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維基吳言信,福建邵武人,明初官員。吳言信為國子監(jiān)生,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中式辛未科一甲第三名進士(探花),授翰林院編修。靖難之役中,吳言信不知所終,一說全家死難。后入祀邵武鄉(xiāng)賢祠。清光緒《重纂邵武府志》有傳。
人物簡介
維基俞允,又名俞永,字嘉言,松江華亭(今上海)人,明朝官員,進士出身。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甲戌科三甲進士。官魯山縣知縣,有政績。后入吏部主事,進員外郎。后因事貶任長沙通判。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明松江府華亭人,初名允,字嘉言。洪武二十七年進士。授楚王府紀善,歷魯山知縣,有惠政。入為禮部主事,遷員外郎,因事謫長沙通判。匿藏方孝孺子,使改姓余,子孫蕃衍,萬歷中始復(fù)姓。有《春曹詩稿》。
明詩紀事·甲簽·卷二十九永初名允,字嘉言,松江華亭人。洪武甲戌進士,授行人。改楚府紀善,遷魯山知縣,入為禮部主事,遷員外郎,謫長沙通判。有《春曹詩稿》。
(《松江府志》:嘉言少好學(xué),與袁海叟,陶宗儀、陸達夫、陳主客伯仲結(jié)詩社,呼為小友。其《山居》詩有「池草生新句,禽言得異名」,「青蛇作龍匣底鳴,剪取吳江千尺水」,達夫嘗稱之曰:「俞子穎秀,咄咄逼人?!?田按:洪武癸酉,侯城以漢中教授典試京闈,嘉言為所取士。革除時,族方氏,寧海典史魏澤匿侯城九歲子德宗,與臺人馀學(xué)夔渡海至華亭青村,主嘉言家。嘉言妻以養(yǎng)女,改姓馀氏,子孫蕃衍。逮萬歷三十七年,提學(xué)御史楊廷筠廉其事,始復(fù)姓。松人建正學(xué)祠,以嘉言配食。此可與嬰、臼存孤,千古媲烈矣。)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義解篇能義。字無言。別號損庵。四明象山高氏子。穎悟聰敏。年十三出家智門寺。精行業(yè)。稍長。見復(fù)原報公于徑山。公默識之。授以楞嚴。講誦通貫。旋主藏于雪竇。恍然有得。作偈。有掃空文字五千卷。流出胸襟一蓋天。復(fù)原深嘉許之。洪武中。住馀杭普寧。巋剎竿而皈。四眾久而退席。隱居徑山之蒙堂。永樂丙戌。太宗皇帝。命僧錄司。遴選精通楞嚴經(jīng)旨者。以師應(yīng)詔。師為說以進。上覽之。心甚契合。乙未。纂修永樂大典。命師總釋典之綱。極承眷顧。既而靈谷定巖戒公。延師為上座。模范后學(xué)。定巖示寂。靈谷席虛。仁宗皇帝在青宮。儗師補其處。令入朝。上見師道容。喜甚。除僧錄左覺義。賜錦衣一襲貉裘煖帽靴襪。并鈔二百錠。遣中官送回南京。于鐘山第一禪林。舉唱宗乘。緇素悅服。未幾復(fù)入朝。升左講經(jīng)。寓慶壽寺疾作。上聞賜醫(yī)藥。中使相望于道。集眾說偈曰。已住閻浮七十年?;识魅绾:茻o邊。如今撒手西歸也。萬里無云月正圓。擲筆而逝。上覽偈為之感嘆。賜諭祭。命工部作龕。茶毗于平則門外。上有五色云現(xiàn)。拾骨得舍利數(shù)十顆。弟子請回鐘山。仁宗踐位。復(fù)遣祭命。以靈骨舍利歸徑山。建塔于寂炤祖壟之傍。師梵貌清整。人見而意消。善韻語。應(yīng)制和御韻。送大寶法王。有云有時論到無言處。心融神會堯眉開。頗為人傳誦云。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九釋能義,字無言,四明人。本世家子,素志清苦,不事華麗,旁無長物,以一缽自隨。居鐘山閒房,非行誼高潔者不與之接。日惟禪定為事,暇則與學(xué)侶演說經(jīng)藏要義。成祖雅重之,召對無虛月,每入大內(nèi),即命講說楞嚴大義。居靈谷,授僧錄,以奉詔北來,卒于慶壽僧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永樂四年進士。選翰林庶吉士,讀中秘書,預(yù)修《永樂大典》,授禮部主事,官至太仆少卿。
