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770,分185頁顯示  上一頁  34  35  36  37  38  40  41  42  43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懇言
蠟言
盜言
藥言
言納
陽言
謬言
置言
互言
借言
摭言
負(fù)言
浩言
鶴言
言聲
《國語辭典》:懇言(懇言)  拼音:kěn yán
真摰懇切的言詞。漢?;笇挕尔}鐵論。鹽鐵箴石》:「懇言則辭淺而不入,深言則逆耳而失指?!?/div>
分類:誠摯
《駢字類編》:蠟言(蠟言)
柳宗元鞭賈文:今之扼其貌,蠟其言,以求賈技于朝者,亦良多矣。
《漢語大詞典》:盜言(盜言)
(1).猶讒言。《詩·小雅·巧言》:“盜言孔甘,亂是用餤?!?孔穎達(dá) 疏:“險(xiǎn)盜之人,其言甚甘,使人信之而不已。” 晉 傅咸 《〈毛詩〉詩》:“盜言孔甘,莫何能淑;讒人罔極,有靦面目?!?span id="z2jangx" class="book">《舊唐書·裴延齡傳》:“臣又竊慮陛下納彼盜言,墮其奸計(jì)?!?br />(2).竊取他人之言。 清 龔自珍 《闡告子》:“ 雄 也竊言,未湮其原;盜言者 雄 ,未離其宗?!?/div>
《國語辭典》:藥言(藥言)  拼音:yào yán
比喻含有規(guī)勸意味的言辭。漢。賈誼《新書。卷九。修政語上》:「藥言獻(xiàn)于貴,然后聞于卑?!?/div>
分類:勸戒
《漢語大詞典》:言納(言納)
見“ 言訥 ”。
《漢語大詞典》:言訥(言訥)
亦作“ 言納 ”。 說話遲鈍不流暢。語出《論語·里仁》:“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邢昺 疏:“訥,遲鈍也;敏,疾也,言君子但欲遲鈍於言敏捷於行,惡時人行不副言也。” 漢 嚴(yán)遵 道德指歸論·天下謂我:“容疏言納,貌樸而鄙?!?唐 韓愈 《上考功崔虞部書》:“欲學(xué)為佞,則患言訥詞直,卒事不成?!?唐 柳宗元 《上權(quán)德輿補(bǔ)闕溫卷決進(jìn)退啟》:“色平氣柔,言訥性魯?!?/div>
《駢字類編》:陽言(陽言)
戰(zhàn)國策:楚圍雍氏,韓令冷向借救于秦。秦為發(fā),使公孫昧入韓。公仲曰:子以秦為將,救韓乎?其不乎?對曰:今也其將陽言救韓,而陰善楚。公恃秦而動,必?與楚戰(zhàn)。楚陰得秦之不用也,必易與公相支也。 漢書原涉?zhèn)鳎焊嘉髌翆④娚晖澜ㄕ埳媾c相見,大重之。故茂陵令尹公壞涉冢舍者,為建主簿,涉本不怨也。涉從建所出,尹公故遮拜涉,謂曰:易世矣,宜勿復(fù)相怨。涉曰:尹君何壹魚肉涉也?涉用是怒,使客刺殺主簿。涉欲亡去,申屠建內(nèi)恨恥之,陽,言:吾欲與原巨先共鎮(zhèn)三輔,豈以一吏易之哉?賓客通言,令涉自系獄,謝建許之。賓客車數(shù)十乘,共送涉至獄。建遣兵道徼,取涉于車上,送車分散,馳,遂斬涉,縣之長安市。
又素問見陰言下。
《國語辭典》:謬言(謬言)  拼音:miù yán
荒唐錯誤的言詞。《三國演義》第五二回:「玄德不信其言,孔明曰:『邢將軍非謬言也?!弧?/div>
分類:妄言隱語
《漢語大詞典》:置言
