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1572
典故
34
詞典
1024
分類詞匯
18
佛典
353
其它
143
共353,分24頁顯示
上一頁
16
17
18
19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2
23
24
下一頁
佛類詞典
(續(xù)上)
自說功能
說所得利,以動人心
不說善惡
說罪名
能為病人說法
當(dāng)來比丘,從白衣說法
比丘說法,不行聽受
魔說為真,正法為偽
聞佛說法,為他人說
宣傳為說
一切法離言說空
令眾生觀說法處
說法相
說一偈義經(jīng)無量劫
為鈍根重說
自說功能
【三藏法數(shù)】
謂諸比丘,以辯口利詞,抑人揚(yáng)己,自逞功能,令所見者,心生信敬,而求利養(yǎng),是為邪命。
說所得利,以動人心
【三藏法數(shù)】
謂諸比丘,于彼得利,于此稱說;于此得利,于彼稱說,令人動心,而求利養(yǎng),是為邪命。
不說善惡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行慧施時,以平等慈,于善不善,各隨所愿,普皆饒益,是名不說善惡。
說罪名
【三藏法數(shù)】
謂行懺悔時,當(dāng)說自身所犯罪名,或得僧殘罪,或波逸提罪之類,對眾發(fā)露,不得覆藏也。(僧殘罪者,如人被斫,猶有咽喉,故名為殘。若犯此罪僧,作法除故也。梵語波逸提,華言墮,謂死墮地獄也。)
能為病人說法
【三藏法數(shù)】
謂看病之人,當(dāng)為說法,能令病者歡喜,亦令自己善法有所增益也。
當(dāng)來比丘,從白衣說法
【三藏法數(shù)】
梵語比丘,華言乞士。謂末法之時,白衣詐稱師范,無識比丘,反從彼而受學(xué)也。
比丘說法,不行聽受
【三藏法數(shù)】
謂末法之時,比丘說法,不行承受。而聽白衣所說之法,受而不舍也。
魔說為真,正法為偽
【三藏法數(shù)】
謂末法之時,魔之所說,以為真道;而以佛之正法,反為不真也。
聞佛說法,為他人說
【三藏法數(shù)】
謂諸眾生既得見佛聞法,復(fù)為他人隨力演說,令其出離生死,成無上道,甚為希有,是為世間難得之寶。
宣傳為說
【三藏法數(shù)】
宣,揚(yáng)也;傳,轉(zhuǎn)也。謂自己所得之法,展轉(zhuǎn)為他人說,故名宣傳為說。
一切法離言說空
【三藏法數(shù)】
謂一切法皆是妄想而成,本無自性,離諸言說,是為一切法離言說空。
令眾生觀說法處
【三藏法數(shù)】
令眾生觀說法處者,謂佛說法時,欲令十方世界統(tǒng)為一佛國土,必須地動,令諸眾生得見說法殊勝之處也。
說法相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既成道已,便欲說法,度諸眾生。即自思惟,無能信受者,若我住世,于事無益,不如入于涅槃。爾時梵天前白佛言:世尊今日法海已滿,法幢已立,潤濟(jì)開導(dǎo),今正是時。云何欲舍一切眾生,入于涅槃而不說法。是時如來受梵王請已,即往鹿野苑中,先為憍陳如等五人,轉(zhuǎn)四諦法輪,及說大小乘種種教法,是名說法相。(五人者,憍陳如、馬勝、跋提十力、迦葉、拘利太子也。四諦者,苦諦、集諦、滅諦、道諦也。)
說一偈義經(jīng)無量劫
【三藏法數(shù)】
說一偈義經(jīng)無量劫者,謂如來智慧辯才,演說一偈之義,雖經(jīng)多劫,無有窮盡,稱性宣揚(yáng),自在無礙也。經(jīng)云:如來演一偈之義,經(jīng)無量劫,義亦不盡。是也。(劫,梵語具云劫波,華言分別時節(jié)。)
為鈍根重說
【三藏法數(shù)】
謂佛為弟子說長行經(jīng)竟,有根鈍不能解悟,更為重說偈頌也。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