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菩薩(菩薩)  拼音:pú sà
1.佛教用語。梵語bodhisattva的音譯,全名為「菩提薩埵」,意譯作覺有情。其義有二:一、專指成佛前的悉達(dá)多太子?!缎扌斜酒鸾?jīng)。卷下》:「菩薩見此眾生品類,展轉(zhuǎn)相吞,慈心憫傷,即于樹下得第一禪?!苟?、指具備自利、利他的大愿,追求無上覺悟境界,并且已證得性空之理的眾生。菩薩所覺悟的境界在佛之下,而在阿羅漢之上。《佛說十地經(jīng)》卷二:「菩薩既得如是大慈、大悲、大舍意樂已,為欲救拔一切有情,轉(zhuǎn)更訪求世出世間諸利益事?!埂冻蹩膛捏@案奇》卷八:「弟子虔誠拜禱,伏望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使夫妻得相見。」
2.尊稱樂善好施的好人。《儒林外史》第三八回:「小的送他到廣東家里,他家親戚、本家有百十人,都望空謝了老爺?shù)亩鞯?;又都磕小的頭,叫小的是『菩薩』?!?/div>
《漢語大詞典》:菩薩面(菩薩面)
形容慈祥的面容。 宋 朱熹 《題畫卷·鬼佛》詩:“冥濛罔象姿,相好菩薩面?!?周立波 《暴風(fēng)驟雨》第二部六:“這 老杜 家裝個菩薩面,心眼跟 韓老六 家一般壞。”
分類:慈祥面容
《國語辭典》:菩薩戒(菩薩戒)  拼音:pú sà jiè
修學(xué)大乘菩薩應(yīng)受持的戒律。但有關(guān)菩薩戒的內(nèi)容,諸經(jīng)律論的說法,互有差別。流傳中國的是梵網(wǎng)和地持瑜伽兩種,其中以梵網(wǎng)為主流,中國比丘除受比丘戒外,一般也受菩薩戒。也稱為「大乘菩薩戒」、「大乘戒」。
《漢語大詞典》:菩薩蠻(菩薩蠻)
(1). 唐 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又名《子夜歌》、《重迭金》。小令四十四字,前后闋各兩仄韻轉(zhuǎn)兩平韻。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下:“ 大中 初……其國( 女蠻國 )人危髻金冠,瓔珞被體,故謂之‘菩薩蠻’,當(dāng)時倡優(yōu)遂製‘菩薩蠻曲’?!?明 楊慎 丹鉛總錄·詩話·菩薩鬘:“ 唐 詞有‘菩薩蠻’,不知其義。按小説, 開元 中, 南詔 入貢,危髻金冠,瓔珞被體,故號‘菩薩鬘’,因以製曲。”
(2).曲牌名。屬北曲正宮。字?jǐn)?shù)與詞牌前半闋同,用在套曲中。
(3). 宋 代稱伊斯蘭教徒為菩薩蠻,阿拉伯文的音譯。 宋 朱彧 萍洲可談卷二:“樂府有《菩薩蠻》,不知何物,在 廣 中見呼蕃婦為菩薩蠻因識之?!?/div>
《國語辭典》:生菩薩(生菩薩)  拼音:shēng pú sà
活菩薩。比喻容貌端莊的婦女。唐。孟棨〈本事詩。嘲戲〉:「少妙之時,視之如生菩薩?!?/div>
分類:容貌
《漢語大詞典》:泥菩薩(泥菩薩)
泥塑的神像。多用來比喻虛弱不中用的人。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zhèn)妖:“我想 江西 不沉卻好,若沉了時節(jié),正是‘泥菩薩落水,自身難?!€保得別人?” 張?zhí)煲?《大灰狼》第二場:“他一溜進(jìn)土地廟,就把土地婆婆的衣裳給偷來穿上了。反正土地婆婆是個泥菩薩,不會說話?!?茅盾 《子夜》十五:“ 桂長林 攔住了 屠維岳 急口叫道:‘去不得!我們的人都挨打了!去不得!’‘放屁!你們是泥菩薩么!’” 束為 《好人田木瓜》:“我早就安頓你,要找個可靠的人,你偏偏找了泥菩薩,那是個辦事的人嗎?”
