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著 → 著著”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478,分32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5  6  7  8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著錄
本頭兒
著書
諸子
言語
著作
儒林
黃庭
簡編
著述
篇章
作意
玉杯
古書
修文
《漢語大詞典》:著錄(著録)
(1).記錄;記載。《后漢書·祭遵傳》:“昔 高祖 大圣,深見遠慮,班爵割地,與下分功,著録勛臣,頌其德美。” 唐 沈亞之 《異夢錄》:“是日,監(jiān)軍使與賓府郡佐,及宴客 隴西 獨孤鉉 , 范陽 盧簡辭 ……皆嘆息曰:‘可記?!?亞之 退而著録?!?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序》:“友人 任茂才 安上 示予一編,曰《敘事解疑》。視之,即 許生 大父 可覲 親筆著録?!?br />(2).特指將書名列入目錄。 宋 洪適 《〈元氏長慶集〉跋》:“《唐志》著録有《長慶集》一百卷,《小集》十卷。” 阿英 《浙東訪小說記》:“其一,是 乾隆 辛未刻的有圖大本《西湖佳話》,刊行的書鋪是翰海樓,《通俗小說目》未見著錄。”
(3).指列名于私人講學的經(jīng)師門下,即所謂著錄弟子。此風盛行于 漢 代。東觀漢記·牟長傳:“ 牟長 字 君高 ,少篤學,治《歐陽尚書》,諸子著録前后萬人。”后漢書·儒林傳上·張興:“既而聲稱著聞,弟子自遠至者,著録且萬人。” 宋 范成大 《送汪圣錫侍郎帥福唐》:“我亦登門煩著録,此行無力為王留?!?br />(4).猶著作;撰寫。 清 沈濤 交翠軒筆記卷二:“九經(jīng)有庫豈真貧,著録驚看已等身。”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修明既久,著録益宏,匯其體裁,標以題目,新篇競尚,古意漸離,然不外乎記事、記言二端而已?!?/div>
《漢語大詞典》:本頭兒(本頭兒)
著作的俗稱。《歧路燈》第九五回:“底是個有體有用的人,怎的沒有本頭兒?即令不曾著書立説,也該有批點的書籍。”
分類:著作
《國語辭典》:著書(著書)  拼音:zhù shū
寫書。《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子將隱矣,彊為我著書?!埂稘h書。卷八八。儒林傳。胡母生傳》:「與董仲舒同業(yè),仲舒著書稱其德。」
《國語辭典》:諸子(諸子)  拼音:zhū zǐ
1.泛稱古代的學術(shù)思想家?!稘h書。卷三○。藝文志》:「戰(zhàn)國從衡,真?zhèn)畏譅帲T子之言紛然殽亂?!?br />2.總稱古代學術(shù)家所著的書籍。《漢書》藝文志載有一百八十九家,今通稱諸子百家者,舉其成數(shù)而言。
3.職官名。周置,掌公卿大夫世子業(yè)務。見《周禮。夏官。諸子》。
4.眾兒。《宋史。卷三一六。吳奎傳》:「沒之日,家無馀資,諸子至無屋以居,當時稱之?!?br />5.諸君。唐。李華〈與外孫崔氏二孩書〉:「今者諸子日出高眠,爭覽盤器?!?/div>
《國語辭典》:內(nèi)官(內(nèi)官)  拼音:nèi guān
1.宮中的女官,像妃、嬪、嬙、貴人、美人等是?!蹲髠鳌U压辍罚骸覆惶笙染m,以備內(nèi)官?!埂秶Z。周語中》:「內(nèi)官不過九銜,外官不過九品。」
2.國君左右的侍衛(wèi)官或京官?!杜f唐書。卷八八。韋思謙傳》:「竊見朝廷物議,莫不重內(nèi)官,輕外職?!?br />3.宦官?!督鹌棵贰返谝凰幕兀骸改忝績?nèi)官家財,無可稽考,得之易,失之易。」
《國語辭典》:言語(言語)  拼音:yán yǔ
1.說話。《易經(jīng)。頤。象曰》:「君子以慎言語,節(jié)飲食?!埂度龂萘x》第一回:「性寬和,寡言語?!?br />2.文章著述?!段倪x。班固。兩都賦序》:「故言語侍從之臣,若司馬相如、虞丘壽王、東方朔、枚皋、王褒、劉向之屬,朝夕論思,日月獻納?!?/div>
《國語辭典》:言語(言語)  拼音:yán yu
1.稟告。如:「等我過去言語一句,你再進來。」
2.發(fā)言。如:「你怎么不言語呢?」
《國語辭典》:四科  拼音:sì kē
1.孔門四科。指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墩撜Z。先進》:「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宋。邢炳。疏:「夫子門徒三千,達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唯舉十人者,但言其翹楚者耳?!?br />2.文體的四種形式。指奏議、書論、銘誄、詩賦。《文選。曹丕。典論論文》:「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div>
《國語辭典》:著作  拼音:zhù zuò
1.撰述寫作?!段倪x。班固。答賓戲》:「由此言之,取舍者,昔人之上務;著作者,前列之馀事耳?!?br />2.作品?!逗鬂h書。卷四○。班彪傳上》:「若遷之著作,采獲古今,貫穿經(jīng)傳,至廣博也?!?/div>
《國語辭典》:儒林  拼音:rú lín
