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25—706 【介紹】: 唐襄州襄陽人,字孟將。登進士第,始調(diào)清源丞。武周永昌元年以賢良征試,擢監(jiān)察御史。后出為合、蜀二州刺史。長安中召為司刑少卿,拜同平章事。神龍元年武則天病,與桓彥范等乘機政變,誅張昌宗、張易之,復(fù)中宗帝位,擢天官尚書,遷中書令,封漢陽郡王。為武三思所誣,罷相,貶新州司馬。卒謚文貞。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25—706 字孟將,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少補太學生,博涉經(jīng)史。登進士第,調(diào)清源丞。武則天永昌元年(689)中賢良方正科,擢拜監(jiān)察御史。圣歷初,累遷鳳閣舍人,后拜荊州大都督府長史。長安中,累官秋官侍郎,拜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后以誅張易之、擁中宗即位功,拜天官尚書、鳳閣鸞臺三品,遷中書令。神龍二年(706),為武三思所排,貶新州司馬,又流瀧州,卒。謚文貞。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大唐新語》卷六。柬之所存之詩均為樂府體,辭彩斐然,頗沿齊梁舊習?!?a target='_blank'>舊唐書·經(jīng)籍志下》、《新唐書·藝文志四》均著錄《張柬之集》10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5首。
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五
柬之字孟將。襄州襄陽人。少補太學生。第進士。累補青城丞。永昌元年以賢良徵。時年七十馀矣。試策第一。擢拜監(jiān)察御史。神功初累拜荊州大都督府長史。長安中召還。狄仁杰薦為司刑少卿。遷秋官侍郎。尋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遷鳳閣侍郎。中宗即位。以誅張易之昌宗功擢拜天官尚書鳳閣鸞臺三品。封漢陽郡公。遷中書令。監(jiān)修國史。進封漢陽郡王。加特進。令罷知政事。授襄州刺史。尋為武三思所搆。貶新州司馬。憤恚卒。年八十二。景云元年贈中書令。謚曰文貞。建中初又贈司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62—823 【介紹】: 唐并州祁人,字弘中。少孤貧,以孝聞,嗜學工文,結(jié)交均知名之士。德宗貞元中,登賢良方正高第。拜左拾遺,累遷禮部考功員外郎。坐事貶荊南節(jié)度參謀。憲宗元和初,召為吏部員外郎,知制誥。文思溫雅,所制誥文,人皆傳寫。歷婺州、蘇州刺史。穆宗時召為中書舍人。終江西觀察使。卒謚成。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62—823 字弘中,排行十,并州祁(今山西祁縣)人。少客江南。德宗貞元十年(794)中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累遷吏部員外郎。十九年貶連州司戶參軍。憲宗元和初召為吏部員外郎,五年(810)遷職方郎中知制誥。坐事貶峽州刺史,徙婺、蘇二州刺史。十五年召拜中書舍人,六月出任江西觀察使。穆宗長慶三年(823)卒,謚成。生平見韓愈《太原王公墓志銘》、《太原王公神道碑銘》、新、舊《唐書》本傳。有文名,長于制誥?!?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全唐文·卷五百四十五
仲舒字宏中。太原人。貞元十年策試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等科。登乙第。超拜右拾遺。累轉(zhuǎn)尚書郎。元和中自職方郎中知制誥貶硤州刺史。遷蘇州。穆宗立。召為中書舍人。出為江西道觀察使。長慶三年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65—832 【介紹】: 唐京兆華原人,字寬,又字起之。德宗貞元中登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授校書郎,召為吏部郎中。憲宗好武功,數(shù)出游畋,公綽奏《太醫(yī)箴》以諷,尋拜御史中丞。李吉甫復(fù)當國,出為湖南觀察使。討吳元濟,每戰(zhàn)輒克。文宗時累官河東節(jié)度使,與沙陀和睦相處。以病乞代,授兵部尚書。卒謚元。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68—832 字寬,小字起之。京兆華原(今陜西耀縣)人。柳公權(quán)之兄。德宗貞元元年(785)登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授秘書省校書郎。四年再登是科,授渭南尉。憲宗元和二年(807)為西川營田副使兼成都少尹,曾與武元衡、裴度等為《中秋夜聽歌聯(lián)句》。后歷吏部郎中、鄂岳觀察使、京兆尹、刑部侍郎、鹽鐵轉(zhuǎn)運使、御史大夫、兵部尚書等職。文宗大和六年(832)卒,謚成,一說謚元。家富藏書,工翰墨,屬文典正,不尚浮靡。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3首。