《國語辭典》:活菩薩(活菩薩)  拼音:huó pú sa
心地善良而能救人急難的人。如:「她像活菩薩般樂善好施?!埂剁R花緣》第五七回:「凡有窮人,莫不周濟(jì),諸如舍藥,施棺,修橋,補路之類,真是遇善必行。淮南一帶,人人感仰,都以活菩薩稱之?!?/div>
《漢語大詞典》:天菩薩
也稱“英雄結(jié)”。彝族男子頭飾。主要流行于四川大小涼山地區(qū)。男子額前留一小撮2~3寸長方形頭發(fā),編成一至二條小辮,裹以數(shù)丈長的青、藍(lán)布帕包頭,在右前方扎成細(xì)長錐形,指向天空,以示英武,故稱。源于原始的對天崇拜。
《漢語大詞典》:邊菩薩(邊菩薩)
五代 邊鎬 的諢名。參見“ 邊和尚 ”。
分類:諢名
《漢語大詞典》:邊和尚(邊和尚)
五代 邊鎬 的諢名。 宋 馬永易 實賓錄:“ 五代 南唐 邊鎬 節(jié)度 湖南 ,政無紀(jì)綱,無日不設(shè)齋,盛修佛事, 潭 人謂之 邊和尚 。”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二:“初從軍平 建州 ,凡所克捷,惟務(wù)全活, 建 人德之,號為 邊羅漢 。及克 湘潭 , 鎬 為統(tǒng)軍,諸將欲縱掠,獨 鎬 不允。軍入其城,巷不改市, 潭 人益喜之,謂之 邊菩薩 。及帥於 潭 ,政出多門,絶無威斷,惟事僧佛, 楚 人失望,謂之 邊和尚 。”
分類:諢名
《漢語大詞典》:土地菩薩(土地菩薩)
土地神。 周立波 《山鄉(xiāng)巨變》上一:“土地菩薩掌管五谷六米的豐歉和豬牛雞鴨的安危?!?艾蕪 《山峽中》:“沒頭的土地菩薩側(cè)邊,躺著 小黑牛 ,污膩的上身完全裸露出來,正無力地呻喚著?!?/div>
分類:土地神
《國語辭典》:菩薩十地(菩薩十地)  拼音:pú sà shí dì
菩薩境界的十種階位。參見「十地」條。
《國語辭典》:四大菩薩(四大菩薩)  拼音:sì dà pú sà
大乘佛教稱文殊師利、普賢、觀世音、地藏王為四大菩薩。文殊師利代表大智;普賢代表大行;觀世音代表大悲;地藏王代表大愿。
《國語辭典》:觀音菩薩(觀音菩薩)  拼音:guān yīn pú sà
阿彌陀佛的左脅侍,西方三圣之一,是慈悲的象徵。參見「觀世音菩薩」條。
《國語辭典》:泥菩薩落水(泥菩薩落水)  拼音:ní pú sà luò shuǐ
(歇后語)自身難保。泥塑的菩薩一落入水中即溶化了,如何能保佑別人。比喻自顧不暇,更談不上去幫助別人?!毒劳ㄑ浴>硭摹?。旌陽宮鐵樹鎮(zhèn)妖》:「我想江西不沉卻好,若沉了時節(jié),正是泥菩薩落水──自身難保?!挂沧鳌改嗥兴_過江」。
《國語辭典》:土菩薩過江(土菩薩過江)  拼音:tǔ pú sà guò jiāng
(歇后語)自身難保。意謂自己也會遭到災(zāi)殃,無力幫助他人。如:「唉!我也是土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實在是沒有多馀的財力幫助你?!挂沧鳌改嗥兴_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