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簡介
未詳。
陳嘉言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嘉興人,字孔彰。工畫寫意花鳥,頗臻妙境。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七一三
陳言,海豐人。官御史。事見清光緒《惠州府志》卷二五。

人物簡介

甬上耆舊詩·卷二十七
字伯實,年十六,輒通五經(jīng)。以明經(jīng)授遵化訓導,遷大城教諭。自先生至學舍,凡諸生初進謁,歲時所上脩脯,盡不受。其入俸既少,不能自給,然見學徒有貧不得葬其親者,不能娶者,更分俸入助之。日召諸生集館,身為說經(jīng)。以遷知石城縣去。其后大城諸生請祀先生于學宮。石城地故瘠,豪大家猾吏相通為奸,民益弊。先生至,盡捕治之,縣中以寧。方先生下車,先與父老誓曰:吾若橫取石城一錢,即不得生還。自后凡所應入耗,贖槩卻之。惟興利除害,一意與民休養(yǎng)。在官四年,縣大治。適有直指按部索先生金,先生笑謝不應,即日解官歸。石城父老號泣追送,為先生生立祠。既家居,以行誼之重,見推里中。每行鄉(xiāng)飲禮,先生九在賓筵。卒年七十七。復祀于鄉(xiāng)賢祠。
陳言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無錫人,字國楨。工詩善畫,書仿《曹娥碑》,畫山水法趙伯駒。

人物簡介

甬上耆舊詩·卷三十
字英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07—1577 【介紹】: 明福建莆田人,字宜昌,號石溪。嘉靖二十六年進士。歷知泰和縣、泰州,官至南京刑部郎中。坐事免歸。有《尚書講義》。
維基
陳言(1507年—1577年),字宜昌,號石溪,福建承宣布政使司興化府莆田縣(今福建省莆田市)人。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福建鄉(xiāng)試第八名舉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式丁未科會試第四名,登第三甲第一百二十三名進士。初授江西泰和縣知縣。因不善逢迎上官,抵制行賄,改教職,任湖州府學教授。遷國子監(jiān)博士。經(jīng)吏部尚書李默提拔,升禮部儀制司主事。李默后遭嚴嵩等排擠,下獄身死,陳言亦因此左遷郴州同知,升泰州知州。不久擢南京刑部員外郎,升郎中,免官歸。優(yōu)游林下十五年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汝成,號岳率。嘉靖十七年進士,歷官山東按察使。輯《盛明百家詩》,著《是堂學詩》、《鴸鳴集》。
人物簡介
俞憲(1508-1572),字如成,號是堂,無錫人,嘉靖間曾官山東按察使。有文學,輯有《盛明百家詩》,著《是堂學詩》、《鴸鳴集》。
維基
俞憲(1508年—?),字汝成,號是堂,別號嘿庵散人、忘言老人,直隸常州府無錫縣人,民籍。著有《皇明進士登科考》以及《盛明百家詩》。嘉靖十年(1531年)辛卯科應天府鄉(xiāng)試第六十三名舉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式戊戌科會試第195名,二甲四十一名進士。初授刑部主事,降湖廣布政司副理問,后升浙江紹興府同知、江西按察司僉事、山東布政司參議、參政。俞憲所編纂的《盛明百家詩》是現(xiàn)存大型明詩總集中編刊年代最早的一種。

人物簡介

維基
李綸,字德言,直隸鳳陽府潁州潁上縣人,萬全都司懷安衛(wèi)官籍。應天鄉(xiāng)試第六十四名舉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式戊戌科會試第一百二十五名,三甲第八名進士。累官山西按察使。
趙同言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趙同言,字德孚,山東濟南府長清縣人,軍籍。山東鄉(xiāng)試第六名舉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式戊戌科進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烏程人,字季默,號藻泉。凌震子。少承家學,又從施青陽先生游。博覽百家,試必高第,然患心疾,每試不能終卷。嘉靖十九年始以選貢中鄉(xiāng)試。授全椒知縣。歷刑部員外郎,有政績。與人和而介,然按治不法甚嚴,豪猾皆懼。尋乞歸。年六十八卒。有《風笙閣簡鈔》、《椒沔稿》等。
王如綸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王如綸(1511年—?),字汝言,直隸真定府晉州安平縣人,民籍。嘉靖十年(1531年)辛卯科順天府鄉(xiāng)試第六名舉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式庚戌科會試第一百九十名,三甲第一百三十四名進士。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任山西高平縣知縣。

