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57—1228
【介紹】:
宋南康軍都昌人,字簡甫,號昌谷。天資穎異,曾從朱熹講學。孝宗淳熙八年進士。為京湖宣撫司主管機宜文字,攝漢陽軍事,金兵大入,以守御功就知漢陽。寧宗開禧三年,為湖南轉運判官,平羅世傳等起事。嘉定八年,為利路轉運判官兼知利州。官至禮部侍郎。平生以建立事功為務,在朝多所建明。卒謚文簡。有《輿地綱目》、《昌谷類稿》、《經幄管見》、《昌谷集》。
全宋詩曹彥約(一一五七~一二二九),字簡甫,南康軍都昌(今屬江西)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進士,歷建平尉、桂陽軍錄事參軍、知樂平縣,主管江西安撫司機宜文字。寧宗開禧三年(一二○七)知漢陽,嘉定元年(一二○八),提舉荊湖北路常平茶鹽,權知鄂州兼湖廣總領,改提點刑獄,遷湖南轉運判官。三年,除知潭州兼荊湖南路安撫。五年,以事罷。八年,除利州路轉運判官兼知利州。十年,知隆興府兼江南西路安撫。十五年,除兵部侍郎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理宗紹定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二。有《昌谷類稿》六十卷等,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昌谷集》二十二卷。事見《鶴山大全集》卷八七《寶章閣學士通議大夫致仕曹公墓志銘》?!〔軓┘s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酌校殘本《永樂大典》所錄。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六五○曹彥約(一一五七——一二二八),字簡甫,號昌谷,南康軍都昌(今江西都昌)人。嘗從朱熹講學。淳熙八年登進士第,歷建平尉、桂陽司錄、辰溪令,知樂平縣,主管江西安撫司機宜文字、京湖安撫司機宜文字,知漢陽。提舉湖北常平,權知鄂州兼湖廣總領,改提點刑獄,遷湖南轉運判官。遷直秘閣、知潭州、湖南安撫。為利州路轉運判官兼知利州,知隆興府、江西安撫。以寶謨閣待制知成都,改知福州、潭州。理宗即位,擢兵部侍郎兼國史院同修撰,尋兼侍讀,遷禮部侍郎,知常德府。紹定元年卒,年七十二。著有《輿地綱目》十五卷、《昌谷類稿》六十卷、《經幄管見》七卷(存)、《昌谷集》二十二卷(存)。見魏了翁《寶章閣學士通議大夫致仕贈宣奉大夫曹公墓志銘》(《鶴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八七),《宋史》卷四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宗室,明州人,字德先,一字德老。高宗紹興三十年進士。孝宗淳熙中,累遷知秀州、工部尚書。光宗疾,與丞相趙汝愚定策立寧宗。寧宗即位,出為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始與汝愚協(xié)濟大計,冀引己共政。及外除,頗觖望,乃上疏誣訐汝愚。后遷資政殿大學士,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嘉定間奉祠歸,尋卒。
全宋文·卷五四○五趙彥逾(一一三○——一二○七),字德老,宗室,居于鄞(今浙江寧波)。紹興三十年進士。隆興元年任象山主簿。淳熙五年知秀州。累遷太府少卿、四川總領。后除戶部侍郎、工部尚書。光宗疾,與趙汝愚等策立寧宗。慶元元年再入川,任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以定策勛累遷資政殿大學士。三年,為江東安撫使、兼行宮留守司公事。嘉泰四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次年除宮觀。開禧三年卒,年七十八。累贈太師、吉國公。見《寶慶四明志》卷一、九、一○,《景定建康志》卷一,《宋史》卷二四七《宗室傳》四。
人物簡介
全宋詩權安節(jié),字信之,九江(今屬江西)人。光宗紹熙初知真州。五年(一一九四),除利州路轉運判官(《止齋集》卷一七《新知真州權安節(jié)除利州路轉運判官》)。寧宗嘉泰間,移福建路轉運判官,遷轉運副使(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七、卷二一),四年(一二○四),除浙東提刑,改知鄂州(《寶慶會稽續(xù)志》卷二)。曾知臨江軍(明嘉靖《臨江府志》卷四)。
