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770,分185頁顯示  上一頁  18  19  20  21  22  24  25  26  27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言古
芻言
九言
妙言
托言
托言
輒言
詠言
言重
言和
不忍言
言苦
石言
言約
言宣
《韻府拾遺 麌韻》:言古
董仲舒賢良策:善言古者,必有驗于今。
分類:言古
《國語辭典》:芻言(芻言)  拼音:chú yán
謙稱自己的言論淺陋?!杜f唐書。卷一六四。李絳傳》:「臣等備位,無所發(fā)明,但陛下不廢芻言,則端士賢臣,必當(dāng)自效。」
《漢語大詞典》:九言
(1).九句格言。指 春秋 時 鄭國 子大叔 告誡 趙簡子 的九句話。左傳·定公四年:“﹝ 鄭 子大叔 卒。﹞ 晉 趙簡子 為之臨,甚哀,曰:‘ 黃父 之會,夫子語我九言,曰:無始亂,無怙富,無恃寵,無違同,無敖禮,無驕能,無復(fù)怒,無謀非德,無犯非義?!?唐 杜牧 《歸融冊贈左仆射制》:“ 太叔 九言,服以行之,終身不倦。” 清 錢謙益 《父季兆原任工部司務(wù)贈中憲大夫》:“奉九言於 太叔 ,守以終身?!?br />(2).用以敬稱別人的教誨。 宋 司馬光 《謝張丈置酒賜侍》:“九言聞善教,一顧得虛聲?!?br />(3).指一句九字的詩體。 南朝 梁 蕭統(tǒng) 《〈文選〉序》:“少則三字,多則九言,各體互興,分鑣并驅(qū)。” 宋 嚴(yán)羽 滄浪詩話·詩體:“三言始於 晉 夏侯湛 ,九言起於 高貴鄉(xiāng)公 ?!眳㈤?清 趙翼 陔馀叢考卷二三。
《漢語大詞典》:妙言
(1).微妙不易理解的言論。韓非子·忠孝:“殆物妙言,治之害也?!?br />(2).動聽的言語。 宋 黃庭堅 《奉和王世弼寄上七兄先生用其韻》:“妙言對賓客,稱渠萬金產(chǎn)?!?/div>
《漢語大詞典》:托言
(1).借口。 文秉 先撥志始卷上引 明 楊漣 《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疏》:“ 忠賢 恐其露己驕橫,上年因皇上南郊,謀之私比,托言急病,立刻掩殺?!?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 于生 念許之則禍在后日,不許則禍在目前,猝不能決。托言父在難自專?!?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托言眾治,壓制乃尤烈于暴君?!?br />(2).假稱。 清 尹慶蘭 《螢窗異草三編·秦吉了》:“月餘,婢竟光采如初, 緒 乃浼尼為撮合山,托言貧家之女,力白於其母?!?/div>
《國語辭典》:托言(託言)  拼音:tuō yán
假托言詞。《三國演義》第四回:「今日并非賤降,因欲與眾位一敘,恐董卓見疑,故托言耳?!?/div>
《韻府拾遺 元韻》:輒言(輒言)
周書武帝紀(jì):朝廷大事,多共參議,性沉深而遠(yuǎn)識,非因顧問,終不輒言。世宗每嘆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漢語大詞典》:詠言(詠言)
猶言吟詩,作詩。 宋 王安石 《讀墨》詩:“詠言以自警,吾詩非好詆?!?br />(1).猶永言,吟詠。語本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漢 傅毅 《舞賦》:“臣聞歌以詠言,舞以盡意。是以論其詩,不如聽其聲;聽其聲,不如察其形。” 唐 權(quán)德輿 《唐故漳州刺史張君集序》:“開卷三復(fù),追懷舊故,詠言擊節(jié),髣髴如聞?!?br />(2).指詩歌。 唐 賈島 《寄滄州李尚書》詩:“迢遰瞻旌纛, 浮陽 寄詠言?!?/div>
《國語辭典》:言重  拼音:yán zhòng
1.慎重出言。唐。杜荀鶴 辭九江李郎中入關(guān)詩:「愿開言重口,薦與分深人?!?br />2.言語過當(dāng)。多為受言者對發(fā)言者的謙詞?!段拿餍∈贰返谒牧兀骸割I(lǐng)教兩字,太言重了,如不以小弟為不肖,小弟倒有幾句話要告訴勞兄?!?/div>
《國語辭典》:言和  拼音:yán hé
談和、講和。如:「兩人終于握手言和?!埂?/div>
分類:言和講和
《國語辭典》:不忍言  拼音:bù rěn yán
不忍心說?!度龂萘x》第四回:「卓賊欺天廢主,人不忍言;而公恣其跋扈,如不聽聞,豈報國效忠之臣哉?」
分類:不忍心
《韻府拾遺 麌韻》:言苦
宋史張詠傳:事君者,廉不言貧,勤不言苦,忠不言已,效公不言已能,斯可以事君矣。
《漢語大詞典》:石言
石發(fā)聲。古人附會為神憑石而言。左傳·昭公八年:“石言於 晉 魏榆 。 晉侯 問於 師曠 曰:‘石何故言?’對曰:‘石不能言,或馮焉……今宮室崇侈,民力彫盡,怨讟并作,莫保其性,石言,不亦宜乎?’” 楊伯峻 注:“謂有物憑依之而言也。漢書·五行志作‘神或馮焉’,説苑·辨物篇作‘有神馮焉’?!?span id="hnhd9vx" class="book">《新唐書·五行志二》:“ 廣明 元年, 華岳廟 玄宗 御制碑隱隱然有聲,聞數(shù)里間,浹旬乃止。近石言也?!?/div>
《漢語大詞典》:言約(言約)
言語之約,口頭的約定。后漢書·方術(shù)傳下·徐登:“二人遇於 烏傷 溪水之上,遂結(jié)言約,共以其術(shù)療病?!?/div>
分類:口頭約定
《漢語大詞典》:言宣
(1).語言顯露。宋史·儒林傳八·葉味道:“言宣則力減,文勝則意虛?!?br />(2).表達(dá),表白。 曹靖華 《飛花集·梅園斷想》:“依依之情,莫可言宣?!?/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