(1).猶進(jìn)諫。 南朝 齊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 漢文 缺三推之義, 賈生 置言?!?br />(2).立言。 南朝 梁 沈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立行可模,置言成范?!?br />(3).埋怨。《敦煌變文集·不知名變文》:“娘子今日何置言?貧富多(前)生惡業(yè)牽?!?/div>
《漢語大詞典》:互言
(1).上下文義互相闡發(fā),互相補(bǔ)足。
(2).交錯使用同義詞以避免字面重復(fù)的修辭手法。 清 俞樾 群經(jīng)平議·論語一:“詩·都人士篇曰:‘彼都人士,臺笠緇撮,彼君子女,綢直如髮?!吭唬骸既恕?,女曰:‘君子’,互言之耳,其義一也?!?/div>
《漢語大詞典》:借言
猶借口,假托的理由。 明 張居正 《乞鑒別忠邪以定國是疏》:“然此二端,皆借言也。至末后一段,謂皇上當(dāng)獨(dú)攬乾綱,不宜委政于眾所阿附之元輔,此則其微意所在,乃陷臣之機(jī)穽也?!?/div>
《國語辭典》:摭言  拼音:zhí yán
書名。五代王定保撰,十五卷。敘述唐代的貢舉制度及摭拾社會軼聞。也稱為「唐摭言」。
《漢語大詞典》:負(fù)言(負(fù)言)
背棄約言。 晉 干寶 搜神記卷三:“﹝ 隗炤 ﹞臨終書板,授其妻曰:‘……此人負(fù)吾金,即以此板往責(zé)之,勿負(fù)言也。’” 唐 賈島 《題李凝幽居》詩:“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fù)言?!?明 馮夢龍 《情史·情報(bào)·袁乞妻》:“君先結(jié)誓,何負(fù)言!”
分類:背棄約言
《漢語大詞典》:浩言
正大剛直之言。 唐 孟郊 《生生亭》詩:“拔意千餘丈,浩言永堪銘?!?/div>
《漢語大詞典》:鶴言(鶴言)
謂鶴壽長而能知往事。 宋 楊萬里 《四印室長句效劉信夫作呈信夫》:“憤世嫉邪聊爾耳,未必 崔君 真鶴言?!眳⒁姟?鶴語 ”。
《漢語大詞典》:鶴語(鶴語)
(1). 南朝 宋 劉敬叔 異苑卷三:“ 晉 太康 二年冬,大寒,南洲人見二白鶴語於橋下曰:‘今茲寒,不減 堯 崩年也?!妒秋w去?!焙笠浴苞Q語”謂鶴壽長而多知往事。 唐 崔湜 《幸白鹿觀應(yīng)制》詩:“鸞歌無歲月,鶴語記春秋?!?清 趙執(zhí)信 《清明后大雪》詩:“泠泠鶴語溯 唐 堯 ,卯酒微曛抵敝貂?!?br />(2). 晉 陶潛 搜神后記卷一:“ 丁令威 ,本 遼東 人,學(xué)道于 靈虛山 ,后化鶴歸 遼 ,集城門華表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xì)w。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xué)仙冢壘壘。’遂高上沖天?!焙笠蛞浴苞Q語”指勸人學(xué)仙。 唐 李端 《游終南山因寄蘇奉禮士尊師苗員外》詩:“雞聲傳洞遠(yuǎn),鶴語報(bào)家遲。童子閑驅(qū)石,樵夫樂看棋?!?明 游潛 《獨(dú)眺》詩:“空城留鶴語,千歲幾來歸?!?br />(3).鶴的鳴聲。 唐 姚合 《寄孫路秀才》詩:“潮去蟬聲出,天晴鶴語多?!?/div>
《漢語大詞典》:言聲(言聲)
作聲;吭聲。 孔厥 袁靜 《新兒女英雄傳》第十四回:“ 小水 心跳著,不言聲。” 楊朔 《雪花飄飄》:“老羊倌沒言聲?!?劉紹棠 《青枝綠葉》六:“ 滿囤 不言聲,蹲在道邊發(fā)愣?!?/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