全宋文·卷六二六二權安節(jié),字信之,江州德安(今江西德安)人。隆興元年為右承務郎,監(jiān)舒州山口鎮(zhèn)監(jiān)轄倉庫、管干渡口船場裝卸綱運、兼兵馬監(jiān)押。淳熙十三年為淮南漕司干官,以不畏金人威勢擢監(jiān)六部門。紹熙五年除利州路轉運判官。慶元五年為四川總領。嘉泰間為福建轉運副使。四年以朝散大夫、司農卿充秘閣修撰、提點浙東刑獄。改差知鄂州,后知臨江軍。見《宋人佚簡》第四冊,《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五,《止齋文集》卷一七除官制,《法帖譜系》卷上,《會稽續(xù)志》卷二,《齊東野語》卷一二,道光《福建通志》卷九○。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四二八趙善恭,字季溫,嘉泰元年守邵州。見光緒《湖南通志》卷二八二。又,《宋史·宗室世系表》有兩善恭:一見卷二二四,為趙不??子;一見卷二三二,為趙不僿子。未可強定。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揚州人,字隆叟。寧宗慶元二年進士。歷將作監(jiān)主簿,入對,勸帝以天命、人心所系致念,體立國之意,振起士氣。為工部郎官,入對,請懲貪吏。累擢秘書監(jiān)、起居郎,所至以廉潔自持。后以寶章閣待制提舉太平興國宮,卒。
全宋文·卷六八七八牛大年,字隆叟,揚州江都(今江蘇揚州)人。慶元二年進士。歷將作監(jiān)主簿,軍器監(jiān)主簿,大宗正丞,四川提舉茶馬兼權總領,知黎州兼管內安撫司公事、節(jié)制黎雅州屯戍軍馬。加直寶章閣,為工部郎官。遷侍左郎中,進直華文閣、浙東提點刑獄。遷守秘書少監(jiān)、宗正少卿,升秘書監(jiān),遷起居舍人,升起居郎兼崇政殿說書。奉祠,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二二有傳,又見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二○。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七○三五安癸仲,字北望,廣安(今四川廣安)人,安丙子。嘉定十二年知果州,以功為朝請大夫、直華文閣、主管宣撫司機宜文字。紹定初知資州。累官至太府少卿、總領四川軍馬錢糧。見《平齋文集》卷二二,《宋史》卷四○二《安丙傳》,光緒《廣安州新志》卷三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00—1274
【介紹】:
宋安豐人,字誠甫,一字成文,號紫源。汪澈從孫。理宗淳祐六年進士。歷通判建康府、荊湖制置司參議。累擢權兵部尚書、荊湖安撫制置使、知江陵府。所至興學校、撫貧苦、募軍卒。勸賈似道去安樂、修守備,遭斥而不用。度宗咸淳末,元兵大舉伐宋,為江淮招討使,至高郵,聞似道師已潰,江漢守臣皆望風降遁,失聲悲慟,扼吭而卒。
全宋詩汪立信(一二○一~一二七五),字誠甫,號紫源,婺源(今屬江西)人。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進士(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九)。寶祐五年(一二五七),通判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二四)。歷知池州、常州、江州。度宗咸淳間授荊湖安撫制置使兼知江陵府,以移書責賈似道誤國罷。恭宗德祐元年,聞似道兵敗蕪湖,江漢守臣望風降遁,失聲三日而死。年七十五?!?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六、《至正金陵新志》卷一三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七九三○汪立信(一二○一——一二七五),字誠甫,號紫原,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徙居六安。淳祐元年,借補承信郎。七年,登進士第,授烏江主簿。辟沿江制幕,通判建康府,擢京西提舉常平,知昭信軍。景定元年,差知池州。又權知常州,改江州、鎮(zhèn)江府、潭州。權兵部尚書、荊湖安撫制置使、知江陵府。德祐元年,為端明殿學士、沿江制置使、江淮招討使,拒元兵,至高郵。宋兵潰蕪湖,扼吭而卒,年七十五。贈太傅。見《宋史》卷四一六本傳,《至大金陵新志》卷一三上之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13—1275
【介紹】:
宋臺州天臺人,字師憲,號秋壑。賈涉子。少時游博無行。以蔭補嘉興司倉。姊為理宗貴妃,遂詔赴廷對,擢太常丞、軍器監(jiān),益恃寵不檢。累遷京湖安撫制置大使,旋移鎮(zhèn)兩淮。理宗寶祐二年,加同知樞密院事。四年,拜參知政事。開慶初,元兵攻鄂州,領兵出援,私向元軍稱臣納幣,還,詐稱大捷。以右丞相入朝,由是權傾中外,排斥異己。行公田、推排諸法,民多破家。度宗立,以太師平章軍國事,更濫專朝政,窮侈極欲。咸淳十年,元兵破鄂,不得已出師,旋潰敗。被革職,貶徙婺州、循州,為監(jiān)送使臣鄭虎臣所殺。
全宋詩賈似道(一二一三~一二七五),字師憲,號秋壑,天臺(今屬浙江)人。涉子。以父蔭補嘉興司倉。姐為貴妃,獲寵理宗,遷知澧州。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改湖廣總領。五年,為沿江制置副使、知江州兼江西路安撫使。再遷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九年,為京湖安撫制置大使,十年,移鎮(zhèn)兩淮。寶祐二年(一二五四),加同知樞密院事。四年,加參知政事,五年,加知樞密院事,六年,改兩淮宣撫大使。開慶元年(一二五九),進右丞相。景定元年(一二六○)授少師、二年加太傅。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除太師。三年,授平章軍國重事,賜第葛嶺,三日一朝。恭帝德祐元年,元兵破鄂州,被迫出督師,潰于魯港,謫高州團練使循州安置,途中為鄭虎臣殺,年六十三。輯有《促織經》二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七四有傳?!≠Z似道詩,以輯自《促織經》者編為第一卷,輯自他書者編為第二卷。
