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770,分185頁顯示  上一頁  45  46  47  48  49  51  52  53  54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言脈
言爽
引言
綴言
支言
治言
張言
怪言
感言
講言
藎言
荒唐言
谹言
閎言
冰言
《漢語大詞典》:言脈(言脈)
(1).謂診脈以治病。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至今天下言脈者,由 扁鵲 也?!?br />(2).猶言路。指向朝廷提出批評(píng)或建議的途徑。 宋 周密 《癸辛雜識(shí)別集·襄陽始末》:“夫當(dāng)人言洶洶,所幸眾言紛紛,古今所恃以立國於天地間者,獨(dú)有此一脈。言脈猶活,國脈其有瘳乎!”
《漢語大詞典》:言爽
說話不守信用。國語·周語下:“言爽,日反其信。” 韋昭 注:“爽,貳也;反,違也?!?/div>
《國語辭典》:引言  拼音:yǐn yán
寫在作品前面類似序言的文章。
《漢語大詞典》:綴言(綴言)
猶綴文。 清 陳熾 《〈盛世危言〉序》:“ 香山 鄭陶齋 觀察著《危言》五卷, 吳瀚濤 大令以示余,讀既竟,爰綴言于簡端?!?/div>
分類:綴文
《漢語大詞典》:支言
猶支辭。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先進(jìn)篇七:“ 孔子 既沒而道裂,小儒抑為支言稗説以亂之?!眳⒁姟?支辭 ”。
《漢語大詞典》:支辭(支辭)
亦作“ 支詞 ”。
(1).強(qiáng)為之辭。 宋 戴埴 鼠璞·詩書篇名:“惟《雨無正》、《酌》、《賚》於詩無所取, 毛 氏強(qiáng)為之辭,曰‘雨自上下’,曰‘賚,予也’,曰‘酌先祖之道,中心不安’。雖支辭強(qiáng)辯,與詩絶不類?!?明 沈德符 野獲編補(bǔ)遺·列朝·圣諭門工:“﹝ 嘉靖帝 ﹞急欲先立 奉天門 樓。時(shí)長工部者為 趙文華 ,惶窘無計(jì),支詞以對(duì)。”
(2).蕪蔓虛飾之辭。 明 歸有光 《贈(zèng)菩提寺坤上人序》:“雖數(shù)萬言,不過一二要言而已,而支辭漫説,若此之富?!?劉師培 文說·記事:“甚至加虛鍊飾,博採諛言,喻過其體,詞沒其義…… 漢 兵敗績, 睢水 為之不流; 赤眉 納降,積甲高於 熊耳 ; 董生 乘馬,不知牡牝; 翟公 之門,可張雀羅:事資虛飾,是曰支詞?!?/div>
《駢字類編》:治言
管子見上。
《漢語大詞典》:張言(張言)
猶揚(yáng)言;夸口。資治通鑒·漢獻(xiàn)帝建安二十四年:“后 孟德 因獲 劉琮 之勢(shì),張言方率數(shù)十萬眾水步俱下?!?胡三省 注:“張言者,張大而言之?!?明 李贄 《與方伯雨柬》:“知公非口講者,是以敢張言之?!?/div>
《漢語大詞典》:怪言
奇談怪論。韓非子·說疑:“為人臣者……有務(wù)奉下直曲,怪言偉服瑰稱,以眩民耳目者。” 漢 劉向 說苑·談叢:“謁問析辭勿應(yīng),怪言虛説勿稱?!?三國 魏 曹植 《辨道論》:“然始辭繁寡實(shí),頗有怪言,余嘗辟左右,獨(dú)與之談。”
《國語辭典》:感言  拼音:gǎn yán
表達(dá)感想的話。如:「臨別感言」、「畢業(yè)感言」。
《漢語大詞典》:講言(講言)
謂談經(jīng)說法。正法華經(jīng)·勸說品:“在居貪惡聲,當(dāng)為説經(jīng)法,所講言決除,猶若此六通?!?/div>
《漢語大詞典》:藎言(藎言)
忠言。 唐 李翱 《釋懷賦》:“進(jìn)藎言而不信兮,退遠(yuǎn)去而不獲?!?/div>
分類:忠言
《高級(jí)漢語詞典》:荒唐言
原為不著邊際的話,后引申為乖謬之言
《漢語大詞典》:谹言
博大精深的言論。 宋 陸游 《答漳州石通判啟》:“崇論谹言,挺松柏貫四時(shí)之操。”
《高級(jí)漢語詞典》:閎言
博大的言論
《漢語大詞典》:冰言
媒人的話。 清 李漁 《奈何天·憂嫁》:“山雞與鳳凰,雛時(shí)難預(yù)曉。一旦惑冰言,終身悮窈窕?!?/div>
分類: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