維基鄭復(fù)言,浙江鄞縣人。明朝官員。永樂四年(1406年)丙戌科二甲第四十四名進士,選庶吉士,參與修撰《永樂大典》,后應(yīng)作賦文稱旨,授吏部主事,后升太仆寺少卿。
人物簡介
維基史詠(1382年—?),字永言,直隸應(yīng)天府溧陽縣福賢鄉(xiāng)五都一保人。進士出身。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二十四名。永樂十年(1412年)壬辰科會試三十二名,殿試登進士第三甲第二十九名。
人物簡介
維基陳禮(1382年—?),字正言,江西吉安府泰和縣千秋縣二十七都人。進士出身。江西鄉(xiāng)試一百四十八名。永樂十年(1412年)壬辰科會試七十一名,殿試登進士第二甲第三十六名。
人物簡介
簡介楊景賢,名暹,后改名訥,字景賢,一字景言。生卒年不詳。然明初賈仲明《錄鬼簿續(xù)編》云"與余交五十年",永樂初尚得寵于朱明,可知楊氏乃元末明初戲曲家。楊氏本為蒙古人,祖上已移居浙江錢塘。故朱有燉《煙花夢引》言及京都樂妓蔣蘭英時云之:"錢塘楊訥為作傳奇而深許之。"《錄鬼簿續(xù)編》言楊氏"善琵琶,好戲謔,樂府出人頭地。錦陣花營,悠悠樂志。與余交五十年。永樂初,與舜民一般遇寵。后卒于金陵"。按其小傳,知楊氏生平有三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明臨江府新喻人,字嘉言,號寅清居士、尋樂翁。永樂十三年進士。官至詹事府詹事。有《尋樂文集》。
明詩紀事·乙簽·卷十一嘉言名敬,以字行,新喻人。永樂戊戌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累官詹事府詹事。有《溫樹稿》、《垣西稿》、《尋樂集》。
人物簡介
維基習(xí)嘉言(1388年—1453年),名經(jīng),以字行,號寅明居士。江西臨江府新喻縣白梅(今新余市)人。為人“沈毅莊靖”,于書無所不讀,永樂十五年鄉(xiāng)試舉人第一名,十六年(1418年)成進士。初為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曾與修《宣德實錄》、《通鑒直解》。官至太常寺少卿、詹事府詹事。曾上《六事疏》。晚號尋樂翁。景泰三年(1452年)卒,年六十五歲。有《溫室集》、《西垣漫稿》、《尋樂集》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名一作永言。明浙江鄞縣人。鄭復(fù)言弟。永樂十三年進士。授中書舍人。文詞典雅,工行草小楷篆書。遷河南按察僉事。宣宗立,留直文華殿,日備顧問。終太常少卿。
甬上耆舊詩·卷十三以字行。與兄復(fù)言俱鄭先生本忠子也。以進士改庶吉士。授中書舍人。仁宗監(jiān)國,每見命賦詩,率立就。尋命署禮部尚寶司及六科事。上嘉曰:卿不獨文詞典雅。書法亦甚莊楷,類卿為人。遷河南按察僉事。宣宗即位,雅重其名,留直文華殿,日備顧問。特賜給事牙牌,以便出入。遷太常少卿。兄復(fù)言亦由庶吉士歷官太仆少卿,引年歸。兄弟友恭,并能承其家學(xué),位至名卿。人以二難稱之。
維基鄭雍言,一作鄭永言,浙江鄞縣人,進士出身。鄭復(fù)言弟。永樂十三年(1415年)登乙未科進士,授中書舍人,后升任河南按察司僉事。明宣宗即位,留直文華殿,每日預(yù)備顧問。官終南京太常寺少卿。他是著名書法家,善于行草、小楷、篆書。曾參與編修《永樂大典》。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八詢,字廷言,一作佳言,號東溪,嘉善人。從里儒徐中授尚書,善屬文。宣德間應(yīng)賢良詔授廣西布政司檢校洞蠻竊發(fā)詢諭之皆感服遺以金不受尋致仕時邑民李懷玉等為真率飲尊齒德也適詢歸改為耆英文會約里中斑白知禮讓者十二人按一年月朔之數(shù)并詢?yōu)槭齽t馀閏也月朔小酌命子弟講禮讀法歌詩撫琴習(xí)奢惡儉者勿與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明湖廣麻城人,字忠言。正統(tǒng)四年進士。知金壇縣。曾以俸祿資邑人王豪、錢澍求學(xué)。吏部尚書王翱上疏贊其治行。擢山西參政。