人物簡介

維基
王言(1513年—?年),字大行,山東登州府招遠縣人,山東登州衛(wèi)旗籍。嘉靖十九年(1540年)庚子科山東鄉(xiāng)試舉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聯(lián)捷辛丑科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家鄉(xiāng)建有翰林坊。為人方正緘默,與人不假顏色。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改江西道監(jiān)察御史,請粟賑濟,按淮揚蘇松,抗疏劾隆平侯。言能識袁洪愈,于諸生淪落中,嚴相以通家致之不屈。升河南按察司僉事。大計榜已出,嚴世蕃大書,言秩名巡檢驛丞。言拂袖歸里,為族弟心與膂置田產(chǎn),畢婚娶。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13—1572 【介紹】: 明山東臨朐人,字汝言,號少洲。馮惟敏弟。嘉靖十七年進士。由宜興知縣累擢江西左布政使,為政多便民。后以光祿卿致仕。有《風雅廣逸》、《文獻通考纂要》及詩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汝言,惟敏弟,嘉靖戊戌進士,除宜興縣歷兵部員外出為陜西浙江提學僉事遷江西左布政以光祿寺卿致仕有光祿集
明詩紀事·戊簽·卷八
惟訥字汝言,惟敏弟。嘉靖戊戌進士,除宜興知縣。改魏縣,歷蒲州知州、揚州同知,改松江。徵授南戶部員外,進郎中,改兵部,出為陜西僉事,歷河南參議、浙江副使、山西參政、按察使、陜西布政使,改江西,加光祿卿致仕。有《光祿集》十卷。 (《四庫總目》:馮惟訥《古詩紀》前集十卷,皆古逸詩。正集一百三十卷,則漢、魏以下,陳、隨以前之時。外集四卷,附祿仙鬼之詩。別集十二卷,則前人論詩之語也。時代綿長,采遮繁富,其中真?zhèn)五e雜,以及抵牾舛漏,所不能無。故馮舒作《詩紀匡謬》以糾其失。然上薄古初,下迄六代,有韻之作,無不兼收。溯詩家之淵源者,不能外是書而別求。固亦采珠之滄海,伐木之邯林也。 《藝苑卮言》:馮汝言詩,如晉人評會稽王,有遠體而無遠神。《海岳靈秀集》:少洲詩俊逸秀麗,縱橫繩墨間,時出奇鋒。 《列朝詩集》:汝言有《光祿集》。評其詩者,以為博洽多聞,自出為鮮。)
維基
馮惟訥(1513年—1572年),字汝言,號少洲,遼東廣寧左衛(wèi)軍籍山東臨朐縣人。嘉靖戊戌進士,官至光祿寺卿。山東鄉(xiāng)試第五十六名,嘉靖十七年(1538年)戊戌科三甲進士。嘉靖十九年(1540年),任直隸常州府宜興縣知縣,以敢治強豪著稱。,改任魏縣,曾任山西蒲州知州、揚州府同知、浙江提學副使。嘉靖末歷官陜西右布政使,隆慶二年(1568年)五月升江西左布政使,五年二月以疾乞休,詔進光祿寺卿致仕。隆慶六年(1572年)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上虞人,字用言。嘉靖二十三年進士。官至太常寺卿。仿《論衡》著《山堂隨鈔》,以所屬有金罍山,陶望齡為刪汰其書,改名為《金罍子》。
維基
陳絳(1513年—1587年),字用陽,號罍山,浙江紹興府上虞縣人,民籍。嘉靖十六年(1537年)丁酉科浙江鄉(xiāng)試第六十一名舉人,二十三年(1544年)甲辰科三甲進士。曾任彰德府知府、青州府知府,四十一年(1562年)五月升山東按察司副使、兵備寧前。四十三年(1564年),重修遼東廣寧城,共官軍六千八百一十四名。復除廣東按察司副使,隆慶四年(1570年)三月升江西右參政,轉(zhuǎn)福建右參政,五年(1571年)正月升福建按察使,再升山東右布政使,十二月升江西左布政使。以考察不及,萬歷二年(1574年)六月調(diào)任四川左布政使,三年(1575年)四月升光祿寺卿,九月轉(zhuǎn)直隸應天府府尹,被禮科左給事中陳耀彈劾庸老,遂乞休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