全唐文·卷五百四十四
公綽字寬。小字起之。京兆華原人。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再登賢良方正科。累拜御史中丞。元和中遷兵部侍郎兼御史大夫。長慶三年改尚書左丞檢校戶部尚書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敬宗朝歷刑部尚書。大和四年為河東節(jié)度使。徵為兵部尚書。卒年六十八。贈太子太保。謚曰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79—847 【介紹】: 唐安定鶉觚人,字思黯。德宗貞元進士。憲宗元和三年,因?qū)Σ邨l指失政,為李吉甫所斥,久不得敘用。至穆宗時累官戶部侍郎同平章事。敬宗時,官武昌軍節(jié)度使。文宗大和四年還朝,拜兵部尚書同平章事。與李宗閔相結(jié),排斥李德裕等,史稱“牛李黨爭”。后出為淮南、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武宗即位,李德裕為相,僧孺被貶居散地。宣宗立,還為太子少師。卒謚文簡。有《玄怪錄》。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80—848 字思黯,排行二,郡望安定(今甘肅涇川北),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人。15歲至長安習業(yè)。德宗貞元十九年(803)韋執(zhí)誼命劉禹錫、柳宗元至樊鄉(xiāng)造訪,由是知名。二十一年登進士第。憲宗元和三年(808)中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因條指失政,為宰相李吉甫所忌,授伊闕尉。后牛僧孺與李宗閔朋黨相結(jié),排斥李吉甫之子李德裕,史稱“牛李黨爭”。穆宗長慶元年(821)拜戶部侍郎,次年以本官同平章事,敬宗即位,加中書侍郎,封奇章郡公,后歷武昌節(jié)度使、太子少師等職。武宗會昌四年(844)貶循州長史,卒于洛陽,謚文貞。生平見杜牧《牛僧孺墓志銘》及《舊唐書》、《新唐書》本傳。著有傳奇集《玄怪錄》?!?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4首,殘句9。《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1首,殘句2。
唐詩匯評
牛僧孺(780-848),字思黯,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人。貞元二十一年登進士第,元和三年(808)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對策第一,授伊闕尉。以對策直言時政,久不調(diào)。后除河南尉,遷監(jiān)察御史,歷禮部、考功員外郎、庫部郎中知制誥、御史中丞、戶部侍郎。長慶三年拜相。寶歷初,出為武昌軍節(jié)度使。大和四年,復(fù)相;六年,出鎮(zhèn)淮南。開成二年,為東都留守,征拜左仆射,復(fù)出鎮(zhèn)襄州,累進司徒。會昌中,李德裕用事,罷為太子少師,復(fù)留守東都。三貶為循州長史。宣宗即位,量移衡、汝二州長史,復(fù)遷太子少師。卒。僧孺與令狐楚、李宗閔交厚,史稱“牛黨”,與李德裕黨交惡,史稱“牛李黨爭”。著有《玄怪錄》(一作《幽怪錄》)十卷,今存炙本。《全唐詩》存詩四首。
黃鶴樓志·人物篇
牛僧孺(779~847) 唐代官員、學者。字思黯。安定鶉觚(今甘肅靈臺)人,或作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人。貞元二十一年(805)進士。累官戶部侍郎、武昌軍(今湖北武昌)節(jié)度使、淮南節(jié)度使、東都留守、山南東道(今湖北襄樊襄陽)節(jié)度使、戶部尚書,穆宗至武宗時曾四次出任宰相。是歷史上著名的“牛李黨爭”中的牛黨領(lǐng)袖。曾撰《玄怪錄》傳奇十卷,魯迅論曰:“造傳奇之文,薈萃于一集者,唐代多有,而煊赫者莫如牛僧孺之《玄怪錄》?!迸I嬖诤比温毩辏H有政聲。曾耗時五年改建鄂州城垣,使黃鶴樓成為了獨立的景觀建筑。蛇山上有“奇章亭”,即為紀念卒后被追封為奇章郡公的牛僧孺而建。
全唐文·卷六百八十二
僧孺字思黯。隋仆射奇章公宏之裔。第進士。元和初登賢良方正制科。長慶三年以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敬宗立。加中書侍郎銀青光祿大夫。封奇章郡公。罷為武昌節(jié)度使。文宗立。復(fù)以兵部尚書同平章事。加門下侍郎。出為淮南節(jié)度使。召拜左仆射。武宗朝進太子太傅。貶循州長史。宣宗立。還為太子少師。卒年六十九。贈太尉。謚曰文簡。

作品評論

唐摭言
