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佛源】多方取譬,反復(fù)詳述,以求詳盡,使對方容易理解,謂之「橫說豎說」。如明·郎瑛《
七修類稿·詩文一》:「說須出自己之意,橫說豎說,以抑揚詳瞻為上。」語本于禪宗。《
景德傳燈錄·希運禪師》:「且如四祖下牛頭融大師,橫說豎說,猶未知向上關(guān)子?!苟喾饺∑郧脗?cè)擊,畢竟不許一語道破,正是禪宗說「話頭」的特色。禪宗有頓悟的南宗和漸悟的北宗。橫說屬于頓悟,豎說屬于「漸悟」。禪宗以「頓悟」為主,自稱「宗門」,稱經(jīng)教為「教門」。在這個意義上,「橫說」為「宗門」,「豎說」為「漸門」。佛經(jīng)上還有「橫遍十方,豎窮三世」之說,「橫」屬時間,「豎」屬空間。再如儒家有經(jīng)書,又有緯書,亦可稱為「橫說豎說」。(李明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