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024,分69頁顯示  上一頁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說空
飾說
喜說
相說
徒說
偏說
說知
推說
行說
義說
橫說
橫說
略說
說家
具說
《漢語大詞典》:說空(説空)
談說玄理。晉書·殷浩傳:“而乃高談《莊》《老》,説空終日,雖云談道,實長華競?!?
《漢語大詞典》:飾說(飾説)
(1).虛飾之辭。戰(zhàn)國策·趙策四:“ 虞卿 聞之,入見王,王以 樓緩 言告之。 虞卿 曰:‘此飾説也?!?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諧讔:“及 優(yōu)旃 之諷漆城, 優(yōu)孟 之諫葬馬,并譎辭飾説,抑止昏暴。”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鈔·佛肉眼見四十里》:“俗僧飾説,大非經(jīng)旨。余故録其説而辨之?!?br />(2).虛飾其辭,托辭掩飾。漢書·夏侯勝傳:“ 勝 從父子 建 字 長卿 ,自師事 勝 及 歐陽高 ,左右采獲,又從《五經(jīng)》諸儒問與尚書相出入者,牽引以次章句,具文飾説?!?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舊唐書·郭子儀傳》:“豈唯天道助順,抑亦地形使然,此陛下所知,非臣飾説?!?宋 蘇舜欽 《答馬永書》:“巧辨飾説,言悲貌蹙,或舍其所脩,而小人是從?!?
《漢語大詞典》:喜說(喜説)
見“ 喜悅 ”。
《國語辭典》:喜悅(喜悅)  拼音:xǐ yuè
高興?!秴亲?。圖國》:「故成湯討桀而夏民喜悅,周武伐紂而殷人不非。」《三國演義》第五二回:「零陵一郡居民,盡皆喜悅。」
《漢語大詞典》:相說(相説)
亦作“相悅”。 彼此和睦、親愛。《穀梁傳·僖公元年》:“吾二人不相説,士卒何罪?”漢書·賈誼傳:“婦姑不相説,則反唇而相稽。” 顏師古 注:“説音悅?!?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 周公 上圣, 召公 大賢,猶不相悅?!?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二婦云:‘少年初不相識,亦未相悅。’” 魯迅 《二心集·上海文藝之一瞥》:“這時新的才子+佳人小說便又流行起來,但佳人已是良家女子了,和才子相悅相戀,分拆不開?!?br />亦作“相悅”。 佛教語。謂脫離自性、本體而說法。《壇經(jīng)·頓漸品》:“吾所説法,不離自性。離體説法,名為相説,自性常迷?!?/div>
《漢語大詞典》:徒說(徒説)
白說;空說。 明 史叔考 《小措大·旅思》套曲:“夢迷離,空有蝴蝶,好事枉徒説。” 郭沫若 《王昭君》第一幕:“我以后要把這類徒說夢話的書,全盤投在火坑里去。”
《漢語大詞典》:偏說(偏説)
(1).偏頗、片面的言論。 漢 徐干 中論·慎所從:“乃一隅之偏説也,非大道之至論也?!?宋 葉適 《始論一》:“不可以偏説定。”
(2).偏偏説。 洪深 《這就是“美國的生活方式”》第四幕:“可是戰(zhàn)爭販子們偏說無野心。”
《漢語大詞典》:說知(説知)
(1).亦作“ 說智 ”。古代墨家的認識論術(shù)語。指由邏輯推理得來的知識。語出墨子·經(jīng)說上:“知,傳受之,聞也。方不障,説也。身觀焉,親也?!?span id="j37l1xr" class="book">《墨子·經(jīng)說下》:“夫名以所明正所不智,不以所不智疑所明。若以尺度所不智長。外,親智也;室中,説智也。” 秦牧 《藝海拾貝·鮮荔枝和干荔枝》:“而古代的墨家把知識來源分為三類,這就是‘親知’、‘聞知’和‘說知’……‘說知’是由前兩者推理而獲得的知識。”
(2).謂說給人聽,使其知道。《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 張老 只得忍氣吞聲回來,與女兒説知?!?元 鄭光祖 《王粲登樓》第一折:“今日早朝下來,已與 曹子建 學士説知向上之事?!?span id="pr1ppd1" class="book">《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九回:“我得了此信,也甚歡喜,就帶了這封信,去到關(guān)上,給 繼之 説知?!?
《國語辭典》:推說(推說)  拼音:tuī shuō
1.推論。《漢書。卷五六。董仲舒?zhèn)鳌罚骸赶仁沁|東高廟、長陵高園殿災,仲舒居家推說其意。」《朱子語類。卷六五。易。綱領上之上》:「止緣萬事不離乎陰陽,故因陰陽中而推說萬事之理?!?br />2.藉故推托?!端疂G傳》第一八回:「天幸撞在我手里。我只推說知縣睡著,且教何觀察在縣對門茶坊里等我。」《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衛(wèi)朝奉卻是得了便宜的,如何肯便與他贖,推說:『當初準與我時,多是些敗落房子?!弧?/div>
《漢語大詞典》:行說(行説)
猶游說。 唐 吳兢 貞觀政要·擇官:“智足以飾非,辯足以行説?!?br />方言。剛說。《金瓶梅詞話》第七五回:“曲心矯肚,人面獸心,行説的話兒,就不承認了?!?/div>
《漢語大詞典》:義說(義説)
為古書作注而闡明其義。 三國 魏 何晏 《〈論語集解〉序》:“近故司空 陳羣 、太常 王肅 、博士 周生烈 ,皆為義説。” 邢昺 疏:“謂作注而説其義,故云義説。”
《漢語大詞典》:橫說(橫説)
(1).謂從遠處說。莊子·徐無鬼:“吾所以説吾君者,橫説之則以、、、《樂》,從説之則以《金板》六弢?!?成玄英 疏:“橫,遠也;從,近也。 武侯 好武而惡文,故以兵法為從,六經(jīng)為橫也。”
(2).騁詞游說。 漢 陸賈 新語·懷慮:“ 蘇秦 、 張儀 ,身尊於位,名顯於世,相六國,事六君,威振 山東 ,橫説諸侯。國異辭,人異意,欲合弱而制彊,持橫而御縱?!?/div>
分類:遠處游說
《漢語大詞典》:橫說(橫説)
猶強辯。朱子語類卷一三九:“大率 江西 人都是硬執(zhí)他底橫説,如 王介甫 、 陸子靜 都只是橫説。且如 陸子靜 説 文帝 不如 武帝 ,豈不是橫説?”
分類:強辯
《韻府拾遺 屑韻》:略說(略說)
漢書藝文志:五鹿充宗略說三篇。
《漢語大詞典》:說家(説家)
注家或評論家。 漢 王充 論衡·正說:“説家以為譬喻增飾,使事失正是,誠而不存?!?清 納蘭性德 《〈淥水亭雜識〉序》:“踰三四年遂成卷,曰《淥水亭雜識》,以備説家之瀏覽云爾?!?
《韻府拾遺 屑韻》:具說(具說)
周書姚僧垣傳:武陵王所生葛修華,宿患積時,方術(shù)莫效。梁武帝令僧垣視之,還具說其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