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自說功能
【三藏法數(shù)】
謂諸比丘,以辯口利詞,抑人揚(yáng)己,自逞功能,令所見者,心生信敬,而求利養(yǎng),是為邪命。
說所得利,以動人心
【三藏法數(shù)】
謂諸比丘,于彼得利,于此稱說;于此得利,于彼稱說,令人動心,而求利養(yǎng),是為邪命。
不說善惡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行慧施時,以平等慈,于善不善,各隨所愿,普皆饒益,是名不說善惡。
說罪名
【三藏法數(shù)】
謂行懺悔時,當(dāng)說自身所犯罪名,或得僧殘罪,或波逸提罪之類,對眾發(fā)露,不得覆藏也。(僧殘罪者,如人被斫,猶有咽喉,故名為殘。若犯此罪僧,作法除故也。梵語波逸提,華言墮,謂死墮地獄也。)
能為病人說法
【三藏法數(shù)】
謂看病之人,當(dāng)為說法,能令病者歡喜,亦令自己善法有所增益也。
當(dāng)來比丘,從白衣說法
【三藏法數(shù)】
梵語比丘,華言乞士。謂末法之時,白衣詐稱師范,無識比丘,反從彼而受學(xué)也。
比丘說法,不行聽受
【三藏法數(shù)】
謂末法之時,比丘說法,不行承受。而聽白衣所說之法,受而不舍也。
魔說為真,正法為偽
【三藏法數(shù)】
謂末法之時,魔之所說,以為真道;而以佛之正法,反為不真也。
聞佛說法,為他人說
【三藏法數(shù)】
謂諸眾生既得見佛聞法,復(fù)為他人隨力演說,令其出離生死,成無上道,甚為希有,是為世間難得之寶。
宣傳為說
【三藏法數(shù)】
宣,揚(yáng)也;傳,轉(zhuǎn)也。謂自己所得之法,展轉(zhuǎn)為他人說,故名宣傳為說。
一切法離言說空
【三藏法數(shù)】
謂一切法皆是妄想而成,本無自性,離諸言說,是為一切法離言說空。
令眾生觀說法處
【三藏法數(shù)】
令眾生觀說法處者,謂佛說法時,欲令十方世界統(tǒng)為一佛國土,必須地動,令諸眾生得見說法殊勝之處也。
說法相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既成道已,便欲說法,度諸眾生。即自思惟,無能信受者,若我住世,于事無益,不如入于涅槃。爾時梵天前白佛言:世尊今日法海已滿,法幢已立,潤濟(jì)開導(dǎo),今正是時。云何欲舍一切眾生,入于涅槃而不說法。是時如來受梵王請已,即往鹿野苑中,先為憍陳如等五人,轉(zhuǎn)四諦法輪,及說大小乘種種教法,是名說法相。(五人者,憍陳如、馬勝、跋提十力、迦葉、拘利太子也。四諦者,苦諦、集諦、滅諦、道諦也。)
說一偈義經(jīng)無量劫
【三藏法數(shù)】
說一偈義經(jīng)無量劫者,謂如來智慧辯才,演說一偈之義,雖經(jīng)多劫,無有窮盡,稱性宣揚(yáng),自在無礙也。經(jīng)云:如來演一偈之義,經(jīng)無量劫,義亦不盡。是也。(劫,梵語具云劫波,華言分別時節(jié)。)
為鈍根重說
【三藏法數(shù)】
謂佛為弟子說長行經(jīng)竟,有根鈍不能解悟,更為重說偈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