全宋文·卷八○六四賈似道(一二一三——一二七五),字師憲,號秋壑,又號半閒老人,臺州天臺(今浙江天臺)人。賈涉子。少喜游博,不事操行,以父蔭補倉官。會其姊入宮,有寵于理宗,擢太常丞、軍器監(jiān)。淳祐元年改湖廣總領,加戶部侍郎,為沿江制置副使、京湖安撫制置大使。十年,以端明殿學士鎮(zhèn)兩淮。寶祐二年加同知樞密院事,進參知政事。開慶初率兵援鄂州,即軍中拜右丞相。遣使入元軍割地納幣乞和,詭以鄂州圍解上表奏聞。尋入朝,遂專大政。度宗立,除太師、平章軍國重事。買公田,行推排法,逐朝臣之異己者,肆行威福。恭宗德祐元年,元兵破鄂州,似道開都督府于臨安,率軍入淮。兵潰,單舟奔揚州,罷政奉祠。責高州團練使,循州安置。至漳州,為監(jiān)官鄭虎臣拉殺,年六十三。編有《悅生隨鈔》。《宋史》卷四七四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八一二三朱祀孫(一二一四——一二八○),字杞材,號南山,閬中(今四川閬中)人。淳祐四年進士,寶祐中,歷太府寺簿、知瀘州、潼川路安撫。景定四年,授太府卿,知靜江府、廣西經略使。咸淳六年,權兵部尚書、四川安撫制置,總領夔路轉運、知重慶府。十年,任京湖、四川宣撫使兼知江陵府。德祐元年四月,元兵攻江陵,以城降。除名,籍其家。至元十七年卒,年六十七。著有《南山遺集》。見《桐江續(xù)集》卷三二《宣撫朱參政南山遺集序》,《宋史》卷四四至四七,《宋史新編》卷一八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57
【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字子由,一作子申。史彌忠子。寧宗嘉定十三年進士。累擢刑部侍郎。理宗端平元年,金亡,宋欲乘機收復河南,嵩之持不可,因請祠歸里。后師潰,復召用之,累拜參知政事,進右丞相兼樞密使。淳祐中封永國公。遭父喪起復,力主和議,為公論所不容,閑居十三年。卒謚忠簡,改謚莊肅。恭帝德祐初,奪謚。
全宋詩史嵩之(?~一二五六),字子由,一作子申,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寧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進士。調光化軍司戶參軍。理宗寶慶三年(一二二七),通判襄陽府。歷知棗陽軍、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嘉熙三年(一二三九),為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江淮京湖四川軍馬。淳祐四年(一二四四),父喪起復,因力主和議,為公論所不容,閒居十三年。寶祐四年卒。有《野樂編》,已佚。事見《延祐四明志》卷五,《宋史》卷四一四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七六八四史嵩之(?——一二五六),字子申,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彌忠子。嘉定十三年進士,調光化軍司戶參軍。寶慶三年通判襄陽府。紹定元年以屯田功,權知棗陽軍,累遷至京西、湖北制置使兼知襄陽府。端平元年,金亡,出兵收復河北,力陳非計。嘉熙三年,任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兩淮四川京西湖北兵馬。淳祐四年遭父喪,起復,以其力主和議,為公論所不容,閑居十三年。寶祐四年卒。見《宋史》卷四一四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婺州金華人,字華父,號裕齋。馬之純孫。理宗寶慶二年進士。從真德秀學。歷知臨安府、浙西安撫使,入覲歷陳京師艱食、和糴增價、海盜致寇三害。為江東安撫使、知建康府,減租稅,養(yǎng)鰥寡孤疾,興學禮賢,辟召僚屬,皆極一時之選。以資政殿大學士兼淮西總領,進同知樞密院事。度宗咸淳三年參知政事,五年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以金紫光祿大夫致仕。卒謚莊敏。
全宋詩馬光祖,字華父,一字實夫,號裕齋,金華(今屬浙江)人。理宗寶慶二年(一二二六)進士,調新喻主簿。歷知馀干縣、高郵軍、處州、臨安府、建康府。咸淳三年(一二六七)拜參知政事。五年,進知樞密院事?!?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六有傳。今錄詩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