1.學界?!度龂?。卷二四。魏書。高柔傳》:「遂使儒林之群,幽隱而不顯?!?br />2.儒家的著作。三國魏。曹植 魏德論:「既游精于萬機,探幽洞深;復逍遙乎六藝,兼覽儒林?!?br />3.學官?!赌鲜贰>砥呷?。孝義傳上。朱文濟傳》:「自賣以葬母,太守謝濼命為儒林,不就?!?/div>
《國語辭典》:黃庭(黃庭)  拼音:huáng tíng
1.道教典籍《黃庭經(jīng)》的簡稱。參見「黃庭經(jīng)」條。唐。李白 送賀賓客歸越詩:「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br />2.道家稱腦中、心中、脾中為「黃庭」。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一一。釋題》:「黃者,中央之色也。庭者,四方之中也。外指事,即天中、人中、地中;內(nèi)指事,即腦中、心中、脾中,故曰黃庭?!?/div>
《國語辭典》:簡編(簡編)  拼音:jiǎn biān
1.書籍、典籍。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燈火稍可親,簡編可卷舒?!固?。溫庭筠感舊陳情五十韻獻淮南李仆射〉詩:「投足乖蹊徑,冥心向簡編?!?br />2.內(nèi)容較為精簡的版本。如:「簡編國語辭典」。
《國語辭典》:著述  拼音:zhù shù
1.寫作撰述?!稘h書。卷四八。賈誼傳。贊曰》:「凡所著述五十八篇,掇其切于世事者著于傳云。」《文選。班固。答賓戲序》:「專篤志于儒學,以著述為業(yè)?!?br />2.撰述的文章或書籍。如:「他最近的著述,獲得學界很高的評價?!?/div>
《國語辭典》:篇章  拼音:piān zhāng
泛指詩篇、文章?!稘h書。卷一○○。敘傳下》:「篇章博舉,通于上下?!顾巍M鮽ΨQ〈寄題陜府南溪兼簡孫何兄弟〉詩:「篇章取李杜,講貫本姬孔。」
《國語辭典》:作意  拼音:zuò yì
1.起意、打算。唐。張籍 寄昭應王中丞詩:「春風石甕寺,作意共君游?!埂队魇烂餮浴>硭?。閒云庵阮三償冤債》:「昨日又承他差人送些小菜來看我,作意備些薄禮,來日到他府中作謝。」
2.特地、刻意。唐。杜甫 江頭四詠?;?/a>詩:「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鳴。」唐。陸龜蒙 幽居有白菊一叢因而成詠呈知己詩:「月中若有閒田地,為勸嫦娥作意裁?!?br />3.注意?!缎绿茣?。卷一五二。列傳。李絳》:「帝每閱視,顧左右曰:『而等宜作意,勿為如此事。』」唐。蔣防 玄都樓桃詩:「紅軟滿枝須作意,莫交方朔施偷將?!?br />4.著作的用意。《漢書。卷三○。藝文志》:「凡百篇,而為之序,言其作意?!?/div>
《漢語大詞典》:玉杯(玉盃)
亦作“ 玉桮 ”。亦作“ 玉盃 ”。
(1).玉制的杯或杯的美稱。韓非子·喻老:“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必旄象豹胎。”史記·孝文本紀:“十七年,得玉杯,刻曰‘人主延壽’。” 南朝 齊 謝朓 《金谷聚》詩:“璖椀送佳人,玉桮邀上客?!?唐 杜甫 《章梓州桔亭餞成都竇少尹》詩:“秋日野亭千橘香,玉盃錦席高云涼?!?清 吳偉業(yè) 《元夕》詩:“ 長信 玉杯簪戴勝, 昭陽 銀燭擘空侯?!?br />(2).漢書·董仲舒?zhèn)?/a>》:“説春秋》事得失,《聞舉》、《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屬,復數(shù)十篇?!?顏師古 注:“皆其所著書名也?!焙笠蚍悍Q重要著作為“玉杯”。 北周 庾信 《小園賦》:“琴號珠柱,書名《玉杯》?!?唐 杜牧 《早春寄岳州李使君》詩:“拂匣調(diào)珠柱,磨鉛勘《玉杯》?!?清 納蘭性德 《茅齋》詩之二:“時開《玉杯》卷,或彈珠柱琴?!?br />(3).牡丹的一種。 唐 裴潾 《白牡丹》:“別有玉杯承露冷,無人起就月中看。” 宋 范成大 《浪淘沙》詞:“別有玉盃承露冷,留共君看?!弊宰ⅲ骸坝癜?,官舍中牡丹絶品也?!?/div>
《國語辭典》:古書(古書)  拼音:gǔ shū
古代的典籍或著作?!度龂萘x》第三九回:「琦有一古書,請先生一觀?!?/div>
《國語辭典》:修文  拼音:xiū wén
1.修明文教?!稌?jīng)。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埂段宕菲皆挕A菏?。卷上》:「為見而今世界不是修文時節(jié),小生赴選長安,取的三名,不是權(quán)勢子弟,則是豪富兒郎。」
2.縣名。位于貴州省貴陽縣西北,縣有龍場驛,明王守仁曾謫居于此。
《國語辭典》:修文偃武  拼音:xiū wén yǎn wǔ
修明文教,偃息武備?!度龂萘x》第九八回:「只宜修文偃武,增設學校,以安民心?!挂沧鳌纲任湫尬摹埂ⅰ纲任渑d文」。
《漢語大詞典》:修文郎
傳說 晉 蘇韶 死后現(xiàn)形,對他的兄弟說:“ 顏淵 、 卜商 ,今見在為修文郎,修文郎凡有八人,鬼之圣者?!币?span id="rl1effp" class="book">《太平廣記》卷三一九引 晉 王隱 晉書。后因以“修文郎”稱陰曹掌著作之官。 宋 陸游 《贈論命周云秀才》詩:“地下不作修文郎,天上亦為京兆尹。” 金 元好問 《密公寶章小集》詩:“袖中正有活國手,地下纔得修文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