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cuò),系統(tǒng)已按“著 → 著著”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共478,分32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6  7  8  9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筆削
六籍
體例
條例
長箋
新作
講道
大綱
獲麟
方志
編年
經(jīng)典
兵書
論著
綱目
《國語辭典》:筆削(筆削)  拼音:bǐ xuè
筆,記載。削,刪除。古代用竹簡記載文字,有所更改就用書刀刮削,所以稱為「筆削」。語本《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至于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购笥米髡埲诵薷脑娢牡木捶Q?!段倪x。任昉。王文憲集序》:「蓄筆削之刑,懷輕重之意?!固?。韓愈 讀荀:「孔子刪詩書,筆削春秋,合于道者著之,離于道者黜去之?!?/div>
《國語辭典》:六籍  拼音:liù jí
1.六部儒家書籍。指《詩》、《書》、《易》、《禮》、《春秋》、《樂》。《北史。卷三四。江式傳》:「文字著六籍之宗,五教之始?!?br />2.佛學(xué)上以《大般若經(jīng)》、《金剛經(jīng)》、《維摩詰經(jīng)》、《楞伽經(jīng)》、《圓覺經(jīng)》、《楞嚴(yán)經(jīng)》,號為「禪家六籍」。
《國語辭典》:體例(體例)  拼音:tǐ lì
1.處事的綱領(lǐng)和法則。《晉書。卷四六。列傳。李重》:「臣以革法創(chuàng)制,當(dāng)先盡開塞利害之理,舉而錯(cuò)之,使體例大通而無否滯亦未易故也。」
2.著作的編寫格式或文章的組織形式?!段簳?。卷三五。列傳。崔浩》:「初,太祖詔尚書郎鄧淵著國記十馀卷,編年次事,體例未成?!埂端膸烊珪偰刻嵋?。卷七○。史部。地理類三。武林舊事》:「今考所載,體例雖仿孟書,而詞華典贍,南宋人遺篇剩句,頗賴以存?!?/div>
《國語辭典》:條例(條例)  拼音:tiáo lì
分條訂立的規(guī)則。《喻世明言。卷一三。張道陵七試趙升》:「真人見人心信服,乃立為條例?!埂陡;萑珪?。卷五。蒞任部。稟帖贅說》:「此案已結(jié),細(xì)查條例?!?/div>
《國語辭典》:長箋(長箋)  拼音:cháng jiān
1.狹長而華貴的紙幅,舊時(shí)用來題詠詩文或作為書翰用紙。宋。吳澄〈貢院校文用張韻〉詩四首之一:「裁決至公還似樂,賡詩何惜費(fèi)長箋?」
2.訓(xùn)詁的書,采集眾說,而加以裁斷,稱為「長箋」。如:「說文長箋」、「六書長箋」。
《漢語大詞典》:新作
(1).新造。左傳·僖公二十年:“春,新作南門?!?唐 韓愈 《處州孔子廟碑》:“獨(dú) 處州 刺史 鄴侯 李繁 至官,能以為先,既新作 孔子廟 ,又令工改為 顏?zhàn)?至 子夏 十人像?!?br />(2).新作品;新著作。 唐 張喬 《再題敬亭清越上人山房》詩:“久別多新作,長吟洗俗愁?!?宋 歐陽修 《讀張李二生文贈(zèng)石先生詩》:“先生示我何矜夸,手?jǐn)y文編謂新作?!?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音律》:“吾知舉世之人不約而同皆以‘續(xù)貂’、‘蛇足’四字為新作之定評矣?!?魯迅 《書信集·致蕭軍》:“ 中國 作家的新作,實(shí)在稀薄得很。”
《國語辭典》:講道(講道)  拼音:jiǎng dào
講解經(jīng)義或宗教教義?!稘h書。卷二一。律歷志上》:「今廣延群儒,博謀講道。」《西游記》第一回:「我家?guī)煾?,正才下榻,登壇講道?!?/div>
《國語辭典》:大綱(大綱)  拼音:dà gāng
1.重要綱領(lǐng)?!稘h書。卷七二。王吉傳》:「夫婦,人倫大綱,夭壽之萌也?!?br />2.大概的內(nèi)容或情形。《文選。陳琳。為曹洪與魏文帝書》:「辭多不可一一粗舉大綱,以當(dāng)談笑?!埂段倪x。曹植。洛神賦》:「動(dòng)朱唇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
3.處理主要事物的人?!督鹌棵贰返诙兀骸妇褪呛筮叴竽铮瑹o過只是個(gè)大綱兒,小的還是娘抬舉多?!?br />4.夫妻。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一四出:「前車已覆須明鑒,休得要無益輕生絕大綱?!?/div>
