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770,分185頁顯示  上一頁  16  17  18  19  20  22  23  24  25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答言
對言
便言
言絕
言心
言容
十言
二言
要言
言正
言告
離言
言情
宣言
言象
《漢語大詞典》:答言
答覆;回答。晉書·武帝紀(jì):“左右答言未至,帝遂困篤?!?span id="1re2ign" class="book">《再生緣》第十三回:“ 榮發(fā) 起來垂下淚,答言昏暈偶然間?!?br />搭腔;交談。紅樓夢第十九回:“你説的話怎么叫人答言呢?”如:一連問了幾遍,都沒有人答言。
《漢語大詞典》:對言(對言)
(1).訓(xùn)詁學(xué)上指意義相反或關(guān)聯(lián)的詞句相對成文。 清 王念孫 讀書雜志·史記六“糲粱”:“列子·力命篇:‘ 北宮子 謂 西門子 曰:朕衣則裋褐,食則粢糲;子衣則文錦,食則粱肉?!贼壹c與粱肉對言?!?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古書連及之詞例:“周禮·宰夫職:‘二曰師,掌官成以治凡;三曰司,掌官法以治目?!?鄭 注曰:‘治凡,若月計(jì)也;治目,若今日計(jì)也?!粍t凡之與目,事有巨細(xì),故以對言。”
(2).指將兩種不同的概念對舉稱說。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二篇序說:“就是考妣對言也是 東周 以后的用語,古人以祖妣為對,以考母為對。”參見“ 對文 ”。
《漢語大詞典》:對文(對文)
(1).謂詩文中詞句相對偶。 唐 孔穎達(dá) 《尚書正義序》:“古人言誥,惟在達(dá)情,雖復(fù)時(shí)或取象,不必辭皆有意。若其言必托數(shù),經(jīng)悉對文,斯乃鼓怒浪於平流,震驚飆於靜樹?!?br />(2).訓(xùn)詁學(xué)上指意義相反或關(guān)聯(lián)的詞句相對成文。對文對于辨析詞義和考訂文字有一定的作用。 宋 沈括 夢溪筆談·辯證二:“《禹貢》云:‘ 彭蠡 既瀦,陽鳥攸居;三江既入, 震澤 底定。’以對文言,則 彭蠡 水之所瀦,三江水之所入,非入於 震澤 也?!?清 王念孫 《讀書雜志·逸周書二》“農(nóng)民”:“‘水性歸下,農(nóng)民歸利?!福捍吮咀鳌詺w下,民性歸利’。民性與水性對文……玉海六十引此正作‘民性歸利’?!?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兩字對文而誤解例:“凡大小、長短、是非、美惡之類,兩字對文,人所易曉也?!?/div>
《國語辭典》:便言  拼音:pián yán
口才犀利。《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div>
《國語辭典》:言絕(言絕)  拼音:yán jué
說罷、說完?!秳⒅h(yuǎn)諸宮調(diào)。第一》:「結(jié)下仇冤,怎肯成親?恰是言絕,走一人向前訴說。」元。孫仲章《勘頭巾》第三折:「聽言絕則我沉默默腹內(nèi)憂,都做了虛飄飄心上喜?!挂沧鳌刚f絕」。
分類:言絕
《漢語大詞典》:言心
(1).傾吐心意。 南朝 梁 丘遲 《為王博士謝表》:“臣聞?chuàng)嵋芸梢匝孕?,量能則知所止?!?br />(2).言語和思想。 唐 賈島 《題長江》詩:“言心俱好靜,廨署落暉空?!?/div>
《漢語大詞典》:言容
(1).說話時(shí)的神情。《禮記·玉藻》:“言容詻詻。” 孔穎達(dá) 疏:“言容詻詻者,謂教令嚴(yán)猛也。軍旅行教令,宜嚴(yán)猛也?!?br />(2).言語與容貌。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yù):“言容鄙陋,無可觀聽?!?/div>
《漢語大詞典》:十言
(1).十句話。表示很多議論。
(2).十次言論。表示多次言論。史記·龜策列傳:“先得此龜者為天子,且十言十當(dāng),十戰(zhàn)十勝……以言而當(dāng),以戰(zhàn)而勝,王能寶之,諸侯盡服?!?/div>
《漢語大詞典》:二言
