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770,分185頁顯示  上一頁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言議
怨言
敷言
輕言
靖言
道言
先言
司言
踐言
愚言
開言
卮言
卮言
詳言
言意
《漢語大詞典》:言議(言議)
議論;言論。墨子·公孟:“因左右而獻(xiàn)諫,則謂之言議?!?宋 曾鞏 《移滄州過闕上殿札子》:“﹝ 英宗 ﹞自踐東朝,淵默恭慎,無所言議施為,而天下傳頌稱説,德號(hào)彰聞。”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于是哲人 洛克 首出,力排政治宗教之積弊,唱思想言議之自由,轉(zhuǎn)輪之興,此其播種。”
分類:議論言論
《國語辭典》:怨言  拼音:yuàn yán
表示忿恨或埋怨的話。《論語。憲問》:「奪伯氏駢邑,三百飯疏食,沒齒無怨言?!埂度龂萘x》第一○三回:「魏延心中不悅,口出怨言──孔明只做不知?!?/div>
分類:怨言埋怨
《駢字類編》:敷言
書:皇極之敷言:是彝是訓(xùn),于帝其訓(xùn)。
《國語辭典》:輕言(輕言)  拼音:qīng yán
說話草率不謹(jǐn)慎。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序致》:「頗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輕言,不脩邊幅?!埂队讓W(xué)瓊林。卷三。人事類》:「戒輕言,曰恐屬垣有耳。」
《漢語大詞典》:靖言
安靜地。言,助詞。魏書·世宗宣武帝紀(jì):“貴游之胄,嘆同子衿,靖言念之,有兼愧慚?!眳⒁姟?靜言 ”。
《國語辭典》:靜言(靜言)  拼音:jìng yán
巧言?!稌?jīng)。堯典》:「靜言庸違,象恭滔天。」
《漢語大詞典》:道言
(1).法術(shù)之言。韓非子·和氏:“人主非能倍大臣之議,越民萌之誹,獨(dú)周乎道言也?!?王先慎 集解:“道言謂法術(shù)之言。”
(2).道教或佛教的學(xué)說、經(jīng)典。南史·隱逸傳上·顧歡:“佛言華而引,道言實(shí)而抑?!?唐 韋應(yīng)物 《起度律師同居?xùn)|齋院》詩:“安居同僧夏,清夜諷道言?!?元 張雨 《云霏分韻得作字》:“道言匪虛無,梵冊皆矩矱。”
(3).說話。《初刻拍案驚奇》卷五:“女巫道:‘連我也不曉得緣故?!姥晕戳耍宦牭猛饷婀臉沸?, 盧生 來行納采禮。”白雪遺音·玉蜻蜓·游庵:“道言未了 君卿 至。”
謂說話迎合人意。莊子·漁父:“希意道言,謂之諂;不擇是非而言,謂之諛?!?成玄英 疏:“希望前人意氣而導(dǎo)達(dá)其言。” 陸德明 釋文:“道言,音導(dǎo)。”
《韻府拾遺 元韻》:先言
公羊傳:曷為先言霣而后言石?霣石記聞,聞其磌然,視之則石,察之則五。又:曷為先言六而后言鹢?六鹢退飛,記見也。視之則六,察之則鹢,徐而察之,則退而飛。
《漢語大詞典》:司言
(1).謂擔(dān)任中書舍人。 唐 之中書舍人掌管詔令、侍從、宣旨、接納上奏文表等事,故云。 唐 劉禹錫 《代裴相祭李司空文》:“ 度 忝司言,公持化權(quán)?!?唐 錢起 《和范郎中宿直中書曉玩清池贈(zèng)南省同僚兩垣遺補(bǔ)》詩:“司言兼逸趣,鼓興接知音。”
(2).宮中女官名。負(fù)責(zé)傳宣圣旨。 宋 周密 武林舊事·冊皇后儀:“內(nèi)命婦各就位,皇后首飾褘衣,內(nèi)侍引司言,司言引尚宮,尚宮引皇后出閤?!?span id="9z13jl1" class="book">《明史·職官志三》:“女官。六局。尚宮局,領(lǐng)司四:司記、司言、司簿、司闈。”原注:“凡令節(jié)外命婦朝賀中宮,司言傳旨?!?/div>
《國語辭典》:踐言(踐言)  拼音:jiàn yán
實(shí)踐諾言?!抖Y記。曲禮上》:「修身踐言,謂之善行。」
分類:履行諾言
《漢語大詞典》:愚言
謙指自己的言論。 宋 曾鞏 《上歐陽學(xué)士第一書》:“伏惟不以己長退人,察愚言而矜憐之?!?/div>
分類:自己言論
《國語辭典》:開言(開言)  拼音:kāi yán
開口表示意見?!度龂萘x》第四七回:「蔣干再欲開言,周瑜已入帳后去了。」《文明小史》第三七回:「仲翔尚未開言,聶慕政搶著說道:『不論官送自費(fèi),都是一般的學(xué)生。』」
《國語辭典》:卮言  拼音:zhī yán
無頭無尾、支離破碎的言辭?!肚f子。天下》:「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购笠嘧鳛閷ψ约鹤髌返闹t詞。
《漢語大詞典》:卮言(巵言)
(1).謂隨和人意,無主見之言。莊子·寓言:“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陸德明 釋文引 王叔之 云:“巵器滿即傾,空則仰,隨物而變,非執(zhí)一守故者也。施之于言,而隨人從變,已無常主者也?!?清 王韜 《〈英語匯腋〉序》:“近且?guī)佈匀粘?,人人自矜秘本?!?br />(2).用以謙稱自己的著作。 明 沈璟 《義俠記·恩榮》:“人生忠孝和貞信,圣世還須不棄人。巵言似假,千秋萬載垂正論。” 傅尃 《甲寅元旦》詩:“寧惜巵言託孤憤,忍揮兵氣望中原。”又如《諸子巵言》、《經(jīng)學(xué)巵言》。
《漢語大詞典》:詳言(詳言)
(1).謂言語審慎。后漢書·張湛傳:“及在鄉(xiāng)黨,詳言正色,三輔以為儀表?!?李賢 注:“詳,審也。”
(2).猶正言,直言。 宋 宋祁 《張尚書行狀》:“及司封駮,則詳言粹議,有 任傀 之沉正?!?br />(3).細(xì)說。朱子語類卷五七:“ 孟子 之意,是欲見其曲折而詳言之?!?/div>
《漢語大詞典》:言意
(1).言語和意旨。《關(guān)尹子·九藥》:“天下至理,竟非言意。茍知非言非意,在彼微言妙意之上,乃契吾説?!?span id="tlvjvfj" class="book">《呂氏春秋·離謂》:“言者,以諭意也。言意相離,兇也?!?陳奇猷 校釋引 孫鏘鳴 曰:“‘意’者,即上篇所云‘言之謂也’。言意相離,是不知言之謂者也,故以‘離謂’名篇。”
(2).說明意思。 晉 陸云 《與戴季甫書》:“區(qū)區(qū)至心,謹(jǐn)復(fù)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