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訊理(訊理)
責問處理。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駐札大臣原始:“ 厄魯特 糾邊夷八犯 西寧 ,刼奪牛馬,拒官兵,詔大臣至 西寧衞 訊理,按例賠償?!?/div>
分類:責問
《國語辭典》:訊口(訊口)  拼音:xùn kǒu
不加思索即隨口說話?!队罉反蟮鋺蛭娜N?;麻T子弟錯立身。第十二出》:「訊口胡應(yīng)和,譯話吃不過?!?/div>
分類:信口戲文
《漢語大詞典》:訊栲(訊栲)
見“ 訊考 ”。
《漢語大詞典》:訊考(訊考)
亦作“ 訊栲 ”。 拷問;刑訊。隋書·刑法志:“自前代相承,有司訊考,皆以法外。或有用大棒束杖,車輻鞵底,壓踝杖桄之屬,楚毒備至,多所誣伏?!?明 范景文 《先母馬宜人行述》:“初理 東郡 ,聞訊栲聲,為愀然不樂?!?/div>
分類:拷問刑訊
《漢語大詞典》:訊唉(訊唉)
問答。管子·桓公問:“ 禹 立諫鼓于朝,而備訊唉?!?尹知章 注:“訊,問也;唉,驚問也。” 清 王紹蘭 《〈說文段注〉訂補》卷二:“管子·桓公問篇‘立諫鼓於朝,而備訊唉。’此唉應(yīng)之正字也。訊為問,明唉為應(yīng)。 尹 注以唉為驚問,失之?!?/div>
分類:問答
《漢語大詞典》:訊案(訊案)
審理案件。 清 王昶 《使楚叢譚》:“八月初一日辰刻,遇 胡云坡 司寇自 山東 訊案回,晤語久之。”《冷眼觀》第七回:“其時那位 真大老爺 正值午堂訊案,忽聽頭門外有人喊寃?!?/div>
《漢語大詞典》:訊辯(訊辯)
見“ 訊辨 ”。
《漢語大詞典》:訊辨(訊辨)
審理。《梁書·武帝紀上》:“可通檢尚書眾曹, 東昏 時諸諍訟失理及主者淹停不時施行者,精加訊辨,依事議奏?!?span id="wjujc5f" class="book">《南史·梁紀上·武帝》作“訊辯”。 宋 晁補之 《資政殿大學(xué)士李公行狀》:“會上以府左右院暨司録獄,無以雜合訊辨,三司混金穀,視獄不專,詔曰:‘稽參故事,宜屬理官?!踔么罄硭?,命公為記?!?/div>
分類:審理
《漢語大詞典》:訊處(訊處)
審問處置。 張德義 劉培林 《董小宛傳奇》第十八章:“關(guān)于訊處 霍華 之事,有 楊某 一肩負責,決不會讓貴府有所干礙?!?/div>
《漢語大詞典》:訊瘡(訊瘡)
刑訊的創(chuàng)傷。《元典章·刑部三·不睦》:“下禁返勘間,本賊訊瘡發(fā)潰身死?!?/div>
《漢語大詞典》:訊鼎(訊鼎)
猶問鼎。后漢書·袁紹劉表傳贊:“闚圖訊鼎,禋天類社?!?李賢 注:“訊鼎,謂 楚子 問 王孫滿 鼎輕重也。”
《高級漢語詞典》:訊定
審問判決
分類:訊定
《漢語大詞典》:訊奪(訊奪)
審訊定奪。 樊增祥 《批屈自有呈詞》:“其中恐有挾嫌誣陷之處,姑候喚案訊奪?!?/div>
《國語辭典》:訊供(訊供)  拼音:xùn gōng
審問以取得口供。如:「警察對嫌犯訊供時,是絕對禁止刑求的?!?/div>
分類:審問口供
《國語辭典》:訊棍(訊棍)  拼音:xùn gùn
審訊行刑時所用的棍棒?!端疂G傳》第三十八回:「那兜馱的,與我背起來,且打這廝百訊棍?!?/div>
《國語辭典》:訊號(訊號)  拼音:xùn hào
一種用來指示或聯(lián)絡(luò)的訊息或信號。如:「訊號中斷」、「我們議定以燈光的明滅為訊號,彼此互相支援?!?/div>
《漢語大詞典》:訊夾(訊夾)
刑訊拶指。 清 沈曰霖 《晉人麈·異聞·囚徒妖術(shù)》:“乃下于獄。明日又訊夾之,自朝至暮,加以桹頭無數(shù),其不承如故也?!?/div>
分類:刑訊拶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