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770,分185頁顯示  上一頁  36  37  38  39  40  42  43  44  45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詭言
鼎言
言綍
屬言
言徐
諞言
野言
咎言
言幽
釋言
瑣言
訟言
玉言
詐言
周言
《漢語大詞典》:詭言(詭言)
(1).假稱;謊稱。漢書·蘇武傳:“ 漢 求 武 等, 匈奴 詭言 武 死?!?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越情·不畏鬼怪》:“蓋詭言取酒,從闊處先渡,出尸而伏棺中耳?!?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史料一·江忠烈公殉難廬州:“ 廬州 知府 胡元煒 具稟告急,詭言 廬州 糧械極富,團勇多而得力?!?br />(2).詭詐不正之言;怪誕不實之言。魏書·陽固傳:“予實無罪,騁汝詭言?!?明 方孝孺 《任重齋記》:“詭言異行遍海內(nèi)?!?清 戴震 《〈毛詩補傳〉序》:“其間有立言最難、用心獨苦者,則大忠而託諸詭言遜詞,亦圣人之所取也?!?/div>
《漢語大詞典》:鼎言
有份量的言論。常用于請人說話幫助的敬詞。 明 徐復(fù)祚《投梭記·恣刦》:“沒奈何,望乞鼎言昭雪?!眳⒁姟?鼎呂 ”。
《漢語大詞典》:鼎呂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毛先生 一至 楚 ,而使 趙 重於九鼎大呂。 毛先生 以三寸之舌,彊於百萬之師?!?司馬貞 索隱:“九鼎大呂,國之寶器。言 毛遂 至 楚 ,使 趙 重於九鼎大呂,言為天下所重也。”九鼎,相傳為 夏禹 所鑄;大呂,為 周 宗廟的大鐘。后遂以“鼎呂”指事物及言論的份量重。 宋 范成大 《寄贈泉石使李元直入覲》詩:“茲行公勿遜,安國如鼎呂?!?明 高攀龍 《文學(xué)景耀唐公墓志銘》:“重 于震 之言者若鼎呂?!?/div>
《漢語大詞典》:言綍
指詔書。 宋 劉攽 《賀知府某諫議啟》:“伏審光膺言綍,復(fù)秩諫垣。”參見“ 言絲 ”。
分類:詔書
《漢語大詞典》:言絲(言絲)
指詔書。語出禮記·緇衣:“王言如絲,其出如綸;王言如綸,其出如綍?!?宋 宋庠 《祫饗禮成》詩:“蠅筆言絲慎,雞場赦鼓催?!?/div>
分類:詔書
《漢語大詞典》:屬言(屬言)
猶發(fā)言。文選·任昉〈為蕭揚州薦士表〉:“辭賦清新,屬言玄遠?!?李善 注引 臧榮緒 晉書:“ 阮籍 雖放誕,不拘禮教,然發(fā)言玄遠?!?/div>
分類:發(fā)言
《韻府拾遺 魚韻》:言徐
漢書五行志:周單子會于戚,視下言徐。
《漢語大詞典》:諞言(諞言)
巧言。書·秦誓:“惟截截善諞言?!?孔 傳:“惟察察便巧,善為辨佞之言。” 宋 徐夢莘 三朝北盟會編卷四九:“進君子,退小人,無以利口諞言為足信?!?清 錢謙益 《奉賀宮傳晉江黃公奉詔存問序》:“始必以諞言為釣餌,熒惑主心。”
分類:巧言
《漢語大詞典》:野言
隱者之語;村野人的話。 唐 鮑溶 《秋晚銅山道中宿隱者》詩:“野言得真風,山貌宜古服?!?清 鄭文焯 《鶴道人論詞書》:“前以謣見,舉似野言,冀賛名章,効壤流之助,奚足補三語掾,敢遽當一字師邪?”
《漢語大詞典》:咎言
不祥之語。《詩·衛(wèi)風·氓》:“爾卜爾筮,體無咎言。”
分類:不祥
《韻府拾遺 尤韻》:言幽
楊炯渾天賦:方于執(zhí)炬,南稱明者,北可以言幽。
《國語辭典》:釋言(釋言)  拼音:shì yán
用言詞自行解釋?!秶Z。吳語》:「吳王夫差既勝齊人于艾陵,乃使行人奚斯釋言于齊?!?/div>
《漢語大詞典》:瑣言(瑣言)
(1).瑣碎的言談;閑談。 唐 劉知幾 史通·書事:“ 王隱 、 何法盛 之徒所撰 晉 史,乃專訪州閭細事,委巷瑣言,聚而編之,目為鬼神傳録,其事非要,其言不經(jīng)?!?明 何景明 《淮水》詩:“維教言是由,毋瑣言是謀,毋戲言是流?!?清 鈕琇 《〈觚賸〉自序》:“姑存此日瑣言?!?br />(2).記述逸聞、瑣事的一種文章體裁。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述:“史氏流別,殊途并騖。榷而為論,其流有十焉:一曰偏紀,二曰小録,三曰逸事,四曰瑣言……若 劉義慶 《世説》, 裴榮期 語林, 孔思尚 《語録》, 陽玠松 《談藪》。此之謂瑣言者也?!?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沿襲:“ 唐 孫光憲 有北夢瑣言。按,晉書:‘ 太康 二年, 汲郡 人 不準 盜發(fā) 魏襄王 墓,或言 安釐王 冢,得竹書數(shù)十車,其《瑣言》十一篇。’乃知古已有瑣言。”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三:“正史以外,有以偏方為紀者……有以一言一事為紀者,如 劉知幾 所稱瑣言當以 劉義慶 世説新語第一。”
《國語辭典》:訟言(訟言)  拼音:sòng yán
公開明白的說?!妒酚?。卷九。呂太后本紀》:「太尉尚恐不勝諸呂,未敢訟言誅之?!挂沧鳌刚b言」。
《漢語大詞典》:玉言
對帝王言詞的敬稱。常與“金口”連用。古今小說·明悟禪師趕五戒:“ 仁宗 金口玉言,問道:‘這漢子何人?’”《醒世恒言·三孝廉讓產(chǎn)立高名》:“拜舞已畢,天子金口玉言,問道:‘卿是 許武 之弟乎?’”
《漢語大詞典》:詐言(詐言)
謊稱。漢書·淮陽憲王劉欽傳:“ 博 常欲誑耀 淮陽王 ,即具記 房 諸所説災(zāi)異及召見密語,持予 淮陽王 以為信驗,詐言‘已見中書令 石君 求朝,許以金五百斤?!?span id="0x6isoc" class="book">《三國演義》第十二回:“於是令軍士掛孝發(fā)喪,詐言 操 死。?!?span id="cablisc" class="book">《四游記·華光在蕭家莊投胎》:“二人即附耳商議,詐言曰:‘你若是前村 蕭永富 長者令愛,你那是我外孫女?!?/div>
《漢語大詞典》:周言
美言。國語·楚語下:“直而不顧,不衷也;周言棄德,不淑也?!?韋昭 注:“取周其言,而不以德。”
分類: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