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訊杖(訊杖)
(1).古代刑具??絾柷舴傅墓靼?。新唐書·刑法志:“凡杖,皆長三尺五寸,削去節(jié)目。訊杖,大頭徑三分二釐,小頭二分二釐?!?span id="8hzrlf8" class="book">《明史·刑法志一》:“笞,大頭徑二分七釐,小頭減一分。杖,大頭徑三分二釐,小頭減如笞之數(shù)。笞、杖皆以荊條為之,皆臀受。訊杖,大頭徑四分五釐,小頭減如笞杖之數(shù),以荊條為之,臀腿受。笞、杖、訊,皆長三尺五寸,用官降式較勘,毋以筋膠諸物裝釘?!?br />(2).指夾棍。 清 魏裔介 《據(jù)實條奏疏》:“夾棍謂之訊杖。查得舊例一款,犯重罪贓證明白,抗拒不招者,眾官員立明案驗,方許刑訊?!?/div>
《漢語大詞典》:訊考(訊考)
亦作“ 訊栲 ”。 拷問;刑訊。隋書·刑法志:“自前代相承,有司訊考,皆以法外?;蛴杏么蟀羰龋囕楉P底,壓踝杖桄之屬,楚毒備至,多所誣伏。” 明 范景文 《先母馬宜人行述》:“初理 東郡 ,聞訊栲聲,為愀然不樂?!?/div>
分類:拷問刑訊
《漢語大詞典》:訊察(訊察)
訊問審察。南齊書·明帝紀:“三百里內(nèi)獄訟,同集京師,克日聽覽。此以外委州郡訊察。”
《漢語大詞典》:訊尺(訊尺)
問候的尺牘。 宋 強至 《回殿前郝太尉書》:“日圖綏御之經(jīng),坐曠寒暄之問,首紆訊尺,備戢謙懷?!?/div>
分類:問候尺牘
《漢語大詞典》:訊詞(訊詞)
猶訊問,訊鞫。 宋 胡宿 《除龐籍依前尚書戶部侍郎知鄆州仍改賜推誠保德翊戴功臣散官勛封食邑實封制》:“而乃親聯(lián)交構(gòu),私謁彰聞。逮有司之訊詞,合杜門而待罪。”
分類:訊問
《漢語大詞典》:訊道(訊道)
訪道,求道。
分類:訪道求道
《漢語大詞典》:訊究(訊究)
審訊查究。隋書·東夷傳·倭國:“每訊究獄訟,不引承者,以木壓膝,或張強弓,以弦鋸其項?!?清 林則徐 《密訪漢口一帶匪徒飭漢陽縣照單嚴拿札》:“由縣先行訊究録供,稟覆核辦?!?樊增祥 《批司書黨恂稟詞》:“惟據(jù)稱情實難甘,姑準覆集訊究。”
分類:審訊查究
《漢語大詞典》:訊結(jié)(訊結(jié))
審訊結(jié)案。《 黃濬 《花隨人圣盦摭憶》《光緒政要》:“ 楊乃武 、 葛畢氏 均稱寃抑,翻異前供,未能訊結(jié)?!?梁啟超 《呈請改良司法文》:“謂宜於法院完全成立之地,則擴充違警罪范圍,將輕微案件移歸警署訊結(jié)?!?/div>
《漢語大詞典》:訊劾(訊劾)
審理判罪。舊唐書·裴度傳:“其親屬門人從坐者數(shù)十百人,下獄訊劾,欲加流竄。 度 上疏理之,全活者數(shù)十家。” 宋 王讜 唐語林·政事上:“ 張九齡 累歷刑獄之司,無不察。每有公事,胥吏未敢訊劾,先稟於 九齡 ?!?宋 強至 《上提刑主客書》:“然則獄官之職何為哉?曰囹圄謹、訊劾審而已矣?!?/div>
分類:審理判罪
《漢語大詞典》:訊覆(訊覆)
推問察究。舊唐書·韋元甫傳:“本道採訪使 韋涉 深器之,奏充支使,與同幕判官 員錫 齊名。 元甫 精於簡牘, 錫 詳於訊覆, 涉 推誠待之,時謂‘ 員 推 韋 狀’?!?/div>
分類:推問
《漢語大詞典》:訊檢(訊檢)
審問核實。魏書·源賀傳:“ 武邑郡 姦人 石華 告沙門 道可 與 賀 謀反,有司以聞。 高宗 謂羣臣曰:‘ 賀 誠心事國,朕為卿等保之,無此明矣。’乃精加訊檢, 華 果引誣?!?/div>
分類:審問核實
《國語辭典》:兇訊(兇訊)  拼音:xiōng xùn
死訊。如:「電話那頭傳來兇訊后,家人不禁放聲大哭?!?/div>
《漢語大詞典》:廷訊(廷訊)
在朝廷上審訊。 清 魏源 圣武記卷七:“是冬, 張廣泗 至京廷訊,責以挾師觀望之罪?!?span id="xnfys5v" class="book">《清史稿·宣宗紀一》:“上廷訊 張格爾 ,磔於市?!?/div>
《漢語大詞典》:特訊(特訊)
通訊社、報社、電臺所特有的通訊報道。
《國語辭典》:死訊(死訊)  拼音:sǐ xùn
人死的消息。如:「一場車禍,傳來父母的死訊,他不禁痛哭失聲。」《清史稿。卷四八八。忠義列傳二。嵇永仁列傳》:「天成,字上章,江南華亭人。變作時,與永仁約同死。偶外出,俄傳同難諸子死訊,遂出踐宿諾,為逆黨縛獻?!?/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