《漢語大詞典》:獲麟(獲麟)
(1).指 春秋 魯哀公 十四年獵獲麒麟事。相傳 孔子 作春秋至此而輟筆。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獲麟?!?杜預(yù) 注:“麟者仁獸,圣王之嘉瑞也。時(shí)無明王出而遇獲, 仲尼 傷 周 道之不興,感嘉瑞之無應(yīng),故因《魯春秋》而脩中興之教。絶筆於‘獲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為終也?!?唐 李白 《古風(fēng)》之一:“希圣如有立,絶筆於獲麟?!?br />(2).指 春秋 末期。史記·太史公自序:“自獲麟以來四百有餘年,而諸侯相兼,史記放絶。”舊唐書·文苑傳上·王勃:“﹝祖 通 ﹞依春秋體例,自獲麟后,歷 秦 漢 至於 后魏 ,著紀(jì)年之書,謂之元經(jīng)。” 梁啟超 《論中國學(xué)術(shù)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一節(jié):“獨(dú)至獲麟以后,迄於 秦始 ,實(shí)為 中國 社會(huì)變動(dòng)最劇之時(shí)代?!?br />(3).指 漢武帝 太始 二年捕獲白麟事。《漢書·武帝紀(jì)》:“往者( 太始 二年)朕郊見上帝,西登 隴首 ,獲白麟以饋?zhàn)趶R?!?span id="matmeoh" class="book">《后漢書·班彪傳》:“ 孝武 之世,太史令 司馬遷 ……據(jù) 楚 漢 列國時(shí)事,上自 黃帝 ,下訖獲麟,作本紀(jì),世家、列傳、書、表凡百三十篇?!?br />(4).喻指著作的絕筆。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立言上:“以有涯之生,逐無涯之智,余將養(yǎng)性養(yǎng)神,獲麟於《金樓》之制。” 唐 唐彥謙 《吊方干處士》詩之一:“別號行鳴雁,遺編感獲麟?!?/div>
《國語辭典》:方志  拼音:fāng zhì
記載一地的地理環(huán)境、氣候、產(chǎn)物、史跡跟人文的書?!吨芏Y。地官。誦訓(xùn)》:「掌道方志,以詔觀事?!挂沧鳌傅胤街尽?。
《國語辭典》:編年(編年)  拼音:biān nián
1.以年為綱,按年序紀(jì)錄史事?!豆騻?。隱公六年》:「春秋編年,四時(shí)具,然后為年。」《新唐書。卷一九四。卓行列傳。元德秀》:「穎士尤罪子長不編年而為列傳,后世因之,非典訓(xùn)也。」
2.指編年體。唐。劉知幾《史通。卷一。六家》:「所在史官,記其國事,為紀(jì)傳者則規(guī)模班、馬;創(chuàng)編年者,則議擬荀、袁?!?/div>
《國語辭典》:經(jīng)典(經(jīng)典)  拼音:jīng diǎn
1.經(jīng)書。舊多指儒家經(jīng)書?!稘h書。卷七七。蓋諸葛劉鄭孫毋將何傳。孫寶》:「周公上圣,召公大賢。尚猶有不相說,著于經(jīng)典,兩不相損?!埂稌x書。卷四六。列傳。李重》:「每大事及疑議,輒參以經(jīng)典處決,多皆施行?!?br />2.宗教典籍。唐。白居易 蘇州重元寺法華院石壁經(jīng)碑文:「佛涅槃后,世界空虛,惟是經(jīng)典,與眾生俱?!埂度辶滞馐贰返诙换兀骸敢娮郎蠑[著一座香爐,一個(gè)燈盞,一串念珠,桌上放著些廢殘的經(jīng)典?!?br />3.形容制作美善,可以流傳久遠(yuǎn),成為后世模范。如:「經(jīng)典之作」、「經(jīng)典名片」。
《國語辭典》:兵書(兵書)  拼音:bīng shū
古代軍事著作的統(tǒng)稱。如《孫子》、《吳子》、《司馬法》、《六韜》、《尉繚子》等均屬之?!稘h書。卷三○。藝文志》:「至于孝成,命任宏論次兵書為四種?!埂度龂萘x》第六一回:「操心中郁悶,閒看兵書?!?/div>
《國語辭典》:論著(論著)  拼音:lùn zhù
1.論述、著作?!妒酚?。卷一三○。太史公自序》:「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漢書。卷四三。酈陸朱劉叔孫傳。叔孫通》:「及稍定漢諸儀法,皆通所論著也。」
2.帶有論述性質(zhì)的著作。如:「教授的論著宏富,在學(xué)術(shù)界引起熱烈的回響?!?/div>
《國語辭典》:綱目(綱目)  拼音:gāng mù
1.事物的大綱與細(xì)目?!赌鲜?。卷七二。文學(xué)傳。鐘嶸傳》:「時(shí)齊明帝躬親細(xì)務(wù),綱目亦密。于是郡縣及六署九府常行職事,莫不爭自啟聞,取決詔敕。」
2.泛指書的大綱與細(xì)目,常條列于編首,以備查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