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維基
許應鑅(1820年—1891年),字昌言,號星臺,齋號后樂園、寄南園、晉磚吟館。祖籍廣東潮州府澄海縣,出生于廣東番禺(今屬廣州市越秀區(qū))。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鄉(xiāng)試中舉,咸豐三年(1853年)登進士,授工部主事,升任郎中,出任江西臨江府知府,有政績。同治六年(1856年)擔任南昌府知府,署任撫州府、廣饒九南兵備道。同治十三年(1863年)擔任江西吉南贛寧道。光緒四年(1878年)任河南按察使、江蘇按察使,光緒五年(1879年)署江蘇布政使。光緒十年(1884年)任浙江布政使。光緒十二年(1886年)護理浙江巡撫。修有《同治南昌府志》、《光緒撫州府志》等。
王用誥 朝代:晚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40—1893 【介紹】: 清直隸深澤人,字觀五,號筱泉,又號君言。以拔貢朝考得知縣,改主事,棄不就。鄉(xiāng)試中式,再試禮部不第,遂絕意仕進。有《易備忘錄》、《讀易札記》、《禹貢考》、《中庸說》等。
宗室崇寬 朝代:晚清

人物簡介

維基
宗室崇寬(1842年—1901年),字伯言,號厚庵,愛新覺羅氏,清朝宗室、進士出身。光緒六年,登進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二十三年,任詹事府詹事。光緒二十三年,升任內閣學士。光緒二十五年,任盛京禮部侍郎,后兼管理奉天牛馬稅監(jiān)督。
王建言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王建言,山東省青州府博山縣人。同進士出身。光緒二年(1876年),參加丙子恩科會試,得貢士第74名。殿試登進士3甲第130名。同年五月(6月3日),經(jīng)吏部掣簽,授即用知縣。
龍朝言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龍朝言,廣西省桂林府臨桂縣人。同進士出身。光緒二年(1876年),參加丙子恩科會試,得貢士第328名。殿試登進士3甲第56名。同年五月(6月3日),改庶吉士。光緒三年四月癸丑(1877年6月9日),翰林院散館,著以即用知縣。
鄭言紹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鄭言紹,江蘇省蘇州府吳縣人,同進士出身。光緒六年(1880年),參加庚辰科殿試,登進士三甲第107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簽,分發(fā)各省以知縣即用。
申箕善 朝代:晚清

人物簡介

簡介
申箕善(朝鮮文:???,1851-1909)字言汝,本貫平山,出生于全義,歷任,法部大臣,議政府參政,贊政,軍部大臣,軍務總長,學部大臣等要職。
龍賡言 朝代:清末至民國

人物簡介

維基
龍賡言(1853年—1940年),江西省袁州府萬載縣人,同進士出身。
徐嘉言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徐嘉言,江西省南昌府豐城縣人,進士出身。光緒十二年(1886年),參加光緒丙戌科殿試,登進士二甲33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十五年四月,散館,著以主事入部屬用。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七七
言有章,字謇博,宛平人。光緒辛卯優(yōu)貢,官獲嘉知縣。有《堅白室詩草》。
劉昌言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劉昌言,湖北省武昌府江夏縣人,清朝官員、進士出身。光緒二十年(1894年),參加光緒甲午科殿試,登進士二甲70名。同年五月,授內閣中書。
杜子言 朝代:清末民國初

人物簡介

全臺詩
杜子言(1865~1913),諱逢時,號蘭州,又號浣花翁后。淡水新莊人。文章與行書俱佳,亦擅楷書,蜚聲臺北,惜屢試不第。改隸后從事于總督府秘書課,后擔任書記。明治四十一年(1908)兼總督府國語學校囑托,任習字教師,聲名大噪,前來求字者不可勝數(shù)?!紖⒖紕⒖嗣鳌炊抛友韵壬鳌?,收于《臺灣教育會雜志》第一百三十七號,「雜錄」欄,1913年9月1日?!疆敃r市中商店匾額多出其手,有習字帖多種行世。明治四十三年(1910)與仕紳黃淵源、新莊街莊長林明怡等倡「興興會」,募集當?shù)毓珜W校畢業(yè)生、半途退學者及有志諸商工業(yè)家七十馀人,每晚自下午七點至九點于新莊公學校研究各科目,對地方學風有所助益。〖參見《漢文臺灣日日新報》,「雜報」欄,「興興學會」,1910年4月30日,第五版?!酱笳辏?913)七月三日因病而逝。目前所見詩作極少,而以書法著稱,與洪以南、鄭鴻猷并稱「日治初期三大書家」。

