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770,分185頁顯示  上一頁  35  36  37  38  39  41  42  43  44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言破
言默
言諫
言計
言博
選言
宴言
無戲言
偶言
竊言
棄言
讖言
亂言
例言
避言
《漢語大詞典》:言破
說穿。 元 無名氏 《謝金吾》第二折:“兒也,你若得飛出城門便是你一命脫,我少不的到圣人前自言破。怕只怕 王樞密 的刻薄,百般的將你個 楊六郎 摧挫?!?/div>
分類:說穿
《漢語大詞典》:言默
議論和沉默。莊子·則陽:“道物之極,言默不足以載,非言非默,議有所極。”韓非子·南面:“則人臣莫敢妄言矣,又不敢默然矣,言默則皆有責也?!?南朝 梁 江淹 《雜三言·鏡論語》:“籌出處之叔仲,酌言默之多少?!?/div>
分類:議論沉默
《漢語大詞典》:言諫(言諫)
進言規(guī)勸。 漢 揚雄 《劇秦美新》:“廣彼搢紳講習言諫箴誦之涂。”《周末》1984.2.25:“諫的原意是以言正人……面陳得失,謂之‘言諫’?!?/div>
《韻府拾遺 霽韻》:言計(言計)
諸葛亮出散關表:劉繇、王朗各據(jù)州郡,論安言計,動引圣人。
《韻府拾遺 藥韻》:言博
見上。
《漢語大詞典》:選言(選言)
擇言;措辭。 晉 左思 《魏都賦》:“雖選言以簡章,徒九復而遺旨?!?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宋書·顏延之傳》:“夫選言務一,不尚煩密,而至於備議者蓋以網(wǎng)諸情非。”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詔策:“ 武帝 崇儒,選言弘奧?!?/div>
分類:措辭
《漢語大詞典》:宴言(讌言)
從容交談。北史·劉昉傳:“上柱國 郕國公 梁士彥 、 杞國公 宇文忻 、柱國 舒國公 劉昉 等,朕受命之初,并展勤力,酬勛報効,榮高祿重。朝夕宴言,備知朕意?!?宋 歐陽修 《與韓忠獻王》書:“兩日不奉宴言,豈勝瞻系?!?br />宴飲談說。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名實:“ 東萊王 韓晉明 篤好文學,疑彼製作,多非機杼,遂設讌言,面相討試。” 王利器 集解:“讌言,謂讌飲言説也。”
《漢語大詞典》:無戲言(無戲言)
謂說話算數(shù),不開玩笑。史記·晉世家:“ 成王 與 叔虞 戲,削桐葉為珪以與 叔虞 ,曰:‘以此封若?!?史佚 因請擇日立 叔虞 。 成王 曰:‘吾與之戲耳?!?史佚 曰:‘天子無戲言?!妒撬旆?叔虞 於 唐 。”《三國演義》第四六回:“ 瑜 曰:‘軍中無戲言?!币嗍∽鳌?無戲 ”。 北周 庾信 《成王刻桐葉封虞贊》:“禮以成德,樂以歌薰,天子無戲, 唐 其有君?!?/div>
《漢語大詞典》:偶言
謂相聚議論。資治通鑒·漢哀帝元壽元年:“﹝ 董賢 ﹞父子、兄弟橫蒙拔擢,賞賜空竭帑藏,萬民諠譁,偶言道路,誠不當天心也?!?/div>
分類:相聚議論
《漢語大詞典》:竊言(竊言)
私下談論。漢書·項籍傳:“吏卒多竊言?!?/div>
分類:私下談論
《國語辭典》:棄言(棄言)  拼音:qì yán
1.未能實踐諾言?!蹲髠?。宣公十五年》:「毋畏知死,而不敢廢王命,王棄言焉。王不能答?!?br />2.已經(jīng)廢棄的言論?!缎绿茣>硪凰奈?。黎干傳》:「玄所說不當于經(jīng),不質(zhì)于圣,先儒置之不用,是為棄言?!?/div>
《漢語大詞典》:讖言(讖言)
古代巫師、方士等以讖術所作的預言。后漢書·方術傳序:“后 王莽 矯用符命,及 光武 尤信讖言,士之赴趣時宜者,皆騁馳穿鑿,爭談之也?!?span id="8vm72zo" class="book">《新唐書·李逢吉傳》:“ 敬宗 新立, 度 求入覲, 逢吉 不自安, 張權輿 為作讖言以沮 度 ,而 韋處厚 亟為帝言之,計卒不行?!?/div>
《國語辭典》:亂言(亂言)  拼音:luàn yán
胡言亂語?!度龂萘x》第二回:「今倚汝子為君,與汝兄何進之勢,輒敢亂言?!?/div>
分類:胡言亂語
《國語辭典》:例言  拼音:lì yán
凡例、書籍前面說明內(nèi)容、體例等等的文字。如:「這本書前面的例言,說得很清楚?!埂肚宄m(xù)文獻通考。國用考。會計四》:「臣等督率員司悉心參考,擬先酌訂試辦豫算冊式及例言二十二條,附以比較表,都為一冊?!?/div>
《漢語大詞典》:避言
(1).謂避世人議論。 隋 王通 中說·禮樂:“或問 嚴光 、 樊英 名隱。子曰:‘古之避言人也。’” 阮逸 注:“避毀譽之言而已。” 明 沈德符 野獲編·科場·閣臣典試:“又至庚戌科,則內(nèi)閣三人,首輔 王太倉 不至,次輔 李晉江 以避言杜門,僅次輔 葉福清 一人在閣?!?br />(2).謂他人以惡相加或口出不遜則走避之。宋書·隱逸傳序:“賢者避地,其次避言。” 南朝 梁 沈約 《高士贊》:“亦有哲人,獨執(zhí)高志,避世避言,不友不事?!?宋 王向 《公默先生傳》:“君子貴行道信於世,不信貴容,不容貴去,古之避地避色避言是也。”參見“ 辟言 ”。
《漢語大詞典》:辟言
(1).合乎法度的言論。《詩·小雅·雨無正》:“如何昊天,辟言不信?!?毛 傳:“辟,法也?!?鄭玄 箋:“如何乎昊天,痛而愬之也,為陳法度之言,不信之也?!?span id="z2ivnev" class="book">《韓非子·飾令》:“廷雖有辟言,不得以相干也,是謂以數(shù)治?!?陳奇猷 集釋:“辟言,謂合法之言。”
(2).邪僻的言論;謬論。荀子·正名:“凡邪説辟言之離正道而擅作者,無不類于三惑者矣?!?/div>
《國語辭典》:辟言  拼音:bì yán
1.邪辟的語言?!盾髯印U罚骸阜残罢f辟言之離正道而擅作者,無不類于三惑者矣?!埂俄n非子。飭令》:「廷雖有辟言,不得以相干也?!?br />2.回避惡言?!墩撜Z。憲問》:「賢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