:“有 晉 必無 楚 ,兩雄難竝驅,向來既發(fā)藥,其可止半途。”
(2).開列藥方;使用藥物。 清 戴名世 《宋嵩南制義序》:“良醫(yī)之發(fā)藥也必因病,而國工之角勝也必爭先?!?孫中山 《〈民報〉發(fā)刊詞》:“近時雜志之作者亦伙矣。姱詞以為美,囂聽而無所終,擿埴索途,不獲則反覆其詞而自惑,求其斟時以立言。如古人所謂對癥發(fā)藥者,已不可見?!?br />(3).放置藥石。謂善言勸人以當藥石。莊子·列御寇:“ 伯昏瞀人 北面而立,敦杖蹙之乎頤,立有間,不言而出。賓者以告 列子 , 列子 提屨,跣而走,暨乎門,曰:‘先生既來,曾不發(fā)藥乎?’” 成玄英 疏:“高人既來,庶蒙鍼艾,不嘗開發(fā)藥石,遺棄而還?!?宋 黃庭堅 《贈別幾復》詩:“佳友在門忘燕寢,故人發(fā)藥見平生?!?宋 陳善 捫虱新話·孔子老子皆是菩薩:“聞 龍?zhí)?在 天皇 座下,日久未蒙發(fā)藥,一日啟曰:‘弟子服膺師問,非不盡心,卒未聞一言之賜,愿丐慈悲?!?金 王若虛 《答張仲杰書》:“吾子年壯氣鋭,乃能屏去豪華之習,而專力於此,好之樂之,自謂有得,他時所至,殆未可量。老夫將受教之不暇,而反能為之發(fā)藥哉?”
《漢語大詞典》:獺髓(獺髓)
獺的骨髓。相傳與玉屑、琥珀和合,可作滅疤痕的貴重藥物。 晉 王嘉 拾遺記·吳:“﹝ 孫和 ﹞舞水精如意,誤傷夫人( 鄧夫人 )頰,血流污袴……﹝太醫(yī)﹞曰:‘得白獺髓,雜玉與琥珀屑,當滅此痕。’” 唐 吳融 《和韓致光侍郎》之二:“獺髓求魚客,鮫綃托海人?!?元 張可久 《一枝花·牽掛》套曲:“貓眼嵌雙轉軸烏金戒指,獺髓調百和香紫蠟胭脂。”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小星》:“花含蔥靨,翠聯(lián)珠串,金妝獺髓霞絃,玉鑄魚紋云輦?!?/div>
《國語辭典》:方藥(方藥)  拼音:fāng yào
醫(yī)方與藥物?!逗鬂h書。卷八二。方術列傳下。華佗》:「精于方藥,處齊不過數(shù)種,心識分銖,不假稱量。」
《國語辭典》:治療(治療)  拼音:zhì liáo
使用手術或藥物等醫(yī)治疾病?!缎绿茣?。卷二二○。東夷傳。高麗傳》:「疾病者親視之,敕州縣治療,士大悅?!埂堆θ寿F征遼事略》:「帝令扶歸帳,令醫(yī)官治療。」
《國語辭典》:藥力(藥力)  拼音:yào lì
藥物的功效。唐。杜甫同元使君舂陵行〉:「嘆時藥力薄,為客羸瘵成。」《初刻拍案驚奇》卷六:「攪入一兩樣,不按君臣的藥末,饎起成糕,一見了熱水,藥力酒力,俱發(fā)作起來?!?/div>
《國語辭典》:調劑(調劑)  拼音:tiáo jì
1.調適。如:「旅行可以調劑緊張的生活。」
2.調配藥物。
《漢語大詞典》:外治
(1).指政事,國事,與“內職”相對。禮記·昏義:“天子聽外治,后聽內職?!?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仁義法:“外治推恩以廣施,寬制以容眾?!?span id="22q72tn"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寧宗慶元四年》:“望陛下遵用 仁宗 、 高宗 故事,令侍講之臣,仰稽《三朝寳訓》所舉外治數(shù)條,詳悉講明,以備觀覽。”
(2).中醫(yī)學名詞。如外科手術、針灸、推拿及藥物熏、熨、敷、貼等法均屬外治。與“內治”相對言。
《漢語大詞典》:和藥(和藥)
調制藥物;調和藥物。《公羊傳·莊公三十二年》:“ 季子 和藥而飲之?!?北周 庾信 《仙山》詩:“金灶新和藥,銀臺舊聚神?!?span id="sat2mfv" class="book">《宋史·曹彬傳》:“ 咸平 二年,被疾。上趣駕臨問,手為和藥。仍賜白金萬兩?!?/div>
《漢語大詞典》:施藥(施藥)
施舍藥物。 唐 高彥休 唐闕史·王居士神丹:“嘗持珠誦佛,施藥里巷?!?唐 韓偓 《騰騰》詩:“烏帽素餐兼施藥,前身多恐是醫(yī)僧?!?沙汀 《醫(yī)生》:“對于貧苦病家,他更間或施診施藥,分文不取?!?/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