(1).猶異言;不同看法。 漢 王褒 《僮約》:“奴從百役使,不得有二言?!?span id="hrqfpyc" class="book">《藝文類聚》卷二二引 三國 魏 曹操 《令》:“雖兒小時(shí)見愛,而長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br />(2).兩個(gè)字。宋書·樂志一:“ 魏氏 哥詩,或二言,或三言,或四言,或五言,與古詩不類。”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句:“唯《祈父》肇禋,以二言為句。”
(3).指虛假之言。舊唐書·隱逸傳·衛(wèi)大經(jīng):“ 衛(wèi)大經(jīng) 者,篤學(xué)善,口無二言?!?/div>
分類:虛假看法
《國語辭典》:要言  拼音:yào yán
1.至理名言?!稇?zhàn)國策。宋衛(wèi)策》:「此三言者,皆要言也。然而不免為笑者,蚤晚之時(shí)失也?!谷龂骸2苤病磁c吳季重書〉:「鉆仲父之遺訓(xùn),覽老氏之要言?!?br />2.簡明扼要的言論。如:「要言不煩」。漢。枚乘〈七發(fā)〉:「今太子之病可無藥石針制灸療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說而去也?!?/div>
《韻府拾遺 庚韻》:言正
春秋繁露:隱不言正,桓不言王者,皆從其志以見其事也。
《漢語大詞典》:言告
訴訟;控告。《元典章新集·刑部·雜例》:“諸人言告官吏人等取受不公,已有招伏?!眳⒁姟?告言 ”。
分類:訴訟控告
《漢語大詞典》:告言
揭露;告發(fā)。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諸 灌 氏皆亡匿, 夫 繫,遂不得告言 武安 陰事?!?span id="nihlkm2" class="book">《后漢書·梁冀傳》:“嘗有西域賈胡,不知禁忌,誤殺一兔,轉(zhuǎn)相告言,坐死者十餘人?!?宋 范仲淹 《謝公神道碑銘》:“乃下詔曰:凡民非干己事,無得告言?!?明 唐順之 《僉事孫公墓志銘》:“﹝ 徐恩 ﹞交賂權(quán)貴,猾賊邑中……而邑人亦無敢告言 恩 者?!?/div>
《漢語大詞典》:離言(離言)
離別時(shí)說的話。 南朝 梁 何遜 《送韋司馬別》詩:“離言雖欲繁,離思終無緒?!?唐 皇甫冉 《曾東游以詩寄之》:“出郭離言多,迴車始知遠(yuǎn)?!?/div>
《漢語大詞典》:言情
(1).言語之情。指心意。 元 無名氏 《翫江亭》第三折:“順父母言情,呼為大孝,須索走一遭去?!?br />(2).談情說愛或描述男女情愛。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故初視之亦第羅曼派言情之作?!?瞿秋白 《亂彈·財(cái)神還是反財(cái)神》:“平常這一類的小說的題材雖然單調(diào),可是種類和份數(shù)都很多的,什么武俠,什么神怪,什么偵探,什么言情,什么歷史,什么家庭?!?br />(3).抒情。 清 惲敬 《與趙石農(nóng)書》:“近有言 漢 人文如經(jīng)注者,止經(jīng)師自序之文,其他奏疏、上書、記事、言情之文具在,皆與 唐 宋 之文出入者也。” 王國維 人間詞話三三:“唯言情體物,窮極工巧,故不失為第一流之作者?!?朱光潛 《談文學(xué)·情與辭》:“文字有言情、說理、敘事、狀物四大功用?!?/div>
《國語辭典》:宣言  拼音:xuān yán
1.逢人公開聲明?!妒酚?。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列傳》:「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弧?br />2.發(fā)表意見?!秶Z。周語上》:「口之宣言也,善敗于是乎興,行善而備敗,其所以阜財(cái)用、衣食者也?!?br />3.政府、政黨或其他團(tuán)體把對某事件的主張,用文書對外的宣示。如:「獨(dú)立宣言」。
《漢語大詞典》:言象
指在言詞上留下的跡象。 南朝 梁 沈約 《均圣論》:“豈唯言象莫窺,良以心慮事絶。”宣和畫譜·陸探微:“人謂畫有六法,自古罕能足之, 探微 得法為備,窮理盡性,事絶言象?!?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二節(jié):“不立佛殿,只立法堂,表示法超言象。”參見“ 言筌 ”。
《國語辭典》:言筌  拼音:yán quán
言語的跡象。唐。許康佐宣尼宅聞金石絲竹之聲賦〉:「事寧同于想像,理實(shí)閟于言筌?!顾巍?yán)羽《滄浪詩話。詩辯》:「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也作「言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