維基劉訓(xùn)(1404年—1463年),字忠言,湖廣黃州府麻城縣人,民籍,治《春秋》。七月初六日生,行三。由縣學(xué)生中式湖廣鄉(xiāng)試第四名舉人,會試中式第六十二名。年三十六歲中式正統(tǒng)四年己未科第三甲第五十二名進士。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九綸字允言,號夢草,嘉善人,本姓卞。正統(tǒng)間布衣。著有夢草編。
明詩紀事·乙簽·卷二十一綸字允言,嘉善人。有《夢草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明蘇州府吳縣人,字惟允,號秋水,陳汝秩弟。與兄齊名,有大髯、小髯之稱。工詩善畫。倜儻知兵,嘗參張士誠軍事。洪武初以薦任濟南經(jīng)歷。坐事死,臨難從容繪畫,畫畢就刑。有《秋水軒詩稿》。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字惟允,吳縣人。官濟南經(jīng)歷有秋水軒槁
明詩紀事·甲簽·卷十八汝言字惟允,吳人。明初官濟南經(jīng)歷,坐法死。有《秋水軒稿》。
(《六硯齋三筆》:陳惟寅、淮允兄弟,蘇門高士,繪法宗唐、宋,傅采著色;有李思訓(xùn)、李營丘標致。
《畫史會要》:陳準允能詩文,山水宗趙魏公,清潤可愛。兄惟寅高士,有雅宜山居,亦善山水。寅號大髯,允號小髯。
《無聲詩史》:陳惟允當國初為潘左丞客,有《壽左丞仙山樓閣圖》,此畫之精絕者。徐幼文題其《山居圖》云:「昔年為客處,看圖懷故山。今日還山住,儼然圖畫間。泉來繞蘭徑,月出對花關(guān)。應(yīng)知農(nóng)事畢,高坐有馀閑。」
尤鏜《清賢紀》:陳惟允工為詩歌,而圍棋鼓琴,無一不造其妙。與倪元鎮(zhèn)為契友,故有「覓句船工畫,看山不愛名。棋枰消永月,琴調(diào)寄閑情」之贈。
《墨緣匯觀》:陳汝言《百丈泉圖》筆墨高古,無一不規(guī)法董、巨。相傳松江王氏藏北苑《溪山行旅圖》,有「江南半幅董元」之稱。太倉王氏有巨然《溽暑山行圖》。董文敏題為北苑。此二圖皆江南名畫。余見石谷臨本,思慕有年,不能一見真跡。今睹此圖筆法與石谷所摹二圖相仿佛,為元人中超軼者,當作董、巨觀。
田按:惟允淮張時用事,牧齋云;「惟允嘗騎馬過吳市,遇王止仲徒行,不為下,以手招之曰:『王止仲可來我家看畫?!恢怪傥仓?,弗敢后?!蛊漶尕鴮<喝绱?,馀考文徵仲《溪山秋霽圖》跋云:「惟允貴顯時,止仲為門下客。惟允卒后,其子繼從止仲學(xué),故其辭稍距。惟允婿劉政見之,罵曰:『此吾外父食客,那得稱吾友!』以筆抹之?!菇衲üP隱然猶存,則牧齋之言信矣。惟允與王叔明為素交,合作《泰山密雪圖》,為畫苑佳話,惜畫今不傳。嘗見戴醇士侍郎畫冊跋云:「叔明《泰山圖》絕跡以意想像為之,其畫空靈駘宕?!故汤烧嬉淮嫾乙?。惟允詩少局邊幅,不能如其人之豪宕,七律意格靈變,殊有別趣。西市之日,索筆作畫,從容就刑,事詳張來儀詩后。)
明詩紀事·乙簽·卷十七汝言字時獻,潼關(guān)衛(wèi)人。正統(tǒng)壬戌進士,授戶部主事,歷郎中。景泰中,驟進戶部侍郎。天順初以迎駕功遷兵部尚書。以賄敗。
維基陳汝言,官至兵部尚書。正統(tǒng)七年(1442年)壬戌科進士。累官至戶部侍郎。因依附石亨,曹吉祥謀奪門之變,故被石亨舉薦,以取代于謙擔(dān)任兵部尚書。其在任內(nèi)栽培黨羽,并幫助石亨冒領(lǐng)功勛賞賜者不下四千馀人。天順二年,因被群臣檢舉彈劾,被逮捕下詔獄,籍其家,家有萬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