奇章公始舉進士,致琴書于灞浐間,先以所業(yè)謁韓文公、皇甫員外……二公披卷,卷首有《說樂》一章,未閱其詞,遽曰:“斯高文,且以拍板為什么?”對曰:“謂之樂句。”二公相顧大喜曰:“斯高文必矣!”……復(fù)誨之曰;“某日可游青龍寺,薄暮而歸。”二公其口聯(lián)鑣至彼,因署其門曰:“韓愈、皇甫湜同謁幾官前輩,不遇。”翌日,輦轂名士,咸往觀焉,奇章之名由是赫然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20 【介紹】: 唐河東聞喜人。德宗貞元四年,中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時制策、宏詞,同日敕下,并為敕頭,時人榮之。累遷吏部員外郎、司封郎中。憲宗元和六年,自太府卿,出為福建觀察使。八年,遷河南尹。旋充東都副留守。官至江西觀察使。卒謚成。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20 郡望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德宗貞元四年(788)登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官吏部員外郎,京兆尹。憲宗元和中,歷官太府卿福建觀察使、河南尹、江西觀察使。元和十五年(820)卒。生平見《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一上》、《舊唐書》之《憲宗紀》、《穆宗紀》,《唐會要》卷六七,《唐方鎮(zhèn)年表》卷五、卷六,《登科記考》卷一二、卷二七、《郎官石柱題名考》卷四、卷五。《全唐詩》存詩3首,斷句1聯(lián),其中《律中應(yīng)鐘》又作裴元詩,《亞夫碎玉斗》又作裴夷直詩,《南至日隔仗望含元殿香爐》又作郭遵詩?!度圃娎m(xù)拾》補詩1首。
全唐文·卷六百十一
次元。貞元中進士。官吏部員外郎。元和中為福州刺史河南尹。終江西觀察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81—832 【介紹】: 唐吳興人,字下賢。初至長安,與李賀結(jié)交。憲宗元和十年第進士。為秘書省正字。穆宗長慶中,補櫟陽令。后累遷殿中丞御史內(nèi)供奉。文宗太和三年,柏耆宣慰德州,取為判官。耆罷,亦貶南康尉。官終郢州掾。以文詞得名,嘗游韓愈門下。作傳奇小說《湘中怨辭》、《異夢錄》、《秦夢記》等。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31稍后 字下賢。吳興(今浙江湖州)人。憲宗元和十年(815)登進士第,充涇原節(jié)度使李匯掌書記。穆宗長慶元年(821)登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調(diào)櫟陽尉。歷福建都團練副使、滄德宣慰使判官。文宗大和三年(829)滄德宣慰使柏耆以擅殺叛將李同捷獲罪,沈亞之坐貶虔州南康尉。五年,量移郢州司戶參軍,卒。生平散見《舊唐書·文宗記》、《郡齋讀書志》卷一八、《唐才子傳》卷六。有四部叢刊本《沈下賢集》12卷。以傳奇小說著名。其詩善感物態(tài),“意尚新奇”(《唐音癸簽》卷七)。張為列為廣大教化主升堂者之一(《詩人主客圖》)。《全唐詩》存詩1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3首,斷句2。
唐詩匯評
沈亞之(781-832),字下賢,吳興(今屬浙江)人。元和十年(815),登進士第,涇原節(jié)度使李匯辟掌書記。入為秘書省正字。長慶初,補櫟陽尉,四年,為福建團練副使。入為殿中侍御史。大和三年,為滄德宣凝使相耆判官,柏耆擅斬李同捷,亞之亦坐泛虔州南康尉。量移郢州掾,卒。亞之嘗游韓愈門,工古文,為中唐傳奇作者。亦擅詩名,杜牧、李商隱俱有《擬沈下賢》詩。有《沈亞之集》九卷。今有《沈下賢集》十二卷行世?!?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一卷。
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四
亞之字下賢。吳興人。元和十年進士。歷殿中丞御史內(nèi)供奉。大和初為德州行營使判官。謫南康尉。終郢州掾。

作品評論

闕名《沈下賢文集序》
(亞之)工為情語,有窈窕之思。
詩人主客圖
廣大教化主:白居易?!萌耍罕R仝、顧況、沈亞之。
《新唐書?文藝傳序》
今但取以文自名者為《文藝篇》,若韋應(yīng)物、沈亞之、閻防、祖詠、薛能、鄭谷等,其能尚多,皆班班有文在人網(wǎng),史家逸其行事,故弗得而述焉。
唐音癸簽
沈亞之意尚新奇,風骨未就。以當時有學其體者,故論之。
《載酒園詩話又編》
