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679,分46頁顯示  上一頁  25  26  27  28  29  31  32  33  34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虎頭蛇尾
活褥蛇
龜長于蛇
黑花蛇
海蛇
駭龍走蛇
捕蛇者說
駮瑕委蛇
撥草尋蛇
蟬蛻蛇解
常山蛇勢
彩逐靈蛇
草蛇灰線
蠶蛇
壁間蛇影
《國語辭典》:虎頭蛇尾(虎頭蛇尾)  拼音:hǔ tóu shé wěi
虎頭大,蛇尾小。比喻做事有始無終?!端疂G傳》第一○三回:「官府挨捕的事,已是虎頭蛇尾,前緊后慢?!埂秲号⑿蹅鳌返诙兀骸缚偹氵@樁事作得不落虎頭蛇尾?!挂沧鳌庚堫^蛇尾」、「虎頭鼠尾」。
《漢語大詞典》:活褥蛇
一種能捕鼠的蛇。舊唐書·西戎傳·波斯國:“二十一年, 伊嗣候 遣使獻(xiàn)一獸,名活褥蛇,形類鼠而色青,身長八九寸,能入穴取鼠?!?span id="ta3bujq" class="book">《通典·邊防九》:“大 唐 貞觀 二十一年,其國又獻(xiàn)活褥虵?!?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鱗二·諸蛇:“活褥蛇,能捕鼠?!?/div>
分類:捕鼠
《漢語大詞典》:龜長于蛇(龜長於蛇)
見“ 龜長於蛇 ”。
謂龜形雖短,而命比蛇長。古代名家論辯時的一個命題,旨在說明長短大小的相對性。莊子·天下:“ 惠施 以此為大,觀於天下而曉辯者,天下之辯者相與樂之……龜長於蛇;矩不方,規(guī)不可以為圓;鑿不圍枘?!?陸德明 釋文:“龜長於蛇, 司馬 云:‘蛇形雖長而命不久,龜形雖短而命甚長?!?宋 洪邁 容齋隨筆·尺棰取半:“莊子載 惠子 之語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m為寓言,然此理固具……龜長於蛇、飛鳥之景未嘗動,如是之類,非詞説所能了也?!币嘧鳌?龜長于蛇 ”。 章炳麟 《春秋左傳讀·僖公篇·筮短龜長》:“尋名家有‘龜長于蛇’之説,但論其年之長短,而非以其知之長短,固未可以此決也。”
《漢語大詞典》:黑花蛇
烏蛇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鱗二·烏蛇。
分類:
《國語辭典》:海蛇  拼音:hǎi shé
海蛇科的統(tǒng)稱。體長三、四尺,頭小,眼小,口有毒牙。鼻孔在頂端,尾呈槳狀,鼻孔開口于吻背,有瓣膜司開閉,可防止海水入內(nèi)。
《漢語大詞典》:駭龍走蛇(駭龍走蛇)
龍蛇被掠走。形容聲勢浩大。 梁啟超 《羅蘭夫人傳》:“夫人皆為其主筆,呼風(fēng)喚雨,警天動地,號神泣鬼,駭龍走蛇,而 法國 中央之氣象一變?!?/div>
《漢語大詞典》:捕蛇者說
散文篇名。唐代柳宗元作。記述永州(今湖南零陵)蔣某以捕蛇為業(yè),雖有生命危險,但因捕蛇無賦稅征收之苦,仍自愿繼續(xù)下去。揭露了封建社會橫征暴斂給人民帶來的苦難,發(fā)出了“賦斂之毒,有甚是蛇”的感慨。
《分類字錦》:駮瑕委蛇
張衡南都賦:巨蚌函珠,駮瑕委蛇。注:郭璞爾雅注曰:蝦大者長一二丈,委蛇長猊。瑕與蝦古字通。
分類:
《國語辭典》:撥草尋蛇(撥草尋蛇)  拼音:bō cǎo xún shé
比喻故意去招惹惡人,自找麻煩。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三五出:「虧殺你撥草尋蛇,虧殺你守株待兔?!埂抖膛陌阁@奇》卷一○:「思量撥草去尋蛇,這回卻沒蛇兒弄?!?/div>
《漢語大詞典》:蟬蛻蛇解(蟬蛻蛇解)
(1).如蟬脫殼,如龍蛇換皮。比喻解脫而進(jìn)入更高境界。《淮南子·精神訓(xùn)》:“若此人者,抱素守精,蟬蛻蛇解,游於太清,輕舉獨(dú)往,忽然入冥,鳳皇不能與之儷,而況斥鷃乎?”
(2).后世道教多以指羽化成仙。
《國語辭典》:常山蛇勢(常山蛇勢)  拼音:cháng shān shé shì
常山蛇,傳說會稽常山有一種蛇,擊其頭則尾應(yīng),擊其尾則首應(yīng),擊其腰則首尾皆應(yīng)。常山蛇勢即古代兵學(xué)家取效常山蛇反應(yīng)迅捷而演成的陣勢?!稌x書。卷九八?;笢貍鳌罚骸赋酰T葛亮造八陣圖于魚復(fù)平沙之上,壘石為八行,行相去二丈。溫見之,謂『此常山蛇勢也』?!?/div>
分類:常山會稽
《分類字錦》:彩逐靈蛇(彩逐靈蛇)
李嶠 珠詩 彩逐靈蛇轉(zhuǎn),形隨舞鳳來。
分類:
《漢語大詞典》:草蛇灰線(草蛇灰線)
比喻事物留下隱約可尋的線索和跡象。《花月痕》第五回回末評論:“寫 秋痕 , 采秋 ,則更用暗中之明,明中之暗……草蛇灰綫,馬跡蛛絲,隱於不言,細(xì)入無間?!?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bǔ)編·關(guān)于〈子見南子〉》:“迨六月十八日,有中外名人 犬養(yǎng)毅 及 張繼 ,聯(lián)翩來 曲 ,圣公府大排盛宴,名人去后四日,於是忽有 宋校長 ( 宋還吾 )被控之事,此中草蛇灰綫,固有跡象可尋也?!币嘧鳌?草蛇灰線 ”。 黃遠(yuǎn)庸 《內(nèi)外之形勢》:“該處市面,極為恐慌,亂機(jī)日深,皆由此等草蛇灰線而來。”
見“ 草蛇灰綫 ”。
《駢字類編》:蠶蛇(蠶蛇)
南史齊始興王鑒傳:鑒于益州園地得古冢,無復(fù)棺,但有石槨銅器十馀種,并古形玉璧三枚,金銀為蠶蛇者數(shù)斗,乃遣功曹何佇為之起墳,諸寶物一不得犯。
《漢語大詞典》:壁間蛇影(壁間蛇影)
據(jù) 漢 應(yīng)劭 《風(fēng)俗通·怪神》所記: 杜宣 飲酒,見杯中似有蛇,酒后胸腹作痛,多方醫(yī)治不愈;后知為壁上所懸赤弩照于杯,形如蛇,病即愈。晉書·樂廣傳也有類似記述。后因以“壁間蛇影”形容疑神疑鬼,徒自驚擾。 明 唐順之 《答王龍溪郎中書》:“若於此處稍參不破,則昔人所謂壁間蛇影,足以生疑而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