人物簡介

詞學圖錄
羅振玉(1866-1940) 初字堅白,后改字叔蘊、式如、叔言,號雪堂、松翁、貞松老人、永豐鄉(xiāng)人、仇亭老民。祖籍浙江上虞永豐鄉(xiāng),客籍江蘇省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qū))。15歲中秀才。光緒二十六年應鄂督張之洞之邀,任湖北農務局總監(jiān)兼農務學堂監(jiān)督。二十八年任南洋公學虹口分校監(jiān)督。次年入兩廣總辦岑春煊幕參議學務。三十年受江蘇巡撫端方委任,創(chuàng)辦江蘇師范學堂,任監(jiān)督。三十二年入京任學部二等咨議官。宣統(tǒng)元年補參事官兼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農科監(jiān)督。辛亥革命起,以遺民自居,與王國維等避居日本,從事學術研究,1919年歸國住天津,1921年參與發(fā)起組織"敦煌經(jīng)籍輯存會"。1924年奉溥儀之召入值南書房,被溥儀任為南書房行走。逐漸參預清室的復辟活動。1928年遷居旅順。九一八事變后,參與策劃成立偽滿洲國,任偽監(jiān)察院長及滿日文化協(xié)會會長等職。著述甚豐。

人物簡介

維基
張允言(1869年—1926年),字伯訥(一作伯納),幼名榮,直隸省遵化直隸州豐潤縣人,曾擔任大清銀行總監(jiān)督。進士出身。光緒十五年(1889年),參加光緒己丑科殿試,登進士二甲123名。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學習。光緒26年,八國聯(lián)軍佔領北京,慈禧太后逃到山西,張允言這個戶部小官追隨慈禧到西安避難。一年后,李鴻章與八國簽訂辛丑條約后,圣駕回鑾?;鼐┖蟮膬赡?,張允言獲升為戶部郎中,類似現(xiàn)在的財政部長,官秩正五品。光緒29年,慈禧下旨,命令外務部左侍郎載振與戶部右侍郎那桐,選帶戶部兩名司員,組成代表團,赴日本大阪參觀第五屆勸業(yè)博覽會,考察日本的銀行、金鎊及印花稅等情況。在日本參觀訪問期間,那桐與張允言、瑞豐參觀了日本與三井等多家銀行,并訪問大藏省,張允言更與瑞豐同日本銀行家進行座談,收集有關書刊及文件,了解近代銀行的規(guī)章制度與經(jīng)營管理模式?;貒螅瑥堅恃灾謩?chuàng)建戶部造幣總廠,同時兼任財政處兼職提調,官職有提舉調度的意思,是經(jīng)濟管理機構的高級官員。兩年后,清廷為了整理幣制,成立大清戶部銀行,以負責鑄造貨幣及代理國庫等特殊業(yè)務,軍機大臣鹿傳霖舉薦張允言出任總辦,成為第一任國家行長,擬定了試辦戶部銀行章程32款。到了光緒32年,清廷因推行新政,戶部改稱度支部,戶部銀行因而改名為大清銀行。為了培養(yǎng)金融人才,后來更成立大清銀行學堂。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fā),是年12月25日,孫中山從美國經(jīng)香港回國抵達上海;29日被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次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此時除上海分行尚在支撐門面,大清銀行在各地的分支機構均已歇業(yè)。兩天后,南京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后,由吳鼎昌、葉揆初、宋漢章等發(fā)起成立大清銀行商股聯(lián)合會,請求將大清銀行改組。孫中山下令將大清銀行改組以行使中央銀行職能。1912年2月5日,在上海漢口路3號原大清銀行舊址,中國銀行開始營業(yè)。張允言在辛亥革命后閒居天津,到1926年病逝。

人物簡介

滄海遺珠
言敦源(1869-1932)字養(yǎng)田,更字仲遠,江蘇常熟人,言子(言偃)之81世孫,早年入袁世凱幕,辛亥,任德州制造局總辦,北洋時期任直隸巡警道,長蘆鹽運使,內務部次長、參政院參政、中國實業(yè)銀行董事長等職。著有《兟莊存稿》《喁于館詩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