按下賢有集不傳,宋人至取稗史夢中詩附麗成集,最可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京兆人,字中護。憲宗元和二年進士,次年復(fù)登制科。七年,官監(jiān)察御史。十二年,以司勛員外郎兼侍御史,為彰義軍節(jié)度判官,從裴度征淮西。后歷司勛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工詩。其牡丹詩有“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之句,盛傳都下,推為首出。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字中護,排行二十八。郡望隴西(今甘肅臨洮)。憲宗元和二年(807)登進士第,翌年中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十二年以司勛員外郎從宰相裴度出征淮西。后歷司勛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生平事跡散見《舊唐書》之《憲宗紀》下、《裴度傳》等。錢大昕《十駕齋養(yǎng)新錄》卷一六對李正封事有辨正。正封詩名頗高。大和中文宗賞牡丹,謂程修己曰:“今京邑人傳牡丹詩,誰為首出?”對曰:“中書舍人李正封詩:‘天香夜染衣,國色朝酣酒。’”(《唐詩紀事》卷四〇)與韓愈偃城聯(lián)句,清朱彝尊以為“鋪張宏麗,煉句亦精巧,才力自是有余?!?《韓昌黎詩系年集釋》卷一〇引)《全唐詩》錄其詩5首。《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1首,斷句4。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字損之。鄭王元懿之后。擢進士,登制科。以言忤時宰李吉甫,流落不偶。吉甫卒,入為監(jiān)察御史、遷禮部員外郎。穆宗即位,進中書舍人。與李德裕各樹黨相磨軋凡四十年,搢紳之禍不能解。宣宗即位,貶徙郴州司馬卒。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46 字損之,排行七,李唐宗室。德宗貞元二十一年(805)登進士第,憲宗元和三年(808)中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累遷駕部郎中、知制誥。十五年拜中書舍人。穆宗長慶三年(823)權(quán)知禮部侍郎,四年知貢舉,所取多知名士,時稱“玉筍班”。改兵部、吏部二侍郎,文宗大和三年(829)拜相。七年罷為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八年復(fù)入拜相。九年貶潮州司戶,累徙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武宗會昌四年(844)流封州,六年八月卒。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全唐詩》存詩1首。
全唐文·卷七百十四
宗閔字損之。宗室鄭王元懿之后。貞元二十一年進士。穆宗朝為中書舍人。文宗大和二年以吏部侍郎同平章事。累轉(zhuǎn)中書侍郎集賢殿大學士。七年罷為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復(fù)為中書侍郎知政事。封襄武縣侯。坐交通劉稹流封州。宣宗立。徙郴州司馬卒。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劉若沖,字叔謙,閩縣(今福建福州)人。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一○○八),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六八),五年(一○一二),舉進士。嘗官瑞昌縣主簿(同上書卷九○),秘書丞(《淳熙三山志》卷二六)。有《永昌應(yīng)制集》三卷(《宋史·藝文志》),已佚。
《漢語大詞典》:圣君賢相(聖君賢相)
圣明的君主與賢良的輔佐大臣。有君臣相契意。相,輔弼之臣,后專指宰相。荀子·富國:“若夫兼而覆之,兼而愛之,兼而制之,歲雖兇敗水旱,使百姓無凍餒之患,則是圣君賢相之事也?!?唐 韓愈 《答劉秀才論史書》:“ 唐 有天下二百年矣,圣君賢相相踵。”
《漢語大詞典》:君圣臣賢(君聖臣賢)
君主圣明,臣子賢良。形容君臣契合,政治清明。 元 宮天挺 《范張雞黍》楔子:“今日君圣臣賢,正士大夫立功名之秋,為此來就帝學?!?/div>
《漢語大詞典》:簡賢附勢(簡賢附勢)
輕視賢良,依附權(quán)勢。書·仲虺之誥:“簡賢附勢,寔繁有徒?!?孔 傳:“簡,略也。賢而無勢則略之,不賢有勢則附之?!?宋 范仲淹 《上執(zhí)政書》:“以移風易俗為虛語,以簡賢附勢為知幾。”參見“ 簡賢 ”。
《漢語大詞典》:簡賢(簡賢)
(1).輕慢賢能。《漢書·谷永傳》:“治天下者,尊賢考功則治,簡賢違功則亂?!?顏師古 注:“簡,略也,謂輕慢也?!?宋 王應(yīng)麟 困學紀聞·考史三:“ 致堂 論 馬援 曰: 光武 非簡賢者,必以其女為太子妃,逆防未然,故不授以重任。《馬后紀》,入太子宮在 援 卒之后,‘防未然’之説非?!?br />(2).選用賢能。參見“ 簡賢任能 ”。
《漢語大詞典》:進賢黜佞(進賢黜佞)
進用賢良,黜退奸佞。魏書·崔光傳:“博采芻蕘,進賢黜佞?!?/div>
《國語辭典》:敬老尊賢(敬老尊賢)  拼音:jìng lǎo zūn xián
敬重年老與有賢德的人?!稏|周列國志》第四九回:「昭公七年,宋國歲饑,公子鮑盡出其倉廩之粟,以濟貧者。又敬老尊賢,凡國中年七十以上,月致粟帛,加以飲食珍味,使人慰問安否?!?/div>
賢良
【三藏法數(shù)】
謂人不盜他人財物,布施無慳,濟諸窮乏,是名賢良。