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45,分17頁顯示  上一頁  1  2  4  5  6  7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訊馘
喜訊
三訊
魚訊
訊治
訊函
吐芳訊
訊讞
訊掠
訊牘
再訊
附訊
考訊
臨訊
遣訊
《漢語大詞典》:訊馘(訊馘)
指古代戰(zhàn)爭中的俘虜和已斃之敵。訊,鞫訊所獲生俘;馘,割取死敵左耳以計功。禮記·王制:“出征,執(zhí)有罪,反,釋奠于學,以訊馘告?!?鄭玄 注:“訊馘,所生獲、斷耳者?!?孔穎達 疏:“以生獲解訊,以斷耳解馘……訊是生者,馘是死而截耳者?!?宋 劉攽 《權涇原路兵馬鈐轄皇城使萬州團練使張之諫可轉兩資西上閣門使制》:“行陣之功,雖貴其訊馘;鎮(zhèn)守之重,實資其籌略?!?明 陳敬宗 《新建武學夫子廟碑記》:“執(zhí)有罪釋奠于學,以訊馘告,是皆王者仁義之師,宏綱大紀之要?!?/div>
《國語辭典》:喜訊(喜訊)  拼音:xǐ xùn
好消息。如:「聽到她即將結婚的喜訊,大夥兒都為她高興?!?/div>
《漢語大詞典》:三訊(三訊)
多方查詢。形容決獄之慎重。《孔子家語·刑政》:“大司寇正刑明辟以察獄,獄必三訊焉。” 王肅 注:“一曰訊羣臣,二曰訊羣吏,三曰訊萬民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魏書·刑罰志》:“小大必以情,哀矜而勿喜,務於三訊五聽,不以木石定獄?!眳⒁姟?三刺 ”。
《漢語大詞典》:三刺
(1). 周 代治理重案,必依次與群臣、群吏和百姓三等人反復計議,然后定罪判決,以示審慎。周禮·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贊司寇聽獄訟。壹刺曰訊羣臣,再刺曰訊羣吏,三刺曰訊萬民?!?孫詒讓 正義:“三刺者,問眾以當殺與否,是刑與宥不可豫定?!?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刺者,達也。詩人諷刺,周禮三刺,事敘相違,若針之通結矣?!?span id="3djouwv" class="book">《隋書·刑法志》:“ 周王 立三刺以不濫,弘三宥以開物?!?br />(2).指三次察訊。魏書·刑罰志:“以五聽求民情,八議以申之,三刺以審之?!?br />(3).謂擊刺三次。周禮·夏官·大司馬:“鼓戒三闋,車三發(fā),徒三刺。” 鄭玄 注:“鼓戒,戒攻敵,鼓一闋,車一轉,徒一刺,三而止,象服敵?!?/div>
《漢語大詞典》:魚訊(魚訊)
書信。 清 黃六鴻 《?;萑珪しA啟附·候楊提臺》:“夙庇鷹揚,虔伸魚訊?!眳⒁姟?魚雁 ”。
分類:書信
《國語辭典》:魚雁(魚雁)  拼音:yú yàn
語本《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埂稘h書。卷五四。李廣蘇建傳。蘇建》:「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后漢使復至匈奴,……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购笠蛞浴隔~雁」合為書信之代稱。宋。晏幾道 生查子。關山魂夢長詞:「關山魂夢長,魚雁音塵少?!?/div>
《漢語大詞典》:訊治(訊治)
審理治罪。史記·吳王濞列傳:“以 漢 有賊臣,無功天下,侵奪諸侯地,使吏劾繫訊治。”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刑部·嘉靖丁亥大獄:“三法司之長,俱下獄訊治。” 清 劉錫鴻 《英軺私記·英倫訊案規(guī)?!?/span>:“刑司之權,足以訊治其國主王公大臣,故 英倫 有‘君主非尊,律例為尊’之語?!?/div>
《漢語大詞典》:訊函(訊函)
猶信函。訊,通“ 信 ”。 宋 胡宿 《正月一日北使入賀畢就驛賜花酒果口宣》:“卿等式將好幣,已達訊函,方退息于都郵,宜就頒于良醖,副之甘實,體我眷恩?!?/div>
分類:信函
《國語辭典》:吐芳訊(吐芳訊)  拼音:tǔ fāng xùn
善意的問候?!段倪x。謝瞻。于安城答靈運詩》:「綢繆結風微,煙煴吐芳訊?!埂段倪x。顏延之。直東宮答鄭尚書詩》:「君子吐芳訊,感物惻余衷?!?/div>
分類:善意問候
《漢語大詞典》:訊讞(訊讞)
審訊定罪。明史·舒化傳:“十四年應詔陳言。請信詔令,清獄訟,速訊讞,嚴檢驗,禁寃濫,而以格天安民歸本圣心。”
《漢語大詞典》:訊掠(訊掠)
謂拷打?qū)弳枴?span id="23r7cii" class="book">《資治通鑒·唐代宗大歷四年》:“使坊市惡少年羅告富室,誣以罪惡,捕繫地牢,訊掠取服?!?宋 無名氏 《異聞總錄》卷四:“我再入牢獄,訊掠慘苦,今豈復可堪?!?金 元好問 續(xù)夷堅志·天賜夫人:“人白晝?nèi)肫渲?,皆恐怖毛豎。旁近言,靜夜時聞訊掠聲,故過者或迂路避之。”
分類:拷打審問
《漢語大詞典》:訊牘(訊牘)
問候的書信。 宋 胡宿 《謝子莊知郡啟》:“遐記朋簪之舊,薦貽訊牘之華,執(zhí)玩以還,感藏無斁?!?宋 胡宿 《謝運使部中啟》:“枉襃華之訊牘,敦茂悅之襟情?!?/div>
分類:問候書信
《韻府拾遺 震韻》:再訊(再訊)
宋書文獻王義恭傳:刑獄不可壅滯,一月可再訊。
《漢語大詞典》:附訊(附訊)
捎帶的問訊。 宋 葉適 《與黃巖林元秀書》:“上覆 元秀 、 國材 二兄:尊友 姚君 俞之 行,附訊必達。”
分類:捎帶問訊
《漢語大詞典》:考訊(考訊)
(1).考查;詢問。國語·晉語六:“考訊其阜以出,則怨靖。” 韋昭 注:“訊,問也;阜,眾也;靖,安也。言內(nèi)直謀相親愛,乃考問百姓,知其虛實,然后出軍用師,則怨惡自安息。”
(2).刑拷審訊。后漢書·梁節(jié)王暢傳:“ 豫州 刺史 梁相 舉奏 暢 不道,考訊,辭不服?!?span id="oayzbei" class="book">《文選·潘岳〈馬汧督誄〉序》:“考訊吏兵,以檟楚之辭連之。” 張銑 注:“訊,問也……言考問軍吏兵士。”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二·王公家書:“男赤心為國,奮不顧身,冒昧陳言,致皇上震怒,拏送鎮(zhèn)撫司考訊?!?/div>
《漢語大詞典》:臨訊(臨訊)
謂親臨審訊。梁書·武帝紀中:“深懼懷寃就鞫,匪惟一方??缮觌分T州,月一臨訊,博詢擇善,務在確實?!?/div>
分類:親臨審訊
《韻府拾遺 震韻》:遣訊(遣訊)
晉書李胤傳:國有大政,可親延群公,詢納讜言。若有不任覲會,臨時遣